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补气固表、 利尿托毒、 排脓、 敛疮生肌之功。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多糖、 黄芪皂苷、 黄芪黄酮类化合物、微量元素、有机物如甜菜碱、胆碱、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山萮酸、天冬酰胺等68种化学成分。
百合源于植物卷丹百合和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味甘,性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中药百合中含有生物碱、皂苷、磷脂、多糖等活性成分,还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性凉、淡。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毒之功效。薏苡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脂类、多糖类、木脂素类、酚类和腺苷等化合物,以及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
配伍功效
黄芪、 百合、 薏苡仁为刘尚义临床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之证,症见肢软乏力、口干等。气虚与心、肺、脾、肾密切相关,尤以脾为重。脾处中焦,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虚则气无以生化,肢软乏力。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脉,故与四肢亦有关联,故气血虚不足以充盈其他脏腑,同样造成肢体筋骨不得滋养而出现肢软乏力。
黄芪性微温,味甘,而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张景岳曰:“(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 临床常用其治疗多种气虚之证;百合性微寒味甘,含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临床常用养阴药;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具健脾除湿之功效。《本草述》曰:“薏苡仁, 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 《本经疏证》曰:“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三药相用益气养阴,气阴两虚常兼并出现,因其气化有利于阴液之生成,而阴液又能营养气,故久之一损具损。” 故三药相配,一则益生源之本。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且脾主四肢,故当治病求本。黄芪、薏苡仁归脾经,二者相配健脾益气。气虚阴液生成不足,故养气以助阴生。二则气与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津液,血、津液能养气,气属阳,血、津液属阴。阳得阴则生化无穷,百合为养阴益津常用药,即可益阴而养筋,又可助黄芪、薏苡仁健脾益气。同时黄芪、薏苡仁益气显著,气有余便是火,火易伤阴。故百合养阴,防止气余化火。三则性味平衡,黄芪性微温,百合、薏苡仁性微寒,三药本身不会大温大寒,比较温和,同时温寒相搭,阴阳平衡。三药相用,益气为主,养阴为辅,性味相合,阴阳相生相佐,故临床疾病证见气阴两虚之候可灵活运用。
临证运用
用于气阴两虚诸证。虚劳症见肢软乏力,面色白光白,易受外感等(见于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神疲倦怠,气累气短等(见于肺癌,哮喘,肺结核等); 腹胀,腹泻,纳差,消瘦等(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①虚劳:脾气虚损,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在内不养机体,在外不御外邪,故证见肢软乏力,面色白光白,易受外感等。黄芪、薏苡仁健脾益气固表,百合养阴,可配伍运用其他滋阴养精之品以增强其效。②癌病:癌病后期正气亏损,气阴两伤,感神疲倦怠,气累气短,如肺癌;脾胃受损,可见腹胀腹泻等,如胃癌等。此药对健脾益气养阴,培土生金,故对肺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尤为适宜。③哮证、喘证:哮证、喘证与肺脾相关,此药角对健脾益肺,益气养阴,化湿祛痰,对于哮证缓解期,虚喘尤为适宜。④肺痨:肺痨乃肺阴亏虚为本,继而阴虚火旺,气阴耗伤。症见咳嗽无力,神疲倦怠,潮热,消瘦,纳差等。可将其与养阴清热之品合用,增强其益气养阴之效。⑤脾虚泄泻:腹泻,水样便,腹胀,纳差,乏力、口干等。黄芪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止泻,百合养阴生津,配之其他健脾化湿止泻之品,对其尤为适宜。⑥脾虚诸证:脾胃虚弱症见肢软乏力、纳差、腹胀、消瘦等,对于属脾胃虚弱,气阴两虚的胃炎、胃溃疡尤为适宜。
(本文摘自《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