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方和谦从医60余年,对中医药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有很高的造诣。笔者回顾方和谦治疗咳嗽的百余份医案,利用数据库及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医案的症状、证候特点以及治疗上常用的方剂、用药规律。发现证候频次最多的,为肺气不利证、肺津(阴)亏耗证、痰热阻肺、燥邪伤肺、风热犯肺等;治疗多以二陈汤、自拟利肺汤、止嗽散、杏苏散、自拟清肺养阴方加减;用药以苏梗、桔梗、法半夏、杏仁、连翘等为多。反映了方和谦辨治咳嗽重视肺气宣降调理,将宣发肺气与化痰降气并重的特点。笔者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09年9月方和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治疗的咳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案内容参考“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的研究”统一医案格式,在方和谦的指导下记录。共收集病例101例,男65例(64.4%),女36例(35.6%);年龄14~82岁,平均65.7岁,病程7天~45年。
纳入标准 门诊诊断为咳嗽,接受方和谦治疗,辨证、用方、用药记录完整的患者。
数据整理方法 将收集的咳嗽患者的初诊数据录入数据库。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建立主题表,将病名、证候、症状、选方、用药进行规范化处理,以利于后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证候、治则、选方、用药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伴随症状频次 咯痰45例,鼻塞咽痛29例,胸闷73例,气急气粗35例,头痛38例,发热13例,口干27例,舌质红88例,舌质淡红13例,舌苔薄苔72例,腻苔29例,脉平45例,脉数42例,脉弦滑14例等。
证候频次 属于外感68例,占67.3%,内伤33例,占32.7%。101例病例共出现23个证型相同者,同一病例可出现多种证型。出现频次较多的中医证型有:肺气不利证频次43次(42.6%);肺津(阴)亏耗证38次(37.6%);痰热阻肺证29次(28.7%);燥邪伤肺证24次(23.8%);风热犯肺证22次(21.8%);痰湿闭肺证18次(17.8%);风寒袭肺证13次(12.9%);肝火犯肺证7次(6.9%)。以上证型或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以风加痰和热、风以及燥同时出现为多;此外还有肺脾气虚证(5例)、肺肾两虚证(4例)等证型。
处方频次 其中自拟利肺汤与二陈汤、止嗽散与二陈汤、桑菊饮与二陈汤。见表1。
讨论
方和谦治疗咳嗽提出需辨外感与内伤,即分清有无外邪存在。从以上统计来看,外感多于内伤,多为风、痰(湿)、燥、热为患,或为肺气宣降不力所致。常见有肺气不利证、燥邪伤肺、痰热阻肺、风热犯肺、风寒袭肺等证。内伤常常表现为肺津(阴)亏耗证、肝火犯肺等证。以上证型临床常常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同时出现的虚实夹杂证候。方和谦治疗咳嗽则注重肺气的宣降调理,宣发肺气与化痰降气并重,善于以自拟利肺汤利肺止咳,以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止嗽散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以杏苏散发散风寒、宣肺化痰;对于肺津(阴)亏耗证常用自拟清肺养阴方,综合养阴清肺、清燥救肺、百合固金等方剂的特点形成自拟方剂;对于肝火犯肺证常用自拟和肝汤加味。
数据分析显示,苏梗、桔梗占据用药频次的前2位,体现出方和谦治疗用药以升降合用为主;用药频次的前10位以化痰、降气、解毒、止咳、养阴为主,以药测法体现出方和谦治疗咳嗽的基本原则与辨证思想。苏、杏、前、桔以药对配伍,常常出现在处方的前列;炙紫菀配炙百部,化痰止咳与润肺止咳并用;炙桑皮配炙杷叶,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与降气化痰止咳,清肺和胃并用;在药物频次的第14位出现炒谷芽,在治疗咳嗽的同时频繁使用炒谷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体现方和谦治病用药重视“保胃气,存津液”。方和谦还提出“大病体虚,要重在培中”“大病必顾脾胃”的观点。不仅视养阴保津为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原则,同时在治疗内伤杂病中也极为重视养阴存津、保胃气,指出“保胃气,存津液”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