首页>中草药>正文

石菖蒲功效解析 生长环境 名称由来

菖蒲系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在本草书籍中,菖蒲的异名颇多,如昌阳、昌本、尧韭、水剑草等。“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本草纲目》)《吕氏春秋·士容论第六·任地》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古人认为,凡天下之万物,俱藉阴而生,而阴又必资始于阳,以阴感阳而昌盛。而菖蒲于冬至阳生之后,先百草而昌,“昌”又与“菖”通,故有“昌阳”“昌本”之称。由于菖蒲叶片中间有脊,状若利剑,故又有“蒲剑”“水剑草”之名。
 
名称由来
 
至于在“菖蒲”之前,冠以“石”字,乃是因蒲类植物品种繁多,其中惟以“生石涧而叶细嫩者”“根小节稠,味甚辛烈,堪收入药”,其他“种池塘而叶粗长者”“根大节疏,味兼和淡,惟取作饯,餍酒点茶”。于是,“特加‘石’字于上,示其所优,使人之不误取也。匪特菖蒲为然,他如栀子、茨菇,每加‘山’字,亦此意尔。”(《本草蒙荃》)简言之,因菖蒲为蒲类植物中之昌盛者,且入药以生于山涧浅水石上者为佳,故名石菖蒲也。
 
生长环境
 
菖蒲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份。常生于山涧浅水石上或溪流边岩石缝中,喜荫湿、温暖的半阴环境,性强健,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发黄。相反的是,特别耐寒令、耐阴湿,在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甚至在西藏地区也有分布。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的石菖蒲,却怕阳光暴晒而耐寒湿,且冬至阳生之后,先于百草而生。对石菖蒲这些自然属性稍微加以观察,很容易就会意识到其自身必然含有一定的温热物质,同时“嚼之辛香少滓”(《本草纲目》引《本草图经》),所以《神农本草经》谓其性温、其味辛也。
 
功效解析
 
“古涧生菖蒲,根瘦节蹙密。”(陆游《菖蒲》诗)石菖蒲的根状茎十分发达,卧于石头上匍匐横走或斜上生长,质地坚硬,肥厚分枝而具节,节上着生须根,“盘屈有节,壮如马鞭大”(《证类本草》引《本草图经》),“吮拔水液,盘络砂石,不假地土之力,昌美溪浦之间”(《本草乘雅半偈》)。正因“菖蒲能于水石中横行四达,辛烈芳香,则其气之盛可知,故入于人身,亦能不为湿滞痰涎所阻”(《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换言之,菖蒲的根茎能在水流中茁壮成长,自然含有利水渗湿的物质,否则自身早就被大自然所淘汰。且“辛能散风,温能驱寒,芳燥能除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而“痹者,闭塞不通,风寒湿三种相合而成”(《本草乘雅半偈》),“去此三邪,痹自愈矣”(《神农本草经疏》);“咳逆上气者,此毫窍固拒,肺气壅遏,两相搏击,以致喘咳。菖蒲味辛气温,宣通开发,使一身之气,起亟旋展,郁痹喘咳,当自舒矣”(《本草乘雅半偈》)。所以《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也。其原因在于“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盖人者得天地之和气以生,其气血之性,肖乎天地,故以物性之偏者投之,而亦无不应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因石菖蒲含有抗水之物质而能利湿,而脾胃乃人体水液代谢之枢纽,主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则湿浊阻胃,脘痞不饥;燥湿化湿,则其病自瘳。所以后世才谓石菖蒲有化湿开胃之功。亦即“不藉纤毫土气,生于水底碎石之间,隔水能通,以无窍为有窍,自地接天,以不联为联,且其气芳烈,味辛温,有阳华达,有阴悉布”(《本经续疏》)之故也。推而广之,“《别录》所增主痈疮,温肠胃,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皆火为水遏,欲出不得”(《本经续疏》)之故也。正如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所说:“以其生水石间,故又能散水邪。凡一切心积、伏梁、癫痫等证,皆可用之。”
 
菖蒲属“水草”类,生境多有虫类伴生,而不被虫所噬,于是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具有“杀诸虫、恶疮疥瘙”(《本草纲目》引甄权)之作用。石菖蒲全株具有香气,特别是其根茎更是醇香厚冽,闻之沁人心脾,耳目精神可为之一振,于是因“芳香清烈,故走达诸窍而和通之,耳目喉咙皆窍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所以,《神农本草经》谓其有“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之功也。“又观菖叶两歧,菖茎盘络,悉从中心透发,故能开人心孔,而心孔为诸脉络之宗主,其挛结屈曲之状俨似之。背阳喜阴,嗅之爽朗,当补五脏之用,非补五藏之体,以用行则窍通也”(《本草乘雅半偈》)。总之,《神农本草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本经逢源》)。
 
此外,石菖蒲之所以能开窍豁痰,还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其“喜生逆水,根茎络石,略无少土颇能活。四时常青,新旧相代,新者从茎端抽发,旧者从茎末退去,一叶一节,节稀茎长,节密茎短”(《本草汇言》)。对此,苏东坡赞曰:“凡草生石上,必须微土以附其根。惟石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节叶坚瘦,根须连络……其延年轻身之功,既非昌阳可比;至于忍冬淡泊,不待泥土而生,又岂昌阳所能仿佛哉?”(《东坡养生集》)因此,石菖蒲很早就被古人视为“仙草”,谓其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仙经》),甚至认为石菖蒲是天上散落的玉横星(宋王十朋《石菖蒲》诗云:“天上玉衡散,结根泉石间。要须生九节,长为驻红颜。”),“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昌”(《太平御览》引《典术》。吴普据此称菖蒲为“尧韭”),并在野史杂记、道教著作中有着众多服食石菖蒲而得道成仙的记载。今天看来,不免荒诞无稽,不足为据。但我们认为,古人看到生长于山涧之间、四季常青、不资寸土、植于石盂、潇洒清雅、甘于淡泊,为山川灵气所钟的石菖蒲,必定会被大自然中这一鬼斧神工的“灵物”所折服和震撼,特别是看到其发达的根茎牢牢地固着在坚硬的石头上,并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于是从其根固着力、穿透性强的自然特性上,意识到其可能具有“开”、“透”之功,在“香能开窍”的理论引导下,遂谓其能“开窍醒神”,而“痰”这一病理产物能迷蒙心窍,于是又谓其有“豁痰”之效也。(张效霞)

上一篇:葛根主治以下病症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