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伤寒论》渴而不欲饮水“渴引水浆”

“渴引水浆”见于《伤寒论》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晦气,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许多医家解说为“渴喜饮水”,笔者以为“渴引水浆”应是“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现剖析如下。
 
渴喜饮水
 
“渴引水浆”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单调燔热,介虫乃耗。惊瘈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张仲景撰用《内经》《难经》等书,并平脉辨证,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渴引水浆”在《内经》中解说为“渴而喜爱饮水”,所以,许多医家在解说茵陈蒿汤证时,视经典著作为绳尺,而沿用了《内经》之义。温病我们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28条:“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晦气,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直接将“渴欲饮水”写入条文之中。高级中医院校《伤寒论》教材也采用此义。
 
渴而不欲饮水
 
中医理论以为,口渴不欲饮水常见有三种状况:一是湿热病,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造成的,症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二是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伴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三是瘀血内阻,呈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薛生白《湿热病篇》第1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本条被以为是湿热证之提纲。湿热证口渴特点是“口渴不引饮”。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43条三仁汤证“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中焦篇19条“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56条茯苓皮汤证“舌白,渴不多饮”,63条黄芩滑石汤证“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这些条文阐明,在湿热病中,口渴特点是“不喜爱饮水或少数饮水”。再看同为黄疸病的栀子柏皮汤证与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是热重于湿,《温病条辨》中焦27条“阳明温病,不甚渴”;茵陈蒿汤证是湿热偏重,28条“身无汗,渴欲饮水”。热重于湿都不甚渴,湿热偏重怎样就渴欲饮水呢?明显,“渴欲饮水”与湿热证“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之临床表现不相契合。吴鞠通未能脱却人云我云之说。从文字角度讲,“引”非“饮”也,自身没有“喝”之义,有“退避”之解,如《赤壁之战》:“曹军晦气,引次江北”,引即退避之义,次即驻守也,两军初度交兵,曹军出师晦气,退而驻守在长江以北。“渴引水浆”之“引”即退避之义,渴而逃避水浆,逃避水浆还不就是不欲饮水吗?退一步讲,便是想喝水也不多饮。哈小博、肖娴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9年第8期,“闲谈茵陈蒿汤”一文中讲到,“此时的口渴,大多渴不多饮,与内热津伤的大渴引饮不同。”所以说,“渴引水浆”应当解说为“口渴不喜爱饮水或少数饮水”。不管从文字学角度,仍是从湿热病病机角度,这种解说都是比较契合逻辑的。(王金成)

上一篇:《本草纲目》辨析前人观点之正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