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别称很多,有鸡髻花、老来红、凤尾鸡冠、大鸡公花、鸡角根、红鸡冠等,为苋科青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开花,花多为大红色,也有紫红、橙红、黄色、白色,呈鸡冠状,摸着软茸茸的,故称鸡冠花。
鸡冠花因多生于庭院,还有个别名“后庭花”,或曰“玉树后庭花”。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泊秦淮》中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一种矮脚鸡冠花,后来“后庭花”演变为曲名。
鸡冠花不惧烈焰曝晒,在炎炎烈日下那一蓬蓬红红的花冠也越发红艳,古人常常赋诗咏诵。唐代诗人罗邺吟道:“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他把鸡冠花比喻为谢家新染出的一袭紫罗裳。北宋诗人孔平仲也爱鸡冠花,他写诗咏诵道:“幽居装景要多般,带雨移花便得看。禁奈久长颜色好,绕阶更使种鸡冠。”鸡冠花寓意吉祥幸福,北宋诗人赵企写有一首《咏鸡冠花》:“秋光及物眼犹迷,着叶婆娑拟碧鸡。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只欠一声啼。”该诗以朴实易懂的语句、细腻灵变的笔触,勾画出了鸡冠花的婀娜娇姿,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五更只欠一声啼”,这鸡冠花一下活起来,恰似一只精神抖擞、昂然高歌的大公鸡。
明代大臣、大才子解缙有《咏鸡冠花》一诗:“鸡冠本是胭脂染,今日为何成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相传,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中游玩,本来是咏赞红鸡冠花的,可永乐帝却采来了一束白鸡冠花,逗趣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一愣,马上随机应变,赋出后面三句,使得整首诗构思奇巧,意趣盎然。
鸡冠花入诗亦入画,历代画家对鸡冠花的描绘不胜枚举。如南宋画家法常创作的《百花水墨写生画卷》,近现代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也都有很多鸡冠花的作品,表达其高尚品格,寄托文人情怀。
鸡冠花还入馔入药。它又叫热带蔬菜,在印度、南美洲、非洲西部等地常被作为蔬菜栽培。我国民间也有食用鸡冠花的历史,明代朱橚《救荒本草》中提及鸡冠花,称其“救荒,采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鸡冠花的茎叶、花序、种子皆可入药,味甘、性凉,入肾经,具有凉血、止血之效,主治多种出血性疾病,如吐血、便血、血淋、痔血以及妇女崩中漏下等,也有治疗腹泻、痢疾的功效。
鸡冠花毛茸茸、红艳艳的小耳朵,带给人们几多喜庆几多乡情啊!正如家乡一首童谣唱道:“鸡冠花、满院开,爷爷喝酒、奶奶筛,蓬头小儿端过来……”(刘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