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学是认识人体的“系统”理论

姜良铎状态中医学与系统科学思想的临床解析
 
姜良铎教授(以下尊称“姜老”)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造诣深厚,总结出从状态论治及疏利三焦的辨治大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及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显著。
 
从状态论治是系统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系统整体,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外在环境、内在七情六欲及饮食劳倦等均影响着这一系统。人体是一个整体的、不断变化的系统,人体系统状态是整体的、辨证的、动态的、大系统与子系统相互统一的、宏观和微观互相协调的。因此,认识疾病要从整体信息研究系统状态,从状态辨识病机,分析生理状态及病理状态,进而有效的指导疾病治疗[1]。姜老从状态论治,以三焦为切入点,通过运用疏利三焦的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状态的平衡,使气机条达,水液、血脉通畅,临床治疗疾病常有效验。
 
中医学是认识人体的“系统”理论
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系统”理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形成以脏为纲的五大系统,且各系统相互影响。在病理上无论人体的哪一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对全身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体功能失调。状态中医学即是从人体这一复杂的物质系统乃至精神系统随时间环境变化所处状况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2]。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一种状态病症,才能得出疾病的本质诊断,进而指导做出正确有效的治疗。正如《素问·疏五过论》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人体的状态系统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具有动态变化中的稳定、稳定中的变化状态的特点。整体、动态是状态医学理论的核心,人体为一个复杂的共生系统,处于内外环境有机融合的大状态之中,小至人体的微生态环境,大至自然、社会、宇宙的宏观环境,均能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并且内外环境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的状态。人体状态大致可分为健康平衡稳态、健康波动态、疾病前驱状态、疾病状态[3]。姜良铎教授在状态施治的过程中,综合各种疾病信息,包括症状、舌脉、化验检查、胃肠镜支气管镜、胸片CT核磁等各种现代化信息,综合分析某疾病的核心病机;再结合患者本来的体质状况即患者固有的病机状态,综合判断出患者当前的就诊状态,推断出其状态动态衍变的趋势,进行处方施治,常有好的疗效。从状态施治以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视野来观察人类健康状态,孤立地、静止地观察人体状态是片面的。
 
从状态施治解决人体系统的复杂问题
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而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本质上抓的是状态。状态中医学着眼于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类型及病理反应状态,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为指导思想,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简单疾病可能我们仅需考虑单一病理因素、单一脏腑就能治疗疾病;但是面对临床复杂疑难疾病,就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状态,此时患者的病理状态可能包含若干病机,治疗时应对病机进行排序,列出第一病机、第二病机和潜在病机,明确病机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治疗的切入点即当前的主要病机。有的状态没有主导病机,此时应同时兼顾多个病机,但不是随意堆砌多种病机的药物,而是依据病机在所形成状态里所占的权重确定各药物的用药比例[4]。
 
从状态施治是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本质上提出的,是解决临床疑难复杂疾病的基石。采用状态辨治的临床思维方式治疗疑难杂病是对辨证论治的一种新突破,其着眼于状态与整体,融入现代辅助检查等信息,从改善患者的综合状态入手,突破原有的中医学仅解决症状问题的单一疗效判定,同时解决了许多无症状疾病。从中医状态学出发可以对临床上复杂、疑难的疾病状态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并归纳其分析所得的多层次的状态,分清其轻重缓急,进而有针对性地遣方用药治疗疾病。
 
从状态论治,以三焦为切入点
姜老从状态论治,总结出以三焦为切入点,疏利三焦常有效验。其中上焦是气行血运水液通调的源头,中焦是气机气化之枢纽,下焦是水火元气的动力是气化的能量来源[5]。姜老认为,三焦的形象和功用就像四方通畅的管道,既可上下流通,也可内外旁达到皮肤肌表,疏利三焦可以调整人体的病理状态,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正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所载:“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姜老以三焦为切入点,通过使用疏利三焦的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状态使之平衡,从而气机条达,水液、血脉通畅。
 
疏利三焦,重在“通、化、调”。通即通畅三焦,即理气畅通气血,使之通达上下,交通表里,解除三焦郁滞的最基本病理变化即不通,恢复三焦通畅。化即气化,温阳化气鼓舞阳气升发,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则气血津液生化有源,转化有序。调即调理脏腑气血,恢复脏腑之间正常的生化克制关系以及气血津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6]。治疗寒热并用多脏兼顾,分析患者当前状态及病机主次,以疏利三焦通调气血津液为主。疏利三焦灵活运用通、化、调等方法,针对复杂病机和状态,疏利三焦是解决临床疾病甚至复杂疑难疾病的核心。
 
验案举隅
患者某,男,30岁,2015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耳鸣、听力下降2月余。2015年8月1日突发听力下降,3日后出现耳鸣,多次就诊于北京某三甲专科医院,诊断为“突聋”,经活血、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听力基本恢复。现患者:耳鸣,像电波声,听力较前下降,平时工作压力大,性情急躁易怒,耳鸣日久出现腰酸,易疲劳,纳可,寐一般,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突聋。中医诊断:耳鸣耳聋;证型:肝阳上亢,清窍不利。中医治则:平肝潜阳通窍。主要药物:羚羊角粉(冲服)1.2g,葛根20g,路路通10g,珍珠粉(冲服)1.2g,石决明30g,夏枯草10g,通草6g,琥珀(冲服)3g,熊胆粉(冲服)1g,麝香(冲服)0.2g,丹皮12g,赤芍15g,连翘15g,潼蒺藜9g,莲子心5g,仙鹤草30g,生地黄20g,黄柏6g,知母10g,川牛膝15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5年10月29日):服药2周后,听力有所恢复,仍耳鸣,舌暗红,苔黄腻。予以调整处方:上方减琥珀、石决明、麝香、连翘、莲子心、川牛膝,加天麻15g,功劳叶15g,藿香10g,佩兰10g,姜半夏9g。21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后间断口服中药。患者服药2周后,肝阳上亢减轻,故酌情减用质重沉降之品,以免损伤正气。患者舌苔黄腻,中焦脾胃湿热象明显,故加用藿香佩兰半夏予以化湿祛湿。加用功劳叶增强补益肝肾之功,时时顾护肝肾之阴及脾胃正气。
 
复诊(2017年11月29日):间断口服中药以姜老处方抄方或加减服用,耳鸣明显减轻,听力明显提高,右胁下疼痛,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调整处方如下:柴胡15g,黄芩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赤芍30g,白芍30g,葛根30g,枳壳15g,枳实15g,青皮10g,郁金10g,羚羊角粉(冲服)1.2g,珍珠粉(冲服)1.2g,夏枯草10g,天麻15g,五味子15g,生甘草10g,败酱草30g,虎杖15g,陈皮10g,仙鹤草30g,功劳叶15g,绿萼梅9g,三棱6g,莪术6g,土茯苓30g,萆薢15g,晚蚕沙10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患者耳鸣明显减轻,听力明显提高,右胁下无明显疼痛。
 
按:姜老辨治耳鸣耳聋根据疾病的不同状态来选方用药。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疾病初起耳鸣,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皆属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清窍不利而致耳鸣耳聋。方中羚羊角、石决明、珍珠粉、夏枯草、熊胆粉清热平肝潜阳;麝香开窍;黄柏知母、川牛膝清泻肝胆下焦湿热;丹皮赤芍、路路通活血化瘀;患者腰酸、易疲劳,佐以生地黄仙鹤草滋补肝肾以补虚,且防止苦燥药物伤阴;琥珀、莲子心安神;连翘葛根宣发肺气,引药上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潜阳通窍之功。随着病情状态改变,中期肝炎上亢不明显,中焦湿热象显现,应主以清热利湿;后期随诊,患者肝郁气滞,三焦气机不通为当前病机,湿热象不明显,故用药以通条三焦气机为主,同时辅以清热平肝之品。故药用柴胡、绿萼梅、青皮疏通肝胆气机;枳壳、枳实、陈皮疏通中焦脾胃气机;葛根宣发肺气;土茯苓萆薢、晚蚕沙通导大肠。诸药合用,三焦气机可畅达。同时继用羚羊角、珍珠粉、天麻清热平肝之品,赤芍白芍、三棱、莪术活血通络使气血更加畅通,辅以虎杖、败酱草清热利湿,五味子、生甘草仙鹤草、功劳叶滋阴潜阳。诸药合用共奏通达三焦之功。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当前状态及病机据证选方。
 
结语
从状态施治以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视野来观察人类健康状态,可有效解决临床复杂疑难疾病。姜老从状态施治,以三焦为切入点,通过疏利三焦通调气血津液为主的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状态的平衡,临床疗效颇丰。
 
参考文献
[1]姜良铎,魏文浩.论状态辨治方法与思路.环球中医药,2011,4(4):281-282
[2]姜良铎.人体状态医学的内涵与外延初探.中医药学刊,2005,23(1):9-10,13
[3]姜良铎.从状态论治临证思维索探.医学研究通讯,2005,34(5):6-7
[4]姜良铎.从息论态,综合施治.中医杂志,2007,48(5):394-396
[5]刘宏祥,赵永辰,王涛,等.从三焦水运失司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955-957
[6]王金成,幺新英,郭晓霞.姜良铎教授从三焦郁滞状态辨治外感病经验.光明中医,2015,30(9):1846-1848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董环 张晓梅 肖培新 姜良铎

上一篇:重阳思想是扶阳抑阴流派的理论渊源 阳气理论的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