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延年益寿>健脾胃>正文

脾胃病 调节脾胃气机 补益脾胃以治疗他脏之病

浅谈名医张锡纯论治脾胃病思想及用药特色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近代著名中医大家,对古籍经典莫不探索其精奥,又敢于大胆创新而不拘泥,为近代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广为流传,书中所载方剂大多被现代中医学院方剂教材保留,被誉为“第一可法之书”。张氏尤善论治脾胃病,且见解新颖,但其思想并未单独论述,而是散落在其著作的各个章节中。本文就其论治脾胃病的思想及用药特色总结如下。
 
1 注重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
脾胃居中焦,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中气充盛,则运转功能正常,精华上奉,糟粕下传,故机体无病。张氏引用黄元御“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属太阴,以纯阴而含阳气,清阳升而温暖,故能消磨水谷。胃属阳明,以纯阳而含阴气,浊阴而清虚,故能容纳”[1]说明脾胃气机升降的重要性,清气生于下而上升,不升则病下陷,浊阴生于上而下降,不降则病上逆[2]。因此张锡纯特别重视调理脾胃升降功能。
 
对胃气不降病证,张氏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胃气下行则饮食物下达小肠,化为乳糜以供养机体,更能传送糟粕于大肠,以为大便。其认为胃气不降的原因大致为两类,一为患者急躁易怒,肝胆气逆上冲,肝木侮土而使胃气不降;其二为肾虚不摄冲脉之气上冲所致;张氏治疗此类病多以半夏、紫苏子、竹茹、厚朴、枳实、赭石等药为主,且尤善长使用赭石,认为赭石为矿石类药物,其性重坠,不仅能安上冲之气,而且能引胃气下行,药性可直达肠中以通大便。张氏汇通西医,认为赭石为铁氧化物,内含金气可制肝木横恣,且铁氧化物能导电,因此赭石能引浮越之相火下行,因此张氏认为赭石治疗此证用之莫不奏效。方有镇摄汤、寒降汤、温降汤、参赭镇气汤等。
 
对清气不升病证,《素问·经脉别论》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张氏独制升陷汤类方。张氏继承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思想创制升陷汤,却较李东垣之方更为简捷,以黄芪为主,补气又兼升气,与胸中大气同气相求;辅以柴胡、升麻引气自左右而上;桔梗为向导引诸药之力上达胸中。诸药合用,使下陷之清气上升。如兼气滞血瘀则用理郁升陷汤,兼脾气极虚则用醒脾升陷汤。
 
对升降失调、肝气犯胃的病证,张氏认为“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人多谓肝木过盛可以克伤脾土,即不能消食。不知肝木过弱不能疏通脾土,亦不能消食。”因此,张氏临床注重升脾降胃,培补中宫,使中气敦厚,而肝木自理。用药多以补脾胃之药为主,辅以泻肝、降胃、镇冲之药,多用黄芪白术、山药等药补益脾胃。另外,张氏善用生麦芽升肝气,茵陈为青蒿嫩芽,亦具有升发之力,且两药疏肝气而不至于升提太过。其认为桂枝能升陷降逆,对升降失调患者有挽生命于顷刻之功。方有升降汤、培脾舒肝汤等。
 
2 注重补益脾胃以治疗他脏之病
张锡纯引用《易经》“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说明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脾胃属土,既是五脏生成的动力,也是气血流注和精神化生的源泉[3]。《医宗必读》云:“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古曰后天之本为脾。”因此张氏认为脾胃健壮,饮食水谷正常腐熟运化,则全身自然健壮,这一思想与李东垣《脾胃论》中“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相辅相成。
 
病劳瘵日久喘促咳嗽者,注重补益脾胃,培土生金,《医学衷中参西录》开篇第一方资生汤即为治疗此证之方。方中以补脾胃之药为主,且提出生山药、生鸡内金、白术为不可挪移之品,辅以玄参补肾牛蒡子润肺止咳[4]。
 
病虚淋浊及肾不纳气者,从补益脾胃出发论治。张氏认为脾虚运化失常,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则造成清浊不分而病淋浊[5];脾虚日久及肾,肾虚不能纳气则病喘;因此,在治疗时均以补益脾胃为主。用药以生山药、熟地黄、柿霜饼等药补益脾阴以填补下焦真阴[6],兼用白芍利小便而滋阴清热,龙骨、牡蛎固脱化凝滞。
 
病胸闷、心悸眩晕、胸痛等心系病证者,张氏亦从脾胃出发论治。其认为大气即宗气,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大气下陷,上焦心肺两脏无宗气支撑则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眩晕等症状。因此,治疗当从升陷思路出发论治,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气的升举源于脾胃的生化或依赖于脾胃生化的补养,因此治疗离不开补益脾胃[7]。
 
肝病的治疗张氏沿袭“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黄帝内经》)、“见肝之病,当先实脾”(《金匮要略》)及黄坤载“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肝气之升赖脾气之升而升,胆火之降赖胃之降而降”的思想,认为欲治肝者,必须培养中宫,中宫脾胃之气厚实,则肝木自理,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也是辅助调理脾胃之品[4]。
 
另外,张锡纯补脾胃思想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有所体现。如张氏为治疗消渴病而独创的玉液汤及滋膵饮中均使用黄芪、山药补益脾胃[8];再如治疗妇科疾病调理脏腑重在脾胃,调理气血重在消积[9],所创新方达17首之多,用药也以补脾消食为主。
 
3 注重淡味养脾,提倡食疗
张锡纯在研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淡能养脾。陈修园谓:“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因此,张氏尤其重视次煎味淡善养脾阴。徐灵胎谓:“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皆直言其物之本味。至于土则变其文曰: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盖土本无味,借稼穑之味以为味。夫无味即是淡,故人脾胃属土,凡味之淡者皆能入脾胃也。”因此,张氏补脾胃多用山药、白术茯苓麦冬等味淡汁多之药。张锡纯认为白虎汤中用生山药代粳米效果更佳,认为山药汁多而长于滋阴,又能固摄下焦元气,用之则更易淡养脾胃[10],为后世“甘淡养脾”和“脾阴学说”理论奠定了基础。张氏在临床上还提倡食疗,认为食疗法药性平和,可以长久服用,食疗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张氏食疗有粥、膏、饼、糕、饮汁等多种方式,且食疗方法治疗小儿疾病尤佳。其所创食疗方中有一味薯蓣饮、薯蓣粥、水晶桃、珠玉二宝粥、薯蓣鸡子黄粥等,使用药物尤以山药为多[11]。
 
4 小结
张锡纯精研历代医家学术之长,在论治脾胃病时注重脾胃气机升降的调节,临床治疗其他脏腑疾病时,亦从培补中宫入手,兼补他脏,善于使用淡味药补益脾胃,且提倡食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其在临床实践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氏脾胃学术思想,用药不拘一格,对药物的认识细微独到,对许多药物的作用不仅沿袭古人,更加亲身体验拓宽其使用范围,尤其擅长使用单味药及药对治疗疾病,对山药、石膏、山萸肉等药物的功效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为后人使用这些药物提供了极大的指导。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罗东 王文文 卢雨蓓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省中医院

上一篇:临床治疗脾病提供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