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其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及家族史,其他危险因素包括A型性格者、口服避孕药、饮食习惯等。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情志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介导作用。从现代医学看,CHD是一种心身疾病,目前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人们长期处于烦躁、紧张、焦虑、兴奋等状态下,情志因素对CHD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讨论情志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1 情志与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1.1 情志与冠心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推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抑郁。研究表明,心理因素能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预后[2,3]。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将心身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引起和加重躯体病变的疾病”。其中明确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等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4]。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冠心病的发生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与精神应激都有着密切相关性[5]。国外曾进行的1项冠心病多因素干预研究中,对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脂)的正常人群9年的随访调查表明,慢性的工作应激和离婚能增加男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6]。1项关于52个国家11 119例实验组与13 648例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7],社会心理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相关。该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即便是在各亚组,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层,压力与心肌梗死发病也存在很强的联系。
1.2 冠心病情志致病的机制
机体有两个应激激素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其中最早参与应激反应的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情志异常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增加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强心肌兴奋性,易促发冠脉痉挛、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8]。精神压力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激活,损伤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黏附因子,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冠心病[9]。
1.3 西医治疗
常规的西医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和降低心肌耗氧,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以延长生存期。发作时以休息及硝酸酯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缓解期以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血运重建治疗为主。冠心病和情志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为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双心模式应时而生[10],即心血管与心理健康共同关注的治疗方法,是情志疏导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体现,也是现代医学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11]。
2 中医情志理论与CHD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目前中医主要认为其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有关,久而久之,痹阻胸阳,阻滞心脉,五脏功能失调,五脏主五志,故情志也随之变化。反之情志失调导致气机紊乱,阴阳失调,使血行不畅,脉络不利,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因此解郁疗法至关重要。赵春明等[12]通过临床观察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照组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肝解郁止痛汤加减(柴胡、金铃子、郁金、香附、桃仁、红花、当归、合欢皮、山药、白芍、丹参、甘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陶贵源[13]通过观察9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汤(柴胡、川芎、郁金、延胡索、菟丝子、茯苓、生白芍、枸杞子、木香、龙骨、牡蛎、山茱萸),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展望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发病率高,风险大,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而这些人多是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和家庭的支柱,心血管突发事件给患者自身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冠心病的高发病率及高风险也引起了人们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但情志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需加强对情志因素与冠心病关系的认识,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而防治冠心病,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黄欢 马予东 卢旭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