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疏肝法歌括读
 
肝气郁滞疏肝法,中医特色历来明;
 
木能疏土土荣木,曲直条达肝之性。
 
受气于心脉贵通,木火刑金肺遭损;
 
乙癸联系利阴窍,六腑宜通肝相应;
 
开窍于目罢极本,情怀不畅乃其因。
 
疏肝达郁必理气,甘缓辛散早载文;
 
柴胡疏肝景岳方,四逆芎藭莎草根。
 
木香乌药郁金欢①,青陈延胡砂蔻仁;
 
橘叶与络蒺橼蝶②,丁檀沉降加金铃。
 
佛手茱萸瓜络枸③,八月麦芽百合灵④;
 
宽胸利膈有苏梗,纯良主中药性平。
 
配用通络枫香果⑤,乳没归须娑罗分⑥;
 
伍以化痰蛤壳贝⑦,半夏厚朴薏藻昆⑧。
 
气郁生火法宜清,化肝清肝夏左金⑨;
 
行气利水增四苓,泽兰益母天仙藤;
 
配加化瘀桃红花,血府逐瘀紫丹参
 
寒滞厥阴宜温经,天台乌药橘核灵⑩;
 
疏泄太过宜酸敛,刚柔相济慎辨证。
 
歌括注解
 
①欢:合欢花、皮。
 
②橘叶与络蒺橼蝶:橘叶、橘络、刺蒺藜、陈香橼、木蝴蝶。
 
③瓜络枸:丝瓜络、枸橘李。
 
④八月:八月札
 
⑤枫香果:即路路通。
 
⑥乳、没、娑罗:乳香、没药、娑罗子。
 
⑦贝:浙贝母
 
⑧薏藻昆:薏苡仁、海藻、昆布。
 
⑨化肝清肝夏左金:化肝煎、清肝汤﹙《杂病犀烛》方,由当归白芍川芎柴胡栀子丹皮组成﹚、夏枯草、左金丸。
 
⑩天台乌药橘核:天台乌药散、橘核丸。
 
歌括解读
 
肝藏血而主疏泄,和整体气血运行、调节与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疏泄”即是疏通畅泄之意。
 
脾胃受纳腐熟、运化水谷,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前人以“木能疏土”概言之。反之,脾胃健旺,气血充养,气主煦之,肝得血藏而遂其条达畅茂之性,喻之为“土能荣木”。
 
肝气郁滞则脾胃常先受到影响,犯胃则胃脘痞胀疼痛、呕恶、嗳逆、吞酸,克脾则腹痛而泄,胀满不适。
 
《素问》早有“肝受气于心”之说,意即肝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脏气血的流输濡涵。反之,肝气郁滞,疏泄失常,也可导致心主血脉的异常,甚则心脉不通,心血瘀阻。临床上因肝气郁滞而导致心绞痛,即是实例。配用疏肝理气方药治疗这类病证的病例,也为临床所常见。
 
肺主气,通调水道。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金清肃失司,可致咳呛少痰。甚则伤络,胁痛咯血。此外,肺阴亏虚,气失肃降,不能制木,可使肝病加重,配用养阴清肺之剂,清金制木,利于肝病的改善。临床上肝病腹水形成,贯膈而形成胸腔积液,此时应治肝治肺相机配用。
 
肾藏精气,司开阖,为调节、排泄水液,维持水液平衡的主要脏器。开阖的功能,有赖于肾的气化,肾的气化也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疏泄失常,可以出现小溲少、浮肿,以及阳痿遗泄、妇女月经异常、不孕等疾患。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腑均以疏通下泄为顺,前人概括之为“六腑宜通”,其生理活动亦无不与肝的疏泄有关。肝气郁滞可以导致诸腑的多种病证。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致筋急挛搐或甚则出现痿证。肝病筋脉失常,下肢甚感疲惫无力,古谓“肝为罢极之本”,即含此状。
 
综上所述,肝气郁滞可以病及整体。其病因主要由于情志失调,抑郁躁怒,情怀不畅等心理因素,经久不解,必然会导致肝气郁滞。故必须重视预防,心情开朗,自行疏解。
 
疏肝是疏泄肝气的简称,
 
是治疗肝郁气滞的主要方法。
 
疏肝理气乃治疗肝郁气滞的基本法则,代表方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此方以仲景四逆散为基础,加川芎香附。疏肝理气而兼和胃,辛散甘缓,擅长行气解郁去滞,兼可理血。临床应用时,还需如法炮制,如柴胡用醋炒,川芎枳壳亦需炒,甘草炙用等。
 
柴胡入肝胆经,主疏肝,在《本草经百种录》中谓其为“肠胃之药也,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香附“气平,味辛微苦微甘”(《纲目》),擅治肝胃不和之证,理气解郁,消胀定痛。川芎行血中之气,枳壳行气和中。故柴胡疏肝散临床沿用迄今,其效甚佳,以此加减变通,治疗肝气郁滞不失为经典之方剂。
 
木香,辛苦温,入肝脾胃经,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乌药辛温,入肝脾膀胱与肾经,功擅顺气开郁,祛寒止痛消胀。郁金系姜科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的块根,其性辛苦而平,功用为行气解郁,凉血散瘀。广郁金又名黄郁金,擅长行气;川郁金又名黑郁金,主要行血,处方应予写明。合欢“解忿”,花擅行气开郁,皮可安宁心神,肝气郁滞之久病重症,两者常可同用以增其效。陈皮理气和胃,青皮理气而又破气,延胡理气疏肝而行血,与金铃子(川楝子)相伍,方名金铃子散(《活法机要》),擅治心胃气痛。辛温与苦寒相配,似属“中性”之品,但脾胃虚寒者,还当慎用。砂仁善行肚腹胃肠之气,蔻仁主行胸脘之滞气,煎剂必须后下,久煎则气泄不香,效甚微。橘叶疏散肝气之郁结,善行胁胸乳部。橘络行气活络,虽非主药,但于疏肝药中参用之,有益而无副作用,适用于胸脘胁肋闷胀隐痛不适等症。白蒺藜疏肝而兼平肝祛风。陈香橼疏肝和胃止痛。木蝴蝶疏肝利咽开音,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常可配用,且引它药上行,具有佐使之功用。
 
丁香有公、母之分,丁香之花蕾为公丁香,温中、暖胃、降逆。果实为母丁香,状如鸡舌,故亦称鸡舌香,常用母丁香参治噎膈,且降逆治呃之效亦优于公丁香,亦常用于治疗食管疾病,录此以供参考。檀香温胃宽胸利膈,适用于胸脘隐痛、胀痛、痞闷、噫气不遂、得嗳则舒、善太息之气机郁滞而无热证者。沉香辛温且苦,善于降逆疏肝和胃,适用于胃脘痞胀,有气上逆,短气而喘,恶心欲吐之症。降香理气而兼行瘀,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胁痛,痛位固定,或上消化道出血之后,脘宇刺痛,胃气上逆之症。川楝子异名金铃子,疏肝降气,消胀定痛,但川楝子不宜多用久用,免损胃气,中寒脾虚便溏者,不适用此药。
 
佛手亦名佛手柑,苦辛甘,微温,入肝胃二经,理气而兼化痰,且能醒胃、解酲。佛手花功同而善定肝胃气痛。吴茱萸辛苦、温,温中止痛,理气燥湿,阴虚郁热者忌用,一般以泛酸吞酸为湿热郁蒸所致。常用方左金丸,丸剂中黄连与吴茱萸之比为6∶1,提示吴茱萸用量宜小,用汤剂则亦应注意及此,若无寒、痰,不适用此。丝瓜络为疏肝和络之使药,善于宣通络道,枸橘疏肝行气,尤适于厥阴气滞之疝气疼痛,亦可治乳房胀痛,小叶增生或结节。八月札木通之果实,辛苦涩,疏肝理气,活血定痛,除烦利尿,但不宜多用久用。麦芽消食和中、行气,炒用回乳,此药善于疏肝。百合甘平,入心、肝、肺、胃经,功擅润肺和胃,清心安神。《金匮要略百合病用为主药,本不属疏肝理气药,然凡肝郁气滞或久郁致虚之证,配用百合,缓肝之急,可增其效。
 
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白苏的梗茎,《本草纲目》谓“辛温”,《本草崇源》谓其性“辛平”,功擅疏肝理气、止痛、安胎,《药品化义》认为“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梗能主中”,故对肝胃气滞所致胸脘痞胀隐痛诸症均甚适用。江苏地区紫苏、白苏之梗兼用,未见辛燥耗阴等副反应。
 
上述诸多疏肝理气药物,
 
根据症状舌脉,选择应用,
 
配伍恰当,其效甚良。
 
此中医药特色之一,实深可贵。
 
若症见胁肋疼痛,胸闷不畅,或伴有闷咳低热,舌苔薄白,脉象细弦,如胸膜炎症后期,胸膜肥厚粘连,或肋间神经痛等疾患,可配用旋覆花汤加减。常用药如柴胡香附、旋覆花、苏子梗、法半夏、炒当归丝瓜络、乳香、白芍等,脉数者加黄芩栀子金银花等。如属胸神经痛部位较广者,加路路通、丹参、炒川芎。路路通异名枫香果,功擅疏气活血通络。乳香没药辛香窜络,活血疗伤,止痛消肿。当归养血活血,归须通经活络。
 
娑罗子,亦名苏罗子,系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或天师栗的果实或种子,甘温无毒,功擅宽中理气。《杨春涯经验方》以此治九种心痛,《纲目拾遗》谓其“治心胃寒痛、虫痛,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徐老经验,对肝气郁滞经久之胸胁胃脘胀痛,加此一味,其效尤著。对情志因素诱发心绞痛,具有疏通气血、宽胸定痛之功。
 
配用化痰法。如妇女咽中不适,痰气交阻者,配半夏、厚朴、厚朴花泡服代茶,以助药效。瘿气见于一侧或两侧,伴有小结节状,由于气郁兼痰者,柴胡香附、青陈皮配用浙贝母、蛤壳、薏苡仁,必要时参用海藻或昆布。
 
“气有余,便是火”。诸多肝气郁滞之证,气郁可以化热,此热属于郁热。郁热不去,易损阴液,甚则瘀热内留,变生他病。徐老临证常审证而配用清热之法。常见如肝胃气滞而兼热者,胃脘灼痛,嘈热,泛酸,口干而苦,得嗳则舒,脉弦兼数,可配用左金丸、化肝煎加减,常用药如柴胡白芍香附黄连、吴茱萸、浙贝母丹皮蒲公英、石见穿等。如属肝胆气郁化热证,表现为胁痛如灼、心烦、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等症,可见于肝胆系统炎症结石等疾患,配用方如丹栀逍遥散、栀子清肝饮加减,常用药如柴胡黄芩丹皮栀子当归白芍生地竹茹木通等。热重者酌配茵陈、青蒿、碧玉散、金钱草、海金沙、夏枯草等,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配用化瘀法,适用于肝气郁滞久而致瘀,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若因肝气郁久,导致气滞水留,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或特发性水肿等,当配用利水之品,行气利水,常用药如柴胡香附、广郁金白术、泽泻、泽兰、天仙花、益母草、连皮苓等。
 
寒滞厥阴,疏泄失常,治当以疏泄厥阴,配用温经治法。主症如少腹、睾丸或连阴囊疼痛,坠胀,怕冷,舌白,脉沉弦,多见于疝疾、睾丸精索炎症等。配用方如天台乌药散等,常用药如炙柴胡延胡索、乌药、茴香、木香、吴茱萸、肉桂、橘核、荔枝核、青皮等。若兼有小溲黄赤不爽,下焦湿热之状,酌配黄柏知母车前子茯苓等。
 
肝气郁滞,失于疏泄,
 
治法已如上述,
 
当以疏泄肝气,开解郁气。
 
如体素阴虚之人,若用药辛燥稍多,药物反应灵敏,从疏泄不及转化为疏泄太过,出现舌红少津、心烦、易汗、神倦、筋脉拘急、目涩、脉细弱等症,当治以酸收敛阴,药如白芍枸杞子、乌梅、北五味、木瓜等,并佐以甘药如穞豆衣、甘草百合、淮小麦、大枣等酸与甘合,化生阴液。上列酸收敛阴之品,前人喻之为“柔”,疏肝解郁理气中香附郁金、延胡、川芎、乌药、吴萸、肉桂等称之为“刚”,对一些病程较久,体素不足之肝郁气滞证患者,根据病情,投药刚柔相济,刚中佐柔,既利于发挥治效,又不至有耗肝阴。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上一篇: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