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糖尿病>正文

糖尿病 中医太平糖克浓缩丸治消渴病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剧增,除了黄种人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原因外,现代人饮食失衡、过食肥甘、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运动量减少等也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外部因素。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在《黄帝内经》中,消渴病已被视作为一类疾病进行详细阐述。秦汉时期张仲景论述了本病的症状、脉象及治疗方药,将消渴作为正式病名确立下来。隋唐医家明确消渴分型证治。宋金元时期提出了三消分证,并强调了火热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提出了阳虚致消说和三消皆本乎于肾之说,但多数医家还是认同阴虚燥热之说,力主滋阴清热。到了近代,气阴两虚又成消渴病主要病机,可见益气养阴一直以来是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随着检测手段便利以及群众健康意识加强,体检中早期诊断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早期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没有明显不适,笔者认为该阶段疾病属于中医脾瘅范畴。
 
《素问·奇病论》云:“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段经文明确提出了脾瘅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大法。其病因可总括为食多,病机是营养过剩。此过剩一是指“数食甘美”,即过食鸡鸭鱼肉等肥甘之品;二是指“五气之溢”,气者,能量也,摄入能量过多,达到“溢”的程度。其临床表现:肥胖、中满、内热、口甘等。经文所述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前期或早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前期、高代谢综合征以及肥胖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非常吻合。
 
依据上述认识,笔者自拟研制了太平糖克浓缩丸,不仅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以及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治疗,还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症患者,均取得不错的疗效。
 
组成:生黄芪30克,淮山药30克,白术3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佩兰10克,桑白皮12克,荔枝核10克,黄连10克,青钱柳30克。
 
功效:健脾理气,化湿泄热。
 
主治:2型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谢紊乱或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以胰岛功能障碍或抵抗为主要表现者)属脾虚湿阻、气郁化热之脾瘅者。
 
制作:生黄芪、厚朴、佩兰、桑白皮、荔枝核、黄连、青钱柳按上药之比久煎取浓缩药汁;淮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按上药之比焙干打粉过80目筛,将药汁与药粉混合制成浓缩丸。
 
服法:一次20粒,每日2次,饭后服用。
 
方解:生黄芪、淮山药为君药,此二味乃施今墨先生治消渴常用药对,其中黄芪甘温补中,乃补气药之长,营运中州,山药甘平既健脾益气又护肾固精,两药共为主药,补脾而不滞,升阳而不燥;白术茯苓为臣药,益气健脾以助君药之力;薏苡仁健脾祛湿,佩兰醒脾化湿,又恐湿郁日久而化热,以黄连、青钱柳清热化湿,共为佐药;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湿阻,则三焦气机不畅,故选走上焦之桑白皮、行中焦之厚朴、偏下焦之荔枝核理气以宣畅三焦之气机为使药。诸方合用,脾气健运,水湿得化,内热已泄,气机通畅,则诸症可消。(严东标)

上一篇:从汗论治2型糖尿病验案简析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