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中医养生为健康长寿护航

中医养生是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基础,集各地各族人民养生智慧为一体,融会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的有关健康长寿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我国当前社会正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在现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健康长寿乃至全民健康,就是人民美好生活一大需求和指标。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梦想的民族。从国家层面而言,自古以来,大一统思想牢牢占据民族的主流意识,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数千年而传承不绝,虽几经战乱,总能重归统一、重归繁荣。因此,国家和平、统一、强盛的中国梦,始终是关系中华民族福祉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大计。对个人而言,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更是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令中华儿女数千年来追寻不懈。
 
悠悠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奋斗史和中医养生发展史告诉我们,中国古代人民追求健康长寿、以享“天年”。先贤在追求健康长寿的过程中,虽经历了无数失败,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探索出一条通向长寿的通衢大道,即通过养生而却病延寿、尽享天年,达到“百岁而动作不衰”,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了博大精深的养生体系。迨至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盛强和中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愈加炽烈,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与健康梦,都是中华民族儿女向往个人美好生活和国家繁荣富强共同愿望的高度凝结,是传继几千年的民族梦想和人生追求。
 
追求健康长寿历经千年探索
 
中华民族追求健康长寿的脚步,自有华夏以来,从未停止,历数千年而探索不息。古时候,这种探索主要由帝王将相发起,由一些掌握所谓“神仙之术”的人具体执行,其目的在于“长生不老”。这一虚幻的目标使其走入了歧途,以惨痛的代价证明了这条路行不通。正如南宋爱国诗人、养生家陆游喟叹“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所幸魏晋以后,理智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之与中医学的结合,人们对长生的追求逐渐合理化。有识之士在不断思考和总结长生法之后,将对长生的追求定位在健康长寿之上,赋予长生以新的内涵。
 
人的生命存在上限,即中医所谓“天年”,一般为120岁左右,孔颖达《左传》疏即言“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考虑到实际生活中会面临诸多伤生损命的因素,人能活过百岁,已是难能可贵。因此,长生不老的幻梦虽然破灭了,但是基于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发展出内容丰富、体系健全的养生体系。实际上,中国从夏商至秦汉,历唐宋元明清,“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重生思想深植人心;“君王众庶,尽欲全形”之长寿追求渗透血脉;“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之摄生行为贯穿始终。养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中国人的健康长寿作出了不朽贡献。
 
中医养生为健康长寿护航
 
中华民族在长寿的探索之路上领先于其他民族,尤其是形成了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完备的养生体系。可以说,中医是有关长寿的医学,中医养生是健康梦的解梦者。
 
首先,中医养生是中华长寿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医养生是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基础,集各地各族人民养生智慧为一体,融会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的有关健康长寿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知识、丰富多彩的方法、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博采中华历代社会各阶层对养生长寿的探索成果,也吸收借鉴了在此过程中遭遇的失败经验,从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华民族特色的通向长寿的合理大道。在此过程中,《易经》修身、儒家治身治家治世、道家通合自然、佛家修持达世及各界个人的养生经验,都对中医养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有效经验都被收入中医养生体系中。
 
中医养生利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发展出了成熟的养生学术,同时也对其他领域的养生经验进行了医学验证和遴选。历代养生家,必通晓中医养生,有些甚至具备相当高深的中医学功底。如李渔、高濂、曹庭栋等养生家的著作中,其理论解释的立足点主要就在中医;苏轼、陆游等养生研究者和践行者,其在中医领域也有较为精深的研究。这固然与古代教育方式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中医养生是中华长寿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次,中医养生提出了“天年”的现实长寿目标。所谓“天年”,即自然寿数,也就是人在完全理想的生存状态下,精气不受任何额外损耗和扰动时,生命自然延续所获得的寿命,中华文化和中医学皆认为,人的寿限约120岁,这与现代研究大致不差。
 
中医认为,天年的长短取决于先天之精。人在出生之后,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先天之精,且如果遇到如疾病、情绪波动等不正常的扰动时,先天之精还会额外消耗。当先天之精消耗殆尽的时刻就是人死亡的时刻。“天年”合理解释了追求长寿必须“灯用小炷”地不断修持的原因。先天之精足,则“天年”长;先天之精少而弱,则“天年”短。与“不老神仙”的虚幻目标相比,对“天年”的认识显然是一大进步。
 
再次,中医养生为健康长寿梦提供具体途径。中医养生体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含了生命观、寿夭观、健康观、预防观、和谐观、权衡观等基本观念;确立了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知行并重、审因施养、杂合以养、动静互涵等基本原则。在其指导下,中医养生所采用的养生手段和方法更是丰富多彩,不胜枚举。仅气功导引,就有“千家妙功”的美誉。这些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不仅对人体无伤害,还能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全面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使人与环境和谐一体,而且简便易行、卓有成效,是人类却病延年的理想手段。
 
然而,在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指引下,古今百岁长寿者仍显稀少,可见长寿不易,养生亦颇难。现代养生者欲得长寿,需要克服“二难”。
 
一是“闻道”,现代之人,欲知其然,而不欲究其所以然,故多喜搜集、学习养生方法,甚少深思养生道理。实则,理论知识乃实践根基,一旦实践脱离理论指导,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仅可称“经验”而已。养生尤其如此,提升理论,纠正观念,方可事半功倍。另外,现代社会流传的各种“养生”,精粗互见,良莠共存,真伪难辨,“真经”难遇,令普通大众颇感茫然。“伪”养生之术,每“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实“悴其内”。辨识之法,根于性命,以利害取舍之。故战国《吕氏春秋》谆谆告诫:“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二是“慎微”。“祸患常积于忽微”,故养生当于微细之处格外谨慎,勿受其伤。葛洪于《抱朴子》中说:“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人之一生,所遭伤身损命因素,多在微处。积微而成灾,积伤而成疾,积损而成衰。譬如一烟、一酒,偶一为之,似不觉伤,经年累月,终成大患,疾病缠身,寿损难回。
 
养生若能尽力规避、防范、减少伤损因素,“伤人之徒,一切远之”,则生命自能长久,天年可得。此即南宋大诗人陆游之“养生如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一诗中所含至理。“慎微”尚需注意,养生是享受,但“当于快意处发猛省”。《礼记》曰:“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许多养生法,其中有大乐。如沐浴、旅游、琴棋书画,皆能令人大畅,至于房事养生,闺房之乐,更不待言。然而,“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大快之时,人易失控,或因忘形而损身,或因乐极而生悲,此中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志得意满,或形神大畅之时,恰须养生自省。敛而制之,则养生矣;纵而过之,则伤成矣。至精至微,当须慎之。
 
健康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养生长寿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人与社会环境辩证统一,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动态平衡,一旦人体与社会的稳态失调,就可导致疾病,对寿命的影响巨大。社会环境不安定,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时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故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伤寒论》的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虽记述的是张氏家族人口遭战争兵灾而死亡于疾病的情况,但也是乱世社会的一个缩影。当时百姓因整个社会动荡而大量因感灾疫病死的悲惨情景,曹植在《说疫气》中作了生动的描述:“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足而丧。”清代诗人师道南在《天愚集》的“鼠死行”一篇中也记载了清代时鼠疫流行的惨状:“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在这种情况下,养生的主要目的是存身保命,已很难顾及健康和长寿的问题。
 
鉴古观今,中国梦与健康梦息息相关。我国当前社会,温饱已经解决,正大步迈向全面小康,人们健康水平也随之升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逐年提高。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2010年达到74.83岁,而到了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6.34岁。对于未来,我国还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对中国梦与健康梦关系的最佳注脚。
 
现代人追求的不仅是寿命延长,更是健康水平的提高,卧床不起、重病缠身的长寿,绝不是理想目标。《黄帝内经》中早已为我们设立了正确的目标——“百岁而动作不衰”,这显然是以健康为基础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给出了详细的目标指数,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77.3岁;2030年:79.0岁”。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2020年:90.6%;2030年:92.2%”;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等等。
 
中国梦和健康梦,都是人民的梦,都以人民为核心,都是从人民的切实需求中衍生凝结出的梦想。健康梦是深入中华民族血脉、数千年不断求索的梦想,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其实,古今中华儿女的梦想可以总结为国家繁荣昌盛、家庭生活美好、个人健康长寿,小家连着大家,个人连着国家,健康梦连着中国梦。尤其我国发展到现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健康长寿乃至全民健康,就是人民美好生活一大需求和指标。因此,中国梦和健康梦,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实现。
 
养生热潮迭起,是人民追求实现健康梦的自发表现。当代中国的养生研究和社会追求热潮,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至21世纪初高潮渐起,如今更是成为人民生活时尚和全民关注点。可以明显看出,其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并起。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健康产业才被称为“阳光产业”“兆亿产业”,国家也把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作为经济战略而提出。这一切,都是从人民的内心需求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提出的。
 
总之,中国梦和健康梦是中华民族最热切的企盼,是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中国梦和健康梦,都要依靠人民实现,都要依靠每一位中华儿女努力追求、不断奋进而实现。在此过程中,我辈中医人,尤其中医养生研究者,责任更重,必须承继“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古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为“健康中国”的实现担负起时代责任。(马烈光)

上一篇:云南白药是外科成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