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中医“治节”与“肺”关系探讨

同源词系联法新解“肺主治节”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一语,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历代医家通常把“治节”单纯理解为治理调节,未与“肺”“相傅”并列分析,造成对“肺主治节”理论的理解偏差。今笔者首先从同源词系联法的角度出发,对“肺”进行含义溯源,结合“相傅”考察其作用,并结合气病、血病、水病的临证治疗,重新梳理“肺”“相傅”与“治节”的联系,考证“肺主治节”的实质内涵,希望以此丰富肺系藏象理论学说,为从肺论治临床诸病提供理论依据。
 
1“肺”同源词族分析与本义考
词源是一个词发声的音节,包括声、韵两部分,称为源义素,多为形声字的声符,能表明事物特征[1]。如“肺”从“巿”得声,表示肺有“巿”的特征。单独用“巿”字解释“肺”过于随意,通过广泛系联一个词的同源词,准确分析源义素,能更好地弥补“因声求义”的缺陷[2]。同源词族所表达的事物特征往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同源词系联法,即通过系联分析同族诸字间的普遍联系,抽绎出该同源词族具有最大公约数的含义[4]。通过这一源义素确定某词命名义象的具体特征。本文同源词纳入,悉据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5]和王力《王力文集(第8卷)》[6]。
 
肺,《说文解字·月部》言:“肺,金藏也,从肉,巿声。”肺为气之本,呼吸时肺部张弛,胸腔起落,其气勃郁。肺的特征犹沛、芾、杮、。肺、沛、杮、皆滂纽月部;芾,帮纽月部。帮、滂旁纽,月部叠韵,五字属同源词组。巿,篆书隶定为,《说文解字·部》言:“,草木盛,然。”段注:“者,枝叶茂盛,因风舒散之貌。”其形从屮从八,像草木茂盛,枝叶纷披,婆娑不已。
 
沛,东汉·张衡《思玄赋》言:“云师蘧以交集兮,涷雨沛其洒涂。”芾,《广雅·释训》言:“芾芾,茂也。”杮,《集韵·去声七》言:“杮,木盛貌。”,《广雅·释诂二》言:“,怒也。”王念孙疏证:“之言勃然也。”运用同源词系联法分析该组同源词的源义素,以确定脏腑“肺”的命名依据:
 
沛,形容雨水滂沱或江河澎湃。[盛大+雨水]
 
芾,形容青草茂盛,草叶纷纷。[盛大+青草]
 
杮,形容树木茂盛,枝叶婆娑。[盛大+树木]
 
,形容发怒的样子,气息郁盛。[盛大+气息]
 
这组同源词都从“巿”得声,都有共同的语源义,即“盛大”。脏腑名“肺”的命名来源应是“吸气时胸部胀大”,可进一步理解肺主气、司呼吸的含义。肺的得名与气有关,肺的作用即是气的周转存储、宣发肃降。肺在五脏之中,处于“相傅”地位,以辅佐、帮助为本职,理解“肺主治节”必不能脱离此义。
 
2“治节”与“肺”关系探讨
2.1“治节”名义考
“治”与“乱”相对,秩序井然、心绪宁静、气血调畅皆可谓之“治”。《周易·系辞下》言:“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考“节”,《周易·节卦疏》曰:“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节”即规则法度,为事物发展所遵守的准则与规范,其目的是促进事物顺利发展。总考“治节”,当作“使治之节”解。“规则法度”隐含“调节”之意,指通过控制约束事物的“度”,达到“和”的状态[7]。“相傅”能辅佐“君主”,比于五脏,则肺可以佐心,使之内外和谐。
 
2.2“治节”与肺气、心血的关系
肺之本义从“巿”。《素问·五脏生成》言:“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能宣肃诸气。《类经·三卷·藏象类》言:“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李家民等[8]认为,“治节”实即“肺主气”功能的扩大和延伸。(1)“治节”与呼吸。治节之实,首先从气论,论肺之气,当从呼吸始。肺气宣则呼浊气,肺气降则吸清气,宣肃有序,则呼吸匀畅,故为“治”。《灵枢·天年》言:“呼吸微徐,气以度行。”肺失治节,亦多在失气。《景岳全书》言:“夫病在气分者,因气之滞……但治节有不行者,悉由气分作胀。”所以观察呼吸可以知肺气的盈亏及肺病的虚实。肺气不能守其常,有违“治节”,宣肃异常则呼吸乱。(2)“治节”与宗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肺者,气之本。”肺能主一身之气,首要在于宗气。肺“治节”则宗气盛实,脉率、呼吸节律均衡。《医原》言:“人身肺之宗气,统心之营气,一日一夜,五十度周于身。”肺失治节,呼吸失常,宗气功能紊乱,则推动血行之力异常,呼吸与脉率关系紊乱,失于治节,致使各脏腑之气升降出入失调。正如《医门法律·痰饮脉论》言:“肺之治节不行,宗气不布,故短气,气不布则津亦不化。”(3)“治节”与“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言:“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上古音中“调”与“朝”为定母双声,“朝”乃“调”的通假字,“朝百脉”即“调百脉”,朝表示调节[9]。在古代,“相傅”辅佐“君主”治理和调节朝野,使天下治,将此类比于五脏关系,肺之于心,即肺调节血脉,助心行血。吴明月等[10]认为,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肺与心及其气血关系方面,肺气善于辅助心血,使心血运动规律。
 
关于“治节”,从“肺”角度而言,可主调节一身之气;从“相傅”角度而言,可助心行血,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全身水液输布排泄亦有赖于肺气的宣肃,肺主通调水道,一身之气血水调和,统谓之“治节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分析示意图见图1。总之,肺能够辅助心脏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
 
图1“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分析示意图
图1“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分析示意图   下载原图
 
3“肺主治节”临床应用考
肺通过其宣肃肺气、行血驭脉、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使人体的气、血、水液调和,阴阳协同,此即“肺主治节”的临床含义。钟杨等[11]研究发现,肺失治节时,气血津液可转换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因素,且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相应的益气化痰祛瘀等治疗方法对“治节”的重建意义重大。
 
肺与心同属上焦,宗气走息道、行呼吸,气不充则肺失治节,易影响脉率及心率,从而引发心律失常。通过调肺气,使肺“治节”有度,则宗气充盛,心率、脉率自然正常,气血畅达。故临床有医者以祛风解表药宣通肺气,调畅气机,治疗心律失常效如桴鼓[12,13]。李家民等[8]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在于“心不主血脉”及“肺失清肃治节”,治疗时除活血外,当佐以宣肃肺气之法,化痰解瘀,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温胆汤等恢复肺的宣肃之职。王维红等[14]研究认为,肺主治节理论可以揭示肿瘤成因,在治疗气滞痰瘀证时加入宣降肺气之品,可以有效恢复“肺主治节”的功能。肺失治节,不能行津调水,痰饮聚肺而致咳、喘,不能平卧,甚或出现水肿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言:“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以麻黄、桂枝宣通肺气,开达毛孔,汗出而肿消,此正是从肺通调水道立法,调肺以治水肿病。可见,调气、调血、调水是治节的主要方法,气病、血病、水病均可从肺气论治。
 
4小结
本文引入文字学中的“同源词”概念,为中医经典概念的训解和理论的阐释寻求一种新的方法,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肺主治节”与“相傅”的关系,得出“治节”是使脏腑安静有序、生理功能正常的一种规则法度。肺主宣发肃降,朝百脉,能调节人体全身的气、血、水液平衡,起到“相傅之官”燮理上下的作用;“肺主治节”的核心在于肺之本义,即气之宣发宣肃。用之于临床,调“肺”使“治”,为从肺论治诸气、血、水病提供理论基础。总之,充分认识“肺主治节”理论,对于完善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指导肺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白海春 李素云 杨建雅 姚富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一篇:从高压锅功能解读卫气作用

下一篇:徐经世运用煨生姜治验二则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