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痤疮>正文

痤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解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俗称“青春痘”。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笔者有幸跟随张发荣门诊,获益匪浅。门诊青年患者面部痤疮者甚多,张发荣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之,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解
 
本方出自《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翘)赤小豆汤主之。”有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退黄之效,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张发荣认为,原方中连轺,本是连翘之根,目前多用连翘代之,连翘根功在清热,而连翘清热尚可透表,配入此方更佳;梓白皮性寒入肺而清热,且其色白,与桑白皮相似,故多以此代之。张发荣用此方治疗痤疮时,常以连翘为君,其归肺、心经,外以解表透邪,内以清上焦之热,又可散结消肿。臣药两组:一组为助君药解表。麻黄开其表,助君药,使风寒湿邪从外而散,气畅而血行,与连翘相互制约,发汗之中有解热之功,不热不凉;与杏仁相配,宣降肺气,由内而外,缓开腠理、发散表邪,同时使肺气通调水道而又有利小便之功,使湿邪有出路,暗含“提壶揭盖”之意。邪去则机体气机通畅、水道通调,肤疾自愈。清代钱潢在《伤寒溯源集》云:“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也,皆开鬼门而泄汗,汗出则肌肉腠理之郁热湿邪皆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减桂枝而不用者,恐助瘀热也。”另一组为助君药清利湿热散结。桑白皮苦寒,归肺经,清泻肺之湿热;赤小豆旨在清热解毒利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同时可活血祛瘀通络。《神农本草经》载:“(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三味药物共同达到清泻上焦蕴结之湿热之效,同时赤小豆亦可以畅通血脉,配合连翘之散结消肿之功可消除痘瘢。佐以生姜、大枣,生姜既可助连翘、麻黄辛散解表,引药上达,又可和胃;大枣既可补血和营,又可健脾益气,两者配伍调和营卫,同时顾护脾胃,以防寒凉伤中。使药为生甘草,其有清热之力,亦可调和诸药。全方协同可外散表邪,内泻湿热,兼以散结和营。张发荣重用连翘,常为20~25g,轻用麻黄、杏仁、生姜等辛温之品,常在5~10g,因痤疮反反复复,病程较长,外在之风寒湿邪较内之湿热较轻,故用量较小,减其温性,用其发散之功,配伍后有去性存用之意。桑白皮、赤小豆多为15~25g。吴鞠通《温病条辨》载:“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故全方药量偏小。
 
随证加减
 
痤疮的病机为湿热蕴结于上焦,兼感外邪。张发荣认为,不同体质之人其病机会有偏重或兼夹。临床加减变化灵活多样,常见加味有:如痤疮多布于额头,色红,肿痛明显,表明心火旺盛,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连10g,竹叶15g以增加清心利湿之效;如痤疮表现为椭圆形丘疹,多布于颏部,红肿,伴有大便干结,表明肺内湿热较重,可加入地骨皮15g,芦根20g,合桑白皮有泻白散清泻肺热之意,或加黄芩10g;肺与大肠相表里,增加杏仁至12g润肠通便,泻脏以通腑,通腑以泻脏;如丘疹多布于两侧脸颊,表明在基础病机的基础上肝胆经有热,可加入栀子10g、牡丹皮10g通利三焦,清心肝热,凉心肝血;如痤疮表现为黑色粉刺、脓疱、脓肿和囊肿,表明热毒壅盛致成脓,或是痘痕明显难消,重用连翘25g、赤小豆25g以解毒排脓,加用白芷20g、皂角刺10g以排脓散结消肿。
 
典型医案
 
袁某,女,24岁,因额头及两颊满布红色痤疮约1周而就诊。自诉近来多次吃火锅烧烤后而发。症见丘疹直径约3~5mm,红肿明显,无脓点、渗液,饮食睡眠可,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微腻。
 
诊断:(湿热蕴结型)痤疮。
 
方药:麻黄5g,杏仁5g,连翘20g,桑白皮15g,赤小豆25g,栀子10g,黄连8g,生姜5g,大枣10g,生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每次100mL,餐后服,禁食辛辣、甘腻之品。3剂后复诊,面部痤疮症状明显改善,上方去黄连,加牡丹皮10g,继续服用3剂后痊愈。
 
按张仲景创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为治疗湿热郁遏于里而发黄的阳黄兼有表证者而设,张发荣临床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痤疮,其目的是通过诸药寒热并用,内外兼顾,以达到表里双解、湿热分消、内外和顺、营卫调和、肌肤濡润丰满之效。临床效果明显,在此与同仁分享,希望有所裨益。(黎慧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晓冉 董阳 姚庆涛 陈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面部及鼻周反复长红痤疮验案一则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