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

中医养生观之维和
 
我们将中医学的健康观称之为“和”,即人与外在的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形神之间的和谐以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和谐[1]。维持人体的健康和谐状态即为养生,故将中医学的养生观称为“维和”。养生当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道德、房事这6个方面着手。只有做到饮食“和”、起居“和”、运动“和”、情志“和”、顺道德达“和”、房事“和”才能真正做到维持人体健康的“和”状态。
 
饮食“和”
饮食是人体生命得以维持的根本,但不慎饮食又是人体得病的重要根源,故养生当从饮食“和”开始。如何饮食才能“和”呢?中医学给出的答案为饮食有节、谨和五味与饮食有洁。
 
1.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指的是饮食应按照脾胃运化规律进行,具体包括饥饱有节、寒温有节、食时有节、厚薄有节。
 
1.1 饥饱有节
饮食的食量要按照脾胃的运化能力来确定,过饱与过饥都会导致诸多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明确指出饱食会导致胃的收缩功能下降,出现经脉横逆弛缓,也会导致胃肠积热,形成痔疮等;过饮则痰湿内生,水液停聚,引发气机升降失调,形成气机逆乱的变证。过饥也不利于健康,易致气血不足,不能濡养五脏,如《灵枢·五味》所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1.2 寒温有节
饮食性质与温度要寒热适度,过热过寒都会损伤脾胃功能,进而影响全身各脏腑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过寒易损伤人体的阳气,首伤脾胃之阳,由脾传肺、心,再至肾脏损伤人体之元阳。过热易损伤人体的阴气,首伤胃肺之阴,再而影响各脏腑。故饮食要寒温适中,定“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方能使“气将持,不致邪僻也”。
 
1.3 食时有节
食饮当按脾胃运化的时间节律来进行。脾胃运化能力随阳气的生发而增强,随阳气的入里而减弱,故食饮当在阳气生发与入里之间进行,方能不损脾胃。同时食饮也应按四季而食,春季宜食生发,夏季宜清暑,秋季宜凉润,冬季宜温热。
 
1.4 厚薄有节
饮食的味之厚薄要以脾胃的运化能力为标准,过于肥甘厚腻或过于清淡都不能食养。《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奇病论》言:“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均表明常食肥甘厚腻之品易致人生内热,胸腹满闷,导致痛风、消渴等。现在医学研究表明过食肥甘会产生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2]、高血压[3]、痛风[4]等。同时饮食过于清淡易致气血不足,使五脏失养。
 
2.谨和五味
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入五脏,养五气,气和而人自和,精神乃生。酸入肝,过酸则伤肝;苦入心,过苦则伤心;甘入脾,过甘则伤脾;辛入肺,过辛则伤肺;咸入肾,过咸则伤肾。过食五味不仅损伤本脏,还能损伤相关脏腑,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央绝。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故以食养生,定当谨和五味,方能使皮肤、肌肉、筋骨、脏腑、五官九窍得以充养,使人体自和,若偏嗜一味,则五脏失和。
 
3.饮食有洁
饮食有洁是现代食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食品安全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之中心,因其关乎大众健康。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饮食不结问题日益凸显,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的泛滥;食物的变质、污染等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虽饮食不洁不是一个能快速解决的问题,但饮食有洁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起居“和”
人体的健康与生活起居密切相关,故养生必谈起居。起居“和”指人们的起居生活要顺应四时与昼夜变化的规律,其包括起卧有常、环境适宜、穿衣适宜等。
 
1.起卧有常
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可知起卧养生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季阳气生发,起卧应顺应其生发之势,做到“夜卧早起,广庭于步”;夏季阳气旺盛,起卧应顺应其生长之势,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阴气初起,阳气收敛,起卧应顺应其收敛之势,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阴气旺盛,阳气闭藏,起卧应顺应其闭藏之势,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一日昼夜亦有四季之分,故每日的寅、卯、辰为春,辰、巳、午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5]。每日在寅、卯、辰时起能顺应肝之生发之气,如若过辰不起,则阳气将得不到生发,其人易患抑郁、气滞、寒病等。亥、子、丑时入睡能顺应肾之闭藏之气,如若过丑不睡,易损害人体的肾脏。故起卧只有顺应自然四季与昼夜变化规律进行才能养生,否则是伤身。
 
2. 环境适宜
好的居住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很重要,其不仅可以避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还可以调节人的情志使人心情愉快。身处风寒暑湿燥火之地,则必须进行适当调节方能养生,如湿气过重之处,应该居于高处,或是在房屋周边与地下修筑排水沟;风气过大之地,可选择居于低处等。
 
3.穿衣适宜
穿衣养生主要强调穿衣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顺应自身气血阴阳的运行规律以及辟邪有道。春季穿衣要顺应少阳之气的升发,可选下厚上薄宽松舒适的浅色系服饰。夏季穿衣要顺应太阳的生长之气,应穿轻薄透气之衣物。秋季穿衣该顺应其收敛之气,适当“冻一冻”,能使阳气更快入里。冬季天寒地冻,切记注意保暖,“美丽冻人”易损伤人体之正气。顺应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规律主要指寒头暖足,因人体的双脚离心脏较远,易受寒邪侵袭,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应该注意保暖;头部是人体诸阳之首,该避免过热造成的烦躁,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应该保持适度的清凉。辟邪有道即避免邪气侵入的方式或方法,如衣服汗湿应该尽快更换,易使湿热之气侵袭肌表而长疮或风疹;脱掉汗湿之衣服切记不要在有风处,易患中风偏瘫;忌穿久晒未退热之衣,易患热毒缠身[6]。
 
运动“和”
动静适宜是我们从运动视角养生的基本原则。动静适宜也可以称为运动“和”,其可以用8个字来表述即“劳而不倦”“顺时而动”。
 
1.劳而不倦
劳而不倦有两层含义,其一为劳,其二为不倦。运动养生强调劳,强调动,但要适度,以养而不伤为目的的小劳,就是运动养生。运动养生强调不倦,倦则伤气,一方面气主行血与津液,倦则气血津液在体内快速循环代谢,故气耗,另一方面气负载于血与津液之上,倦则大汗出呼吸喘促,气随津泻,正如《素问·举痛论》中所言:“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2.顺时而动
运动顺应四季与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即顺时而动。春夏养阳,动则阳气升,故春夏可以大量运动,但注意不要过量汗出,阳气易随汗液外泻。秋冬养阴,故不适宜大量运动,特别是冬季阳气闭藏,不宜扰动。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运动养生亦可应用于人体的昼夜变化规律中,表现为白天养阳,夜晚养阴。白天顺应人体的阳气运动,调动气血的循环;夜间则需静养。故现在流行的夜跑实则是损伤人体的运动方式,其逆时而动易招致疾病。
 
情志“和”
情志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如果超出了人体的适度范围就会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损伤脏腑。只有情志“和”方能养生,情志“和”可从情志发而中节与少欲不争处寻求。
 
1.情志发而中节
情志发而中节意味着情志的发出要符合人体脏腑气血的运行规律,提升脏腑功能的发挥。利用情志间的相互克制,来调理脏腑气血的运行是情志发而中节的核心内容。以怒为例阐述如何利用情志来调理气血的运行。怒则气上,气血随之上逆,而悲则气消,可以抑制上逆的气血;喜则气缓,能疏解壅滞向上的气血;恐则气下,能改变气血上逆的运动趋势。怒之上逆不仅可以被多种情志化解消除,其还能化解消除其它情志导致的气血失常。思则气结,怒能使气血上逆而消散其郁结;恐则气下,怒能改变气血向下运动的趋势,故说怒可制思与恐。
 
2.少欲不争
《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指出少欲不争是情志养生的重要方面,即“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少欲不争指人们不受外在的金钱、物质、名望的诱惑与驱使,专心诚意地做某好自己应该或喜欢干的事情,但亦不过度思考与劳累,其能使气血随时间在脏腑经络中运行流畅。
 
顺道德达“和”
道德养生指的是儒家以道德为修炼导向,注重以内在的德性修养来平衡和调适生命的养生方法[7]。道德养生的根本是从道德的角度来寻求人体之中和,即顺道德达“和”,具体包括两个层面:其一,仁者寿;其二,正名而养。
 
1.仁者寿
仁者为何能寿?孔子在《论语·子罕》中给出的解释为:“仁者不忧”。仁者一生致力于自修与爱人,循天理而行,无私欲之累,内心坦荡,何忧之有,即使是贫贱、患难亦可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豁达。《素问·上古天真论》则解释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敞,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阐述仁者内心思想坚定,无精神之内扰,生活清净愉悦、悠然自得,故可长寿。仁者寿的根源在于内无私欲,外无贪念,心中坦荡,精神不散。
 
2. 正名而养
正名而养是儒家道德养生的另一重要内容,其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正名来养生。现代社会最是缺乏正名,个人不按自己角色的本质要求行事,思虑繁杂,期待获得除角色以外的各种利处,故易气血紊乱,而与角色相关之人亦不可获得预期结果,也是忧心忡忡,思虑繁杂。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角色的本质规定行事不仅可以自养还能养人,其可以让自身无精神内扰,坚定从事角色的本质规定之事,故无情志疾病,气血循行通畅;其还可以让与角色相关之人无忧虑之苦,他们定会收到预期的结果,故可以养人。
 
房事“和”
房事是男女两性之间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如何发挥房事的优势,避免其损害,是房事“和”而养生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包括房事不绝、房事不纵、房事有乐、房事御而有时4个方面。
 
1.房事不绝
人为的绝房事会给身体带来诸多疾病,对此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孙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补益》中都有明确表述。同时适当的房事能宣通气血,使气机不郁,从而濡养五脏六腑,这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合阴阳》中表述为“能发闭通塞”,使“中府受输而盈”。由此可见适当的性生活是健康的必须选择,而禁欲等绝房事行为是违背人体生理需求的不健康行为。
 
2. 房事不纵
房事不可绝,但亦不可纵,只有适度的有节制的房事行为才是健康养生的选择。性生活的频繁无度,易致精液亏损而导致一系列虚劳性疾病,如《素问·痿论》《抱朴子·内篇》《千金要方·房中补益》都有相关记载。在现代临床中易多见因房事纵欲而导致肾气虚、肾之阴阳亏损等病证。故懂节制、守精固精、不忘劳作才是房事养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3. 房事有乐
两性交融时的欢快与愉悦不仅能放松心情,通阻塞之气血,还能增进夫妻感情,是一种情志养生的好调剂。如何使两性在交合中能获得更大的欢愉一直是房中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正如《合阴阳》中所言:“交筋者,玄门中交脉也,为得操揗之,使体皆乐痒,悦怿以好”[8]。如何使“体皆乐痒”呢,对此《合阴阳》也给出了答案:“握手,出腕阳,循肘房,抵腋旁,上灶纲,抵领乡,循拯匡,复周环,下缺盆,过醴津,凌勃海,上恒山,入玄门,御交筋”[8]。
 
4. 房事御而有时
房事的交合讲究知时,知所宜之时与所不宜之时。所宜之时指的是有利于阴平阳秘的最佳交合时机。故两性间的交合需要遵四时而行房,春季阳气生发,故适宜多交合;冬季阳气闭藏,不宜扰精室;夏秋二季交合适度减少。正如《养生集要》所言:“春天三日一施精,夏及秋当一月再施精,冬当闭精勿施”。同时,所宜交合之时亦需察寻可以交合之征象,这在《合阴阳》中有明确表示,即“一曰,气上面热,徐呴。二曰,乳坚,鼻汗,徐抱。三曰,舌薄而滑,徐屯。四曰,下液股湿,徐操。五曰,嗌干,咽唾,徐撼。此谓五欲之征”[8]。所不宜之时指交合易损健康之时,其包括醉酒、劳倦、饱食、饥饿、患病、新搓、气候异常、妇女经孕产三期等。
 
结语
只有做到饮食“和”、起居“和”、运动“和”、情志“和”、顺道德达“和”、房事“和”才能真正谈得上养生,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某一方面的不和,都可导致人体的失和,从而产生疾病。
 
参考文献
[1]陈元,何清湖,朱珊莹,等.和——中医学的健康观.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870-2872
[2]田佳星,李敏,仝小林.过食肥甘与糖尿病关系的历史沿革.中医杂志,2018,59(12):1002-1005
[3]李响.痰湿体质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33-40
[4]刘维,刘晴,吴沅皞.中药内服治疗痛风关节炎规律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178-5181
[5]陈晓辉,刘兴兴,张媛,等.《黄帝内经》养生学中和思想探讨.河南中医,2017,37(10):1698-1700
[6]李琴,薄彤.《中外卫生要旨》中医养生思想研究.江苏中医药,2017,49(5):64-66
[7]王晓宏.仁者寿——儒家“道德养生”思想探析.江淮论坛,2015(3):110-113
[8] 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77-988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陈元 何清湖 朱珊莹

上一篇:情志养生 饮食养生 起居养生 运动养生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