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延年益寿>健脾胃>正文

脾胃病治疗重调寒热

中医认为,脾为阴脏,胃为阳腑,脾病多寒,胃病多热,临床上脾、胃功能常相互影响。脾胃失调多表现为寒和热的病理现象,如饮食生冷、外感寒邪,可使脾阳不振,寒遏中宫,胃失和降,失去运化,此为寒证。若邪热入腑,湿热交阻,导致胃中郁热,火毒内壅,胃腑传导失畅,则为热证。临证之时,治寒以热,药用附子干姜、高良姜、吴茱萸、川椒等助阳散寒;治热以寒,常用黄连黄芩栀子黄柏知母、石膏等清泻胃火。临床中也常见脾胃寒热错杂证,治疗多寒热并用,温凉互调,遵仲景诸泻心汤法,以黄连黄芩大黄干姜附子同用。李东垣著《脾胃论》倡升脾阳,泻阴火之法,并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用药也取温清交融于一炉。
 
李某,女,54岁,2012年11月7日初诊。主诉:患慢性腹泻3年余,近期加重,每日临厕10余次,泻下完谷不化,并夹脓血,黏液胶冻之物,常感腹痛,西医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肠炎”。经服中西药及灌肠治疗,效难显。刻诊:面色㿠白,目胞虚肿,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口干溲赤,肛门灼热,大便日十数次,里急后重,食纳不佳,舌淡苔黄腻,脉细弱。此乃久泻伤及脾阳,脾阳不振而胃肠湿热内壅,为寒热错杂之证。治宜温运脾阳,调理肠胃。
 
处方:附子6克,焦白术18克,煨肉蔻12克,黄芩10克,佛手9克,木香9克,炒干姜6克,吴茱萸5克,川黄连5克,黄芪15克,炒薏仁12克,甘草3克。20剂。
 
患者服后,大便日2次,无里急后重,原方加党参15克,炒山药18克,继服一月余,诸症悉平。
 
按:此证属中医泄泻痢疾、肠风范围,其病机属阳虚湿热,寒热错杂,当从脾胃调治。《内经》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飧泄不化,多热则溏出糜。”“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此说正合本案发病之理。治疗用附子干姜黄芪白术、吴茱萸、桂枝温中散寒,暖脾助阳,黄芩黄连苦寒以清泄肠胃清除热毒。本案意在调节脾胃寒热,助其运化是也。(王金亮)

上一篇:张声生脾胃病治疗用药特点举要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