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第二批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叶海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对于伤科痹证深有研究。叶海认为痹证多风、寒、湿、热、瘀、痰痹阻于经络,流注于骨节,或因气虚、血虚,气血运行失畅,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笔者有幸跟诊,现将叶海治疗痹证八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法
症状:病变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动则痛剧,畏风畏寒,或伴有头痛、身痛等,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
风邪偏胜
独活寄生汤:独活10克,防风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细辛3克,肉桂2克(冲服),甘草5克。
寒邪偏胜
疏理气机通络止痛法
症状:病变关节酸胀疼痛,或窜痛,疼痛呈时轻时重,或部位移动,或伴有胸胁脘腹等部位闷胀,食少纳呆,常随嗳气、矢气而减轻,疼痛多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或伴有腰背酸痛,或伴有失眠等,舌淡苔白,脉弦紧。
分析:气机痹阻证型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也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证型,治疗原则可以细化为疏肝健脾、通络止痛;疏肝益肾、通络蠲痹;疏肝健脾、益肾温经;疏理气机、通络止痛;益肾健脾、通络止痛;疏肝理脾、通络止痛;调理气机、健脾通络;疏肝健脾、利湿通络等,具体用药可结合实际症状酌情加减。
活血行瘀化痰通络法
症状:患病肢体肌肉疼痛,关节常为刺痛,痛处不移,甚者可见患病关节变形、僵硬,肌肤色紫黯、肿胀,按之稍硬,可见有痰核硬结或瘀斑,肢体顽麻,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伴有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象弦涩细。
辨证加减:若痰留关节、皮下结节,可考虑加制胆南星、白芥子以豁痰利气;如痰瘀不散、疼痛明显,可予以加元胡索、制川乌或蜈蚣、土鳖虫以加强散结化瘀止痛;如痰瘀痹阻兼见正气受损症,而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则可加黄芪、党参;如肢凉畏风者则可加桂枝、附子、细辛、乌药、防风等以温经通络宣痹;若痰瘀久病不已,见痰瘀化热, 可考虑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丹皮等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除湿消肿舒经通络法
症状:患病关节肿痛重著,或肿胀,触之有海绵状感或波动感,活动不便,舌质淡胖且嫩,苔白腻,脉濡缓,或患膝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遇热则剧,遇冷则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益气豁痰通利骨节法
症状:病变关节酸重冷痛,神疲乏力,喜温喜熨,面色苍白或萎黄,懒言少语,食少纳呆,脘腹饱满,舌淡苔白,脉濡缓。治以益气豁痰、通利骨节。
养血搜风解痉镇痛法
症状:病变关节疼痛,痛处在关节周围游移不定,遇风痛剧或拘急不得屈伸,伴有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失眠,舌体淡嫩,苔白,脉浮缓。
辨证加减:兼见气虚者,加党参、茯苓、生黄芪、白术健脾补中;兼血虚甚者,加当归、白芍、鸡血藤养血敛阴;顽痰闭阻经络者,加白附子、制南星、白僵蚕,露蜂房等燥湿化痰、解痉止痛;甚者可以加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搜风解痉。
滋肾壮骨养精益髓法
补气回阳、化痰通络法
症状:患病关节呈针刺或刀割样疼痛,痛处伴有肿胀,皮色暗滞,或见形寒畏冷,腰膝酸软,步履时足软欲跌,舌体淡胖,可见散在性瘀点,脉细弱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