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篇》云:“克,胜也。”自东汉《白虎通义》“专胜散,故木胜土”以来,中医界便逐渐盛行“肝木克脾土”之说。五行中木克土指木行对土行的制约作用。人体也有木属性和土属性的物质,人体中“木克土”,也是木属性物质对土属性物质的克制、制约。深究机体是如何应用这种规律和具体表现才具有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科学性[1]。生命体是大自然造就的复杂产物,五行学说是生命运转的法则。本文在《五行大义》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界基本规律,对五行木克土的深层关系进行分析,领悟先贤锤炼千年的五行智慧,溯源生命万世不息的乾坤正法。
1 体性学说
万物皆有体和性之分,如司马光在《潜虚》提出:“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广雅》云:“体,身也。”即万物存在之躯体。《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即万物如何存在之法则。《潜虚》云:“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万物均以体载性而存在,而性为天命可驱凡体,衍化出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体即存在,性即如何存在;体是存在的基础,性是存在的表现,两者共同维系自然万物。《五行大义》云:“体者,以形质为名。性者,以功用为义。以五行体性,资益万物,故合而辨之。”因此,笔者认为,来源于自然界的土、木有着确切的体性之分,即木有木体和木性之说,土有土体和土性之别。
2 万物的“一体两性”
万物相互影响变化,正如魏禧云:“变者,法之至也。”这种变化是以体载天命之性完成的,天命之性的表现就是简单的两种对立属性的相互依存,如人体在不断生长时也在不断死亡,树木能欣欣向荣也能日渐枯萎,事物有新就意味着会变旧等。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祸福观,认为祸福相依而存;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当代思想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单向的,事物相反的两极属性往往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互相依存,在某一属性的表面下潜在包含着另一种属性[2]。《黄帝内经》中也描述了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体有形,不离阴阳。”因此,笔者认为,来源于自然界的五行必然也包含了对立属性,且这种属性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一体,那么存在于人体中的木属性物质和土属性物质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也可以归纳为一体两性。
2.1 土之体性
《尚书·洪范》云:“土曰稼穑。”《五行大义》云:“土在四时之中,处季夏之末……积尘成实,积则有间,有间故含容,成实故能持,故土以含散持实为体,稼穑为性。”由此可见,土体含散能容能持,土的其中一性为稼穑,但稼穑之性到底描述了土的什么性,从字面意思较难揣测。《释名》云:“土,吐也,吐万物也。”《春秋纬元命苞》云:“土之为言吐也,含吐气精,以生于物。”《说文解字》云:“土者,吐生者也。”王肃云:“土者,地之别号。”《白虎通义》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许慎云:“其字,二以象地之下,与地之中,以一直画,象物初出地也。”可见,土能帮助万物以获生,类似生化之势。《五行大义》云:“稼穑者,种曰稼,敛曰穑,土为地道,万物贯穿而生,故曰稼穑……土得其性,则百谷实而稼穑成……土失其性,则气乱,稼穑不成,故五谷不登,风雾为害,故曰土不稼穑。”这充分说明了土的稼穑之性是自然界里的一种生化之性,正如《尚书大传》云:“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若土失其性,则气乱,“稼穑不成,故五谷不登,风雾为害”,一片壅杂之象,即与生化之性对立的壅杂之性。因此,笔者以为,人体内土属性的物质必化生精微助人体生长,但生化中必隐藏着不休的争斗。脾五行属土,其生化之性重在化,运化水谷精微也。脾有运化之性,则饮食水谷精微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中轴得以升降,气机得以斡旋,则四维运转,生生不息。脾土易壅滞,多食肥甘厚味者,损其运化之性,助长壅杂之性,生化之力不及,则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受阻,四维运转失常,诸病丛生。
2.2 木之体性
《尚书·洪范》云:“木曰曲直。”《五行大义》云:“木居少阳之位,春气和煦温柔,弱火伏其中,故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由此可见,木体为柔,木性曲直。《洪范传》曰:“木曰曲直者,东方。”《白虎通义》云:“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春秋纬元命苞》曰:“木者,触也,触地而生。”《说文解字》云:“木者,冒也,言冒地而出……下象其根也。”上述描述木的文献均在描述一种生势。《五行大义》云:“木气顺则如其性,茂盛敷实,以为民用……木失其性,春不滋长,不为民用。”充分说明木曰曲直是自然界里的一种生性,能使木茂盛,为民用,正如《春秋繁露》云:“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木失生性则木不“曲直”,不为民用,表现为与生性对立的枯性。因此,笔者认为,人体内木属性的物质必然带给人体一种生性,而生性必定潜藏着对立于生性的枯性。肝五行属木,木应春,肝通于春气。《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肝的疏泄之性应木之生性,肝的正常疏泄使机体充满少阳生气,机体生机勃勃,精力充沛。肝易生郁,肝郁者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机体失于生机。
3 体、性与木克土的关系
《五行大义》云:“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白虎通义》云:“木克土者,专胜散。”即木专克土散,土积尘成实,土体含散。“专”怎么胜“散”,要理解“木克土”的真实含义,必须理解先贤究竟用“专”字高度概括了木的哪个方面。欲穷其意,先入其境,《白虎通义》为汉·班固等人据董仲舒及以后的经学辩论结果所撰,因此对于“专”字的解释,可参考汉代同期著作,如许慎的《说文解字》、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白虎通义》等。《说文解字》云:“专,纺专。”认为专为一种收丝器,可将离散的纤丝集中起来。《白虎通义·惰性》言:“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此处“专”为专注、集中之意。因此,笔者认为将“专胜散”解释为木集中散土较为合适。木曰曲直,可以理解为木为了生长而汲取周边土之精微,有生才有集中,集中也是木的曲直之性。因此,专胜散实则是木的专生之性胜含散之土体,从而形成木要生者土亦稳的外在表现。自然界中,由于木的不断生长,会有越来越多的土被固定,以至不易发生水土流失,亦可达到防风固沙之功[3]。笔者观察自然界中树木茂盛的地方土地少有被雨水冲刷的痕迹,很少发生风沙和泥石流,而没有树木或树木枯萎腐烂的地方,土质比较松散,一遇到风雨易到处流散。因此,笔者认为,在人体中土属性的物质虽有其生化之性以助人体生长运化,但其结构易于分散,若失去木属性物质对其的克制作用,则生化无数,对于外来的变动,机体难以适应。机体表现为肌不敷实,肉不紧固,表现为虚胖、适应能力弱、易生病、疲乏、无精打采、面色暗淡、双眼无神等症状。研究发现,肝脾功能健旺的人,体格普遍比较结实,恢复能力强,且精力充沛[4]。
4 小结
木克土实则是“木之生性”克“土之散体”。土以含散持实为体,土体含散,结构不稳定,外界一有变动,便呈一盘散沙。木曰曲直,专于生性,曲直向上。木欲生,其生性源源不断地作用于土体,使土体虽散而不能散。木遇土而克之,则变数乃定,生机勃勃。这种规律,使机体土属性的物质相对稳定,且木属性的物质得土之生化,助长生势。因为有这种相克关系存在,机体整体易趋稳定,能够从容地应对外界的变化。可以说,木克土就是一种自然界生命存在的基本法则。正如《白虎通义》云:“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何忠 吉学群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