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方医学的发展、壮大,经方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但关于经方的含义众说纷纭。那么,经方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位中医人思考的问题。《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弄明白经方的含义,对我们认识经方、发展经方、使用经方、讲解经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亦具有重要意义。
经方,现在基本有四种解释:其一,认为是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其二,认为是经典医著中的方剂,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其三,专指张仲景的方剂;其四,认为是一体系,即《汉书·艺文志》所谓经方十一家之体系。
经方一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其中记载方技四家:“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经方十一家正属于其中之一。经方十一家,其书名多称为某某病方,如《风寒热十六病方》《妇人婴儿方》等,但可惜诸书今均已失散,可考证的似乎也只有《汤液经法》一书。按皇甫谧所说,神农作本草,伊尹撰用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那仲景的学说应该是继承《汤液经法》一书,属于经方十一家之遗迹,当然属于经方体系。经方诸家,从其书名来推测,大概可知经方家的书应该是记载治病方剂的书,像《伤寒论》一样,是直接指导临床治疗的典籍。并且,参之《汉书·艺文志》原文:“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故由经方十一家书籍名称特点及《汉书·艺文志》对经方的描述记载来看,此经方应该指一体系,而不是一方剂。因为若为一方剂,则无列经方十一家之必要,更无所谓“本草木之寒温”等语,而应该直列诸方即可了。
那么,张仲景的方可不可以称之为经方呢?笔者认为当然是可以的。如果皇甫谧说的是真实的,张仲景是论广汤液,其所述就属于经方体系,其所用之方自然可称之为经方。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金匮诸方非南阳所自造,乃上古圣人相传之方,所谓经方是也。”“唯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远接轩皇,近兼众氏。当时著书垂教,必非一种,其存者有《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两书”,“因知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可与《灵》《素》并垂者。”在这里经方的经,是指经典、经纬的意思,经方成为中医经典方、规范方、标准方的代词。因此而言,仲景的这个经方则是属于经方体系的经方,也是经典方剂的经方。
那汉唐之间的方可不可以称为经方呢?汉唐间的方书,如《小品方》《崔氏方》《千金方》等,其中记载的大多数是传习验方、传信方的汇总,似乎不是在医经理论指导下所拟定的方剂,也没有夹杂太多医经理论的解释,故可认为其是朴素的、经验的、有效的,并且这些方后面往往直接跟的是症候的描述,没有过多的医理解释,也没有病机的阐述。因此,这样的方,似乎也是符合《汉书·艺文志》中对“经方”的定义,故归于经方似乎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自宋后,开始出现大量在医经家理论指导下由医家自我拟定的方剂,这样的方剂相比于传信方、验方等已不再朴素,甚至有些方未经临床应用的检验即被写入书中,传之后世,但其中有一部分仍然是可信有效的,故此类方剂后世称之为时方,不再称之为经方。所以,上述所称与“时方”相对而言的“经方”,则是经典方剂之称呼,而非体系之所别。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经方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经方其实是指中医的一种体系,这个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辨证诊疗方法,这种诊疗方法是有别于医经体系的,即张仲景总结体现的六经辨证方法,其特点是不讲芜杂的医理,而多根据症候之间的规律来判定方证、药证而处方治疗。狭义的经方则可为中医经典方、规范方、标准方的代词,为诸经典方剂(如仲景方)之称,为方剂涵义。因此,这广义、狭义的经方概念则大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经方含义的解释。(翟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