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在王琦院士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为培养中医师承高徒而设立的王琦书院正式成立,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学员。
回首一年的学习,王老师为我们安排了每月一期的大师网络课程,期期内容精彩纷呈,每次听课都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仿佛自己又重进学堂,上了一次中医顶级研修班,走过了一段重塑自我之路。
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王琦院士常常教导我们,作为中医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学术传承人,起点要高,思路要活,视野要大,境界要高,才能成大器。从老师身上,在书院的听课学习,感触最深的正是这点,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一方、一药、一术,更重要的是老师授予了我们“捕鱼的方法”。
中医学习和传承,往往因缺少规范而较难把握。王老师在“经方之道与悟”专题讲课时教导我们,重学经典,重在“道”与“悟”,“无所觉之谓迷,有所觉之谓悟”。老师还教给了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古今医案的路径和方法。老师的“说药开新”,更是言人所不及,将中药许多特殊的功效和作用一一道来,令人耳目一新。丛斌院士的“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方法论”讲课,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现代研究的“十大重点”,如中医生理学的现代解释、中医“治未病”与稳态调节机制、中医脾主运化和肠道菌群的关系等,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和课题;所提出的运用能量信息、可视化等方法来研究中医和解释中医,无不体现了创新性。程京院士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完善体系、守正创新”讲课,回答了中医药事业“谁来引领、谁为主体”的问题,所强调的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思维符合当今科技发展方向。通过聆听几位西医院士的讲课,我们也加深了对王老师提出的中医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原创性思维的理解,加深了对“概念发展和构建学科”的重要性的理解。
说药开新 知常达变
提高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是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王老师创办书院培养中医人才,也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中医问题、中西医结合问题。书院的学生大多为高年资临床大夫,特别希望学习王琦院士诊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就我个人而言,中医根底较为薄弱,中医经典学习较少,在综合医院工作平时学习西医的指南更多,制约了自身中医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今年书院的课程设置,老师更是紧密结合临床,从整体思维方向到具体的医案书写和方药运用讲解,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深受大家喜爱。
通过听王老师的中医经典、经方讲课,特别是学习老师“说药开新”系列课,我现在临床诊疗看病会时常提醒自己,这个临床问题如何用中医理论去解释?如何尽可能地用中医方法去解决?如何更好地做到病证方药结合?组方用药时除了功效,还在想着老师所讲的开方要注意动静药的配合、避免用药庞杂。
如我常用仙方活命饮治疗慢性乳腺炎,通过听老师讲课,加深了对方中用防风取动静结合妙用的理解。如白头翁治疗甲状腺癌,现代曾有基础研究,通过老师的讲课,从古今文献到现代医家经验,又结合自己临床运用,提出了该药在甲状腺疾病中运用的新观点。还将老师讲课中介绍的宝贵经验如紫菀治疗便秘、竹茹治疗出血和复发性口腔溃疡、栀子止痛治疗胃痛和瘀血外伤等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师德师风 代代传承
还记得老师在书院开院第一讲“师承说”中提出,“学无广、学无勤、术无专、心无诚、目无远,不可为师”。老师就是最好的践行者,用自身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为师的典范和榜样。
王琦书院开办以来,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特殊时候,讲课都从不间断。记得王琦院士感冒发烧、程京院士刚出院还在为我们连夜授课。王琦院士把自己的用药经验不断充实,边写边讲,而他自己也唯恐耽误一次听课,有时在路上听,有时一下飞机立马开机听,课后还会重温笔记,查阅资料。
书院的学员绝大多数是临床高年资大夫,虽说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工作了多年,也大多是研究生导师,但王琦老师对我们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开院第一讲“师承说”,教导学生在跟师中如何学习、总结、传承、发扬老师的学术思想。从中医经典学习、经方学习、本草药物的运用,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如今我们也都为人师,在带学生同时,更觉自身的不足。只有更好地向老师学习,传承其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才能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和教育。
王琦院士教导我们这些学员和弟子,要“终身学习,终身传承,勇攀书山,苦游学海”,这也是他创建书院的宗旨。在书院学习的一年,将成为我专业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新起点。(夏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