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方>中药验方>正文

补中益气汤治验举隅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使。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在临床中,凡遇中气不足引起的诸证,用本方加减治之,多获显效。兹举案例2则,以窥一斑。
 
医案一
 
杨某某,女,43岁,2019年7月30日初诊。自诉罹患高血压病已两年余,常服缬沙坦胶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有时也服中药,如天麻、钩藤、石决明之类,血压未见明显下降。刻下:BP:152/106mmHg,自觉头晕头痛,恶心,脘腹胀闷,肢体困倦懒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中气不足,清空失养型)头痛病。
 
方药:黄芪15g,党参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白术10g,川芎10g,茯苓10g,菊花10g,白蒺藜10g,炙甘草5g。5剂。
 
8月4日二诊:BP:140/90mmHg,头痛减轻,脘腹胀闷有所好转,肢体困倦亦好转,原方继服5剂。
 
8月9日三诊:BP:130/88mmHg,药后诸症渐愈,嘱其续用补中益气颗粒巩固治疗。
 
按 本案患者乃中气不足,清阳不展,脑失所养而致头晕头痛;脾气不足,胃气亦弱,腐熟功能失职,故见脘腹闷胀;脾主肌肉四肢,脾虚肢体失养,则困倦懒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乃气虚之象,故治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加川芎通达气血,上行头目以止痛;菊花、白蒺藜抑肝平阳,茯苓健脾和胃,因处方切中病机,故效如桴鼓。
 
医案二
 
陈某某,女,25岁,2020年4月29日初诊。第1胎,产后10多天来低热,缠绵不解,体温常在37.8℃左右。经西医用青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未见效。刻下:T:37.6℃,辅检血常规示WBC:10.72×109。自汗,夜寐欠佳,身倦头晕,四肢无力,纳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产后体虚型)发热
 
辨证:脾虚,中气不足。
 
方药:生/炙黄芪15g(各),党参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白术10g,地骨皮10g,丹皮10g,白薇10g,炙甘草6g。5剂。
 
5月5日二诊:T:36.2℃,药后热退,诸症均见好转,原方继服,以资巩固。
 
产后低热不退,自汗,头晕失眠,身倦纳少,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沉弱,乃气虚发热之象。
 
气虚不能固表,则自汗;而汗为心之液,汗多则耗阴,以致失眠,气虚则脾失所养,故倦怠乏力,食纳减少,用补中益气汤以甘温除热。方中党参黄芪益气,白术陈皮健脾柴胡、升麻升阳解热;再加地骨皮、白薇、丹皮以清虚热,故收效甚佳。(陶佳 杨晓明 潘晓星)

上一篇:竹叶石膏汤适用于里证 阳证 虚证 热证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