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正文

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

道教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的“和时”观念探析
 
道教是旨在内心逍遥和肉身成圣的宗教,明显区别于积极入世的儒家和万法皆空的佛教。道教徒在修炼身体的过程中,融合了部分中医药知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宗教药物使用之术。《正统道藏》保存了不少具有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这些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对时间节点的选择集中体现了道教的“和时”思想,其实质是和于阴阳五行。部分道教特色药物采集和炮制记载在中药采集和药方炮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如活“丹药”龟龄集就在人们的养生实践中发挥了不小作用,其传统制作工艺的核心就是道教炼丹术[1]。
 
道教有趋吉避凶的心理,通过对山川、人物、时间等的崇拜,获得超世间的力量或心灵慰藉(类似现代的心理暗示作用)。把六十甲子年、十天干、十二地支等进行了人格意义的神化。《道藏》中记载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的时间选择虽然体现了人们对一些特殊时间节点的崇拜,但是进一步分析,它是反映了与时相和的观念。丹经之祖《周易参同契》就主张“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2],以此可致“和”。以《道藏》四辅所载药物和丹方为例,其特殊时间选择可简单地划为三类:二十四节气、建日、其他时间节点。笔者将分类例举部分特殊的时间节点,并进行解析选择它们的可能思维模式。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节气所主的时间约十五日,其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为要。道教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药材的采集就需要在某个特定节气进行。如神化阴精流珠需“当以冬至日取之,盛别器中”[3]。为什么选择冬至日盛取此药呢?以现代天文学角度来说,冬至日是太阳运行至南回归线的点,即将往北运行。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北半球的白昼长度最短,黑夜长度最长,这意味着天之阳气已不再减少,阴气已不再增多(不等于大地的寒热比列)。古人认为自冬至日起,阳气逐渐兴盛,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故为大吉之日。如汉代蔡邕把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兴衰与君道结合起来,认为冬至阳气开始升起,君王对应乾卦,以刚健为用,故君道渐长,可贺;夏至之日阴气开始滋生,阴气开始主事,与君道之阳相逆,故君道于此日开始减少,不可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之中阴长阳消最极致的节点,正好与夏至日的阳长阴消的极致状态相反。从易学的角度看,冬至日起,一阳来复,对应十二消息卦的地雷复卦。复卦,一阳爻五阴爻,其卦辞“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4]109。此卦可解释阴阳的往复运动,从初九爻开始往上变化,直至变为六阳爻,成乾卦,对应六月。
 
神化阴精流珠在冬至日取用的原因可能在于得冬至日的极阴之气,进而以冬至日的盛阴之气调和药物的阴阳属性。神化阴精流珠是以丹砂或水银为主药的炼制品,其性质为阳,需以极阴气伏之,方可阴阳调和。为什么神化阴精流珠属阳呢?因为此物的属性和炼制过程均与火有关。关于原料丹砂,《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认为:“太阴者,铅也。太阳者,丹砂也。太阴者坎位,在子。太阳为离位,在午。故坎生月,离生日也……磁石铅属太阴,位在子,其数一。丹砂属阳,位在午,其数九”[5]430,并进一步分析:丹砂(水银)为阳,为火之精,对应之数为九,对应离卦,居南方午位,五行属火。铅(磁石)恰好与之相反,为水之精,对应之数为一,对应坎卦,居北方子位,五行属水。此二物是炼丹术的主要原料。从古代天文历法的角度来说,太阳即为日,太阴为月,二者的阴阳属性分明,二者运转的协调就是和。《周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240。从易学上来说,两仪、四象、八卦各自之和是阴阳平衡的。《周易参同契》主张阴阳“和”,其文云:“干刚坤柔,配合相包,配合相包。阳秉阴受,雌雄相须”[2]。
 
水银的炮制方法也有阴阳和合之义。《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说:“取水银多少自在,置赤土釜中,飞之九上九下,和以鲤鱼胆,复取水银多少自在,复封涂闭固如法,丹华法复九上九下,和以龙膏”[5]429。水银炮制所用之器为赤土釜,而赤色为火,属阳;水银之性为阳,其数为九,又经过了9次升炼,而九为极阳之数,应后天八卦离卦,对应南方,为阳,九九乃数之极,故所得之物的性质亦为阳。为了调和此物阴阳,又以鲤鱼胆汁和之。鲤鱼本自水中出,而水为阴;且胆汁为苦寒之性,故鲤鱼胆属阴,可中和九转水银(丹砂)的火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炼丹术(外丹)是秉四时阴阳之气的消长,其魂是水火既济,阴阳调和。
 
丹砂的使用可能与顺应二十四气有关。《云笈七签卷之六十九》记载:“丹砂者,太阳之至精,金火之正体也,通于八石,应二十四气”。丹砂除了是太阳火精外,还承一年二十四气,这是炼丹所使用的其他药味少有的特点。在炼丹术中,造鼎须与阴阳二十四气和合,如《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说:“夫大丹炉鼎,亦须合其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其炉鼎须是七返中金二十四两,应二十四气”[6]。炼丹的火候亦须合乎阴阳二十四节气,《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说:“夫用火之诀,亦象乎阴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阴阳运数足矣而丹成”[6]。
 
道教徒有时在选用的药味数量多少也讲究与二十四气之数一致。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记载的药枕方“神枕品”,其药味组成:“芎藭、当归白芷、辛夷、杜蘅、款冬花、藁本(芎藭母也)、蜀椒、桂、干姜防风人参桔梗、白薇、肉苁蓉、飞廉、栢实、薏苡仁白术、木兰、衡花、秦椒、帘芜、荆实(一云杜荆实),凡二十四物,以应二十四气”[7]775。方中使用了芎藭、蜀椒、人参肉苁蓉薏苡仁等24味不同的药材来匹配一年24个节气,以实现与“时”相和。
 
建日
道教重视身体得生机,为此发明了外丹和内丹之术。外丹服食是借助药材之力来葆身体的生生之机。药材皆秉承天地之气而生,不同药材所得阴阳五行之气迥异。道教是一个对时间有崇拜的宗教,最重视的时间节点之一就是“建日”。《道藏》中的药材采集炮制和药方调制就常强调选择“建日”这一天来进行。例如,北结阴精流花的采集须“当以九月建日取之,盛别器中”[3],结炁凝精素丹的采集须“当以十二月建日取之,盛之别器中”[3]。四填丸方须“以正月、九月上建日合之”[8],镇魂固魄飛騰七十四方靈丸须“当以三月建日合药”[9]。《道藏》中药物或药方用“建日”的部分记载兹列如表1。为何道教如此重视“建日”这个时间节点呢?原因可能是为了和于五行,得天地之和气以修其身。
 
建,建立,竖起。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建”之义:“今谓凡竖立为建”[10]。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有“斗建之说”,即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在寅位即为正月(夏历)。正月为一年之首,万物回春,寓意生长。除岁首“建寅”,十二地支日的循环也有“建”之说。道教有十二地支对应十二黄道吉凶日,各有吉凶差异。《淮南子》说:“正月建寅,则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戍为成,主小德;亥为收,主大备;子为开,主太阳;丑为闭,主太阴”[11]。“建日”,即地支逢寅之日,为建、除、满、平、定、执、成、收、破、危、开、闭十二吉凶日之首,主事情未成之初始,象征万物产生、事情起步。每年从立春后第一个寅日起“建”,十二地支日循环。“建日”的内涵与《易经》中水雷屯卦之义相通。屯卦的卦辞为“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12],象征一切刚开始,要努力去奋斗,适合建功立业。屯卦第一爻为阳,初其爻辞说:“盘桓,利居贞,利建侯”。另外,建,通“健”,刚健之义。《老子·四十一章》云:“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13]。此句中的“建”通“健”,意为刚健。乾卦表达了刚健之义,《周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33。《释名·释言语》解释:“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14]。因此,道教采药、制药、制方选择“建日”的第一层含义可能是和于“阳”德。
 
五行是阴阳的演化,各有所司。《尚书·洪范》解释五行之义:“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15]。五行之中,木之德为生生。十二地支中寅的五行属性为木,对应东北方。《周易·系辞上》认为:“生生之谓易”[4]229,“天地之大德曰生”[4]245。旨在肉身成圣的道教就继承了易的生生不息之义,故十分重视形体的生机保持。建,通“健”,健康之义。为了身体康健,道教徒在制药调方之时会偏好代表生生的木气的“建日”。“建日”,即地支逢寅之日,秉五行之木气,主生生。因此,道教采药、制药、制方重视“建日”的深层含义可能是重视身之生,和于五行之木德,四时春生之气。
 
其他时间节点
除二十四节气、建日以外,道教进行药材采集炮制或药方配制的时候还会选择其他特殊时间。以《正统道藏》四辅为例,药材采集炮制或药方调制所用的时间节点如表2所示。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天干日;一类是七重日;一类是特殊数字日。
 
不同的药材得不同的天地之气,表现为不同的五行属性。道教徒会根据药材的五行之性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采集炮制时间。十天干有不同的阴阳五行属性,具体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表2中例举的药材采集炮制时间节点的五行属性一目了然。例如菊花为秋之精,五行属金,为阴。菊花所采之日为壬癸,以得壬癸水日之气。菊花采集之后选择丙丁之日晒干,得此二日之阳气,以中和自身之阴气。《神农本草经》记载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16]。防风是治疗风邪的要药。天干甲乙日的五行属木,故在此日采集防风可得木之精气。
 
除了选择天干日,还可能选择一些特别数字之日。特别数字之日主要是七重日。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说:“作药以五月五日大良,次用七月七日”[17]。《千金要方》也说:“合药以五月五日为上时,七月七日次之,九月九日、腊月腊日皆可。若急须药,他日亦得,要之不及良日也”[18]。这里提到了4个合药时间点,五月五日为优,七月七日、九月九日、腊月腊日(十二月十二日)次之,但病情紧急不可拘泥吉日。《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强调了五月五日采药、制药、合药的次数总数达30次,强调七月七日也有23次,强调九月九日和腊月腊日较少。有的记载甚至还强调五月五日午时,认为此日此时最吉。五月五日即端午。五月对应十二地支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对应南方离火位,故在此日制药可得天地至阳之气,以除药之毒气。例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记载的神枕品药方在获取柏木之时选择的吉日就有端午,原文说:“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林柏以為枕”[7]775。端午制药的历史很早,在古代楚地就有五月蓄药,蠲除毒气的习俗。端午除了是制药吉日外,还是古代药汤沐浴除邪的吉日。《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19]。《楚辞·九歌·云中君》诗云:“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20]。道教延续了这样的传统,常用佩兰菖蒲、青木香白芷、桃枝等药材煎汤沐浴。《道藏》中保存了不少以白芷、青木香、桃皮等药味制成的沐浴方。另外,五月还是阴阳之气交转的节点。一般来说,阴阳交接则容易造成气机不稳定,道教强调心神内守,淡泊宁静以御邪于外。
 
小结
道教药物采集和丹方调配是一种宗教色彩的医药实践,其中大部分药物和丹方药效记载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确需去其糟粕。历史上有不少误食丹药而夭亡的案例记载,如明末有名的“红丸案”。道教医药实践经验对中医药临床的指导作用需专业验证,此处的重点在于探索道教医药文化内涵,但它追求顺应天地四时变化以调身的理念,可启发人类思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道教文化的亮点之一在于思考人如何努力顺应天地而寿,其灵魂不是纯粹尚阴,而是阴阳中和。道教元典《道德经·四十二章》揭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1]。具有道家色彩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明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2]。张其成先生提出“阴阳中和”不只是国学之魂,也是中医之魂,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23]。当今之人之所以有亚健康的状态可能是逆反了天地阴阳之序,表现为昼夜作息颠倒,不分寒暑着衣饮食。如果深入思考“和时”理念,遵从昼夜、四时的变化,养生将可能事半功倍。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唐禄俊 乔宝华 马焰瑾 苑云童 张其成

上一篇:针灸治痛应向长效化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