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心脑血管>冠心病>正文

冠心病防治当益气活血化痰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出现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最典型症状就是“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胸痹”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提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总结其病机为“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其创制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仍为后代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基本方。明清时期,受《证治准绳·诸痛门》和《医林改错》胸痹心痛之影响,活血化瘀法成为近代中医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主流方法。
 
西医学对冠心病的诊疗有完整的体系和标准,通过各种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分型,尽管各种治疗指南更新迭出,介入手段、外科搭桥手术也在不断改进,但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医患所推崇。在近30年中西医结合的心血管专科临床实践中,在多位明师指导下,笔者对中医药辨治冠心病体会颇深。
 
辨病很容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笔者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属于虚实夹杂,只不过正虚邪实力量存在动态变化而已。正虚包括气虚、阳虚、阴虚、血虚,邪实包含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即使无明显症状,舌、脉正常,缺乏宏观辨证依据,只要有冠脉狭窄或阻塞或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病理改变,局部虚实夹杂之气虚、痰瘀络阻就是存在的。痰瘀络阻影响气机之通畅,且冠心病乃心身疾病,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紧密相关,故存在轻重不一的气滞。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结合西医学相关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均不困难,故辨病很容易。
 
辨证需细察
 
首辨轻重缓急
 
病情轻缓者可无任何不适,或闷痛不甚,持续时间短,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休息或含服药物后可缓解;重急者胸痛剧烈,伴冷汗出,痛及肩背,持续时间长,静息状态下亦可发作,含服药物后难以缓解。轻缓者予中药缓图长效,重急者当中西结合,快速缓解疼痛,解救心肌,保持心功能。
 
次辨虚实多少
 
依据症、舌、脉表现,辨其正虚为哪般(气虚、阳虚、阴虚、血虚),邪实为何物(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以正虚邪实之动态变化辨证、处方用药之依据。气虚多见气短、心悸,舌淡苔薄白,脉弱,劳则易发之特点;阳虚多见心悸而有胸中怕冷空虚感,形寒怕冷或肢末发凉不温,舌淡苔薄滑,脉沉细微;阴虚多见悸烦惊惕,寐少梦多,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少力;血虚多见心悸怔忡,健忘、寐少梦多,头晕面白乏力,舌淡,脉细弱或结代。气滞多见胸胁郁结不畅,喜叹息,常因暴怒而发病,脉弦;寒凝多见素体气虚或阳虚之人,因气候寒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恶寒、甚则手足不温,面色青白,脉沉紧或迟细;痰浊多见于肢体沉重、肥胖之人,胸闷重而痛微,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或弦滑;血瘀多见胸痛如针刺或绞榨样,入夜尤甚,可因劳累、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临床所见大多为兼夹证候,少有单纯见证。如无明显症状,则按气虚瘀痰阻络轻证处置。
 
治则治法、处方用药需机灵
 
治则治法
 
冠心病是虚实夹杂之证,扶正祛邪乃其基本治则;扶正包括益气、温阳、养阴、补血,驱邪不外理气、散寒、活血、化痰。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结合现代中医对“痰瘀互结证”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结果,益气活血化痰法当贯穿所有冠心病防治过程。
 
处方用药
 
笔者治疗冠心病基本方:黄芪15~60克,性味甘、温,可益气行气;蒲黄10~15克,性甘、平,可活血化瘀;苏木10~15克,性甘、平,可行血祛瘀;瓜蒌10~30克,性甘、寒,可宽胸涤痰。诸药配合,性味平和,具有益气活血化痰功效,可为他证之基础方。
 
加减:气虚证加人参10~15克、白术10~15克等健脾补气、敛气。阳虚证加肉桂5~10克、制附片5~10克、干姜5~10克、桂枝10~15克、仙灵脾10~15克等温补心肾之阳,炒白术10~15克、茯苓15~30克、大腹皮10~15克等健脾行气利水以防阳虚水泛。阴虚证加麦冬10~15克、石斛15~30克、玉竹10~15克、琥珀3~6克等养阴宁心安神。血虚证加白芍、生/熟地15~30克、龙眼肉、酸枣仁10~15克、制远志10克等养血宁心。气滞证加降香10克、川芎6~10克、玄胡10~15克、三七粉5~10克等行气活血。血瘀证加丹参15~30克、红花5~10克、赤芍10~15克、桃仁10克活血化瘀。寒凝证加薤白10~15克、桂枝15~30克、细辛3~6克等辛温散寒。痛剧急作者,予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舌下含服。痰浊证可加半夏6~10克、地龙10克、竹茹10~30克、陈皮6~10克等宽胸化痰。
 
临证之时,因病证虚实兼夹变化多端,轻重不一,尽可在自由组合随证加减、权宜用药。
 
病案举例
 
刘某,男,43岁,2018年11月10日就诊,因胸闷隐痛反复3年,加重2天就诊。患者3年前驾车途中突发胸前区闷痛不适伴濒死感,持续2小时不解,急送医院,经冠脉造影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梗给予溶栓、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2支,术后心痛明显缓解,出院后一直按医嘱服药,但胸前区闷痛时有反复,2天前因与人争执而发病。刻下见:胸闷隐痛,手足欠温,喜叹息,口干苦,大便溏稀,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微。血压:135/90mmHg,属阳虚气滞血瘀、兼气郁化火证,治以温阳宽胸、化瘀通络,同时理气泄火。
 
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苏木10克,蒲黄15克,瓜蒌皮10克,玄胡15克,桂枝10克,制附片先煎10克,干姜6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红景天15克,葛根45克,郁金10克,炒山栀10克。服药7剂后复诊,诸症较前好转,情绪激动时仍有胸闷隐痛,口干苦减,舌淡红,苔薄白有裂缝,左脉细微, 血压:130/85mmHg,原方改瓜蒌皮15克、加薤白10克。继服7剂后,口干苦消失,大便已成形,胸闷痛一周内仅发作1次。上方去炒山栀、干姜,改茯苓15克、玄胡10克,继服15剂后,诸症消失,日常作息已无不适。
 
按:患者诊断明确,素体阳虚,长期劳神积久成疾,因焦虑而气滞不舒,故胸闷痛时作,遇情绪刺激而诱发。气郁日久化火,故用郁金、炒山栀以疏肝气、泄肝火,温补脾肾当轻用以防助火,炒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实大便。因血压偏高,故取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较好降压作用、又能改善心脑循环障碍及耐缺血缺氧能力的红景天、葛根。(刘春华)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脉血运重建后心绞痛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