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书写于1949年10月8日的处方笺,抬头为“许寿仁门人章真如中医师处方笺”,交代了医师姓名,师承哪位名家,页脚印有“南昌象山路北段萧公庙口(即旧马王庙街)”,是章真如中医师的诊所地址。患者王某因咳嗽就诊,章氏处方如下:“枇杷叶(去毛)、杭菊、生甘草、鲜桑叶、杏仁泥、元滑石、桑白皮、鲜芦根、川贝母(打碎)、肥知母。”
许寿仁(1904—1970),安徽省歙县西溪南乡石桥人。他14岁独自前往南昌讨生活,从商店学徒做起,后机缘巧合拜鄱阳名医江仲孙为师,尽得其传。3年学成后,24岁的许寿仁参加南昌市政府举办的医师考核,获甲等第一名。随后悬壶于南昌市上水巷三十八号“安徽会馆”。
章真如(1924—2010),江西南昌县剑霞乡瀚头章村人。他幼年丧父,祖父月樵公为农村“土郎中”,在当地颇有名气。章真如幼年体弱多病,7岁入私塾,彼时祖父有让章氏继承祖业的愿望,然而动荡的时局让未来一切都不可预测。1937年日寇侵华,次年南昌城危,章真如只得中断学业,随母逃难至江西吉安。与此同时,许寿仁亦携家眷避难吉安。
缘分让二位在吉安县城相遇。许寿仁悬壶于吉安,求诊者络绎,需招收学徒1名,协助料理诊务。巧合的是,章真如在街上发现了许寿仁的招生广告,报名应试,幸被录取。从此开始了一段师徒缘分。这一年老师许寿仁34岁,学生章真如14岁。
章真如从小体弱,患有斜颈,但许寿仁认为这并不是缺点,反而觉得这类学生更能专一于思,沉潜于学,凝心于医。诚如许寿仁所预言,章真如勤勉苦读,寒暑三易,在其指导下不到一年便能背诵《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内科心法》《温病条辨》《汤头歌诀》《药性赋》等书。1941年,跟师3年期满,章真如选择继续留在许寿仁身边协助诊务。待1945年抗战胜利,师徒二人返回南昌。章真如协助许寿仁创办“江西中医学校”,为战后的江西培养了不少中医药人才。1949年,章真如开始在南昌溪水沟独立行医。
许寿仁的学术渊源于“新安医学”,这一份传承奠定了章真如的学术思想基础。章真如通过研究“新安医学”,并上溯到研究金元医家朱丹溪学说,精读勤研其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旁及诸子百家及近代名医的真知灼见,创著《滋阴论》《风证论》《湿热论》《火证论》《养老论》《肝胆论》《肾学论》等十论。章真如发表的《滋阴疗法及其有关几个问题》一文,不仅在国内产生了良好影响,而且在日本神户中医药研究会编纂的《中医临床讲座》第一辑予以译载,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价值。
十年学徒,一朝出师。中医是一门讲究传承的医学,从古至今,中医都是通过师徒授受这样的方式传承延续下来。因为中医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不同,一名优秀的中医,其品德应排在首位,只有时间才能检验一个人的人品。其次,中医技能的学习,内容庞杂,学习周期很长。从识药、制药,到望闻问切,拟定处方,都需要师父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授。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而如何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临床中最佳的治疗方案,必须在长期的侍诊中慢慢体会,反复锤炼,方能修成。章真如自1938年至1952年追随许公十余载,师徒二人情同父子。文中所示处方便是这一阶段的日常写照。
从一张小小的中医处方笺中,笔者探寻到许、章二人深厚的师生情谊,更从中体悟到了中医传承的真谛——医之有恒,方成良医。师徒二人长达十余年的倾囊相授、跟师学习的过程,无不需要一颗恒心。(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