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村医“他大哥”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新考》一书于2018年8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书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加强中医医史文献的学科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智慧和有益的启迪。
 
厘清《伤寒论》之史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东汉末年,战乱不已,戎马生郊,仲景卒后,此书旋即散佚,幸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而流传。自王叔和整理仲景书至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历经近八百年,期间传本歧出,如《脉经》卷七、《金匮玉函经》、江南秘本《伤寒论》、《辨伤寒》、隋本《伤寒论》、唐本《伤寒论》、高继冲本《伤寒论》、成无己本《注解伤寒论》、敦煌残卷《伤寒论》等。
 
黄宗羲有言:“欲免迂儒,必兼读史。”读《伤寒论》,特别是将其作为中医学遗产进行整理挖掘,必须厘清《伤寒论》版本历史传承。对上述诸本,钱超尘审正旧疑,详开新制,充分考证了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及仲景著作散乱时间、整理时间、流传演变,重点考证《伤寒论》的历代版本传承与成书始末,向上寻其渊源,向下寻其流变,意图厘清《伤寒论》版本的传承发展脉络,同时对长期流传的讹字予以校雠(chóu),并对《伤寒论》中的疑难字词进行训诂。全书体现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特征非常鲜明。
 
十二章中见真功
 
《〈伤寒论〉文献新考》全书十二章,每章重点考证如下问题:
 
第一章收录古今学者所撰《张仲景传》七篇以考证张仲景里籍与生卒年代、是否任长沙太守、王粲是否卒于大疫、“建安”是否应作“建宁”、仲景是否入蜀行医、章太炎收集仲景古史资料等诸多事迹。
 
第二章考证仲景以《汉书艺文志》所载《汤液经法》为底本撰写《伤寒论》并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为参证加以论述。
 
第三章考证《伤寒论》在魏晋时期之流传及《针灸甲乙经》卷七引用《伤寒论》文字的学术意义。
 
第四章考证《伤寒论》在六朝之流传。此时期《伤寒论》传本繁紊歧互,名目不一,如《南朝秘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陈延之《小品方》所据之《辨伤寒》《杂病方》等,皆一一考其成书时代及流传演变历史。
 
第五章考证《伤寒论》在隋代之流传,隋大业六年(610年)前仅有《辨伤寒》残本流传,据《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证明之;大业六年后《辨伤寒》复出,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证明之。隋代重避讳,改“坚”为“鞕”或“固”(如“坚瘕”作“固瘕”),为《伤寒论》在隋代流传的文字标志,史称“隋本”。
 
第六章以丰富资料论证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为荆南国末代帝王高继冲进献本。校正医书局刊刻《伤寒论》有大字本与小字本两种,反映北宋朝廷对《伤寒论》高度重视,后世《伤寒论》传本皆从宋本出。
 
第七章是明代藏书家赵开美考证专章。北宋本《伤寒论》至明中后期仅有一部小字本单传,赵开美据为底本翻刻,逼真原书,赵开美名之为“宋本《伤寒论》”,实际上不是北宋刊本,而是明代赵开美翻宋本,所以有人将今世尚存的宋本《伤寒论》称为赵开美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伤寒论》今世存五部,有初刻本、修刻本之不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图书馆所藏为初刻本,有少许讹字;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所藏为修刻本,改正初刻本讹字。赵开美本《伤寒论》的出现,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促进了中国伤寒学的大发展大提高大进步。
 
第八章是关于成无己事迹及《注解伤寒论》版本流传的考证。第九章和第十章是唐本《伤寒论》、宋本《伤寒论》的比较研究。第十一章是赵开美本《伤寒论》与日本康平本《伤寒论》的比较研究,发现康平本不是古本《伤寒论》,而是在赵开美本《伤寒论》基础上加以调整之作。第十二章是章太炎弟子孙世扬据师说所著《伤寒论字诂》,本书将其原文录入,对识别《伤寒论》疑难字词颇有价值。
 
三大特点更突出
 
《〈伤寒论〉文献新考》围绕《伤寒论》版本展开考证,综览该书,笔者认为有以下写作特点:
 
一是人物生平考据翔实,著作援引周密。对医史文献研究中已有重要地位和历史评价的人物,本书的考证主要集中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如张仲景故里和生卒年代、是否任长沙太守及是否入蜀行医等,这些考证对进一步厘清《伤寒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历史上为《伤寒论》的流传起到存亡继绝作用的人物,本书考证集中在时代背景和家族世系上。如荆南国末代皇帝高继冲(后降为节度使)进献《伤寒论》于大宋朝廷,本书全面系统考证了高继冲家族世系,高氏家族何以有《伤寒论》,高继冲编录进献《伤寒论》的原因,高继冲进献本的特点以及关于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伤寒论》的详细情况。其中明确考证了北宋校正医书局对高继冲进献本做了较大改动,例如大规模进行方证同条的改动,增加大量子目等。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伤寒论》传承演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是医史文献研究中的永恒主题。研究《伤寒论》版本流传史最感困惑的是南北朝时期。此时期有《辨伤寒》十卷为主体流传本。以此为起点,可上溯至王叔和整理之《张仲景方》十五卷。
 
三是对不同版本《伤寒论》的考证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发掘和创造性的研究方式。医史文献研究既需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如本书第十章对宋本及唐本《伤寒论》的校正和流传简史提出独到见解。《伤寒论》原书早已亡佚,宋本与唐本《伤寒论》保留六朝时期《辨伤寒》较多信息,钱超尘通过统计唐本纯字数与宋本纯字数,进一步考察了《伤寒论》原著早期传本面貌。
 
中医药是个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无论是理法方药、典籍文献还是医史人物,都蕴藏着深厚的智慧和魅力,都可以提供丰厚的文化积淀,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伤寒论〉文献新考》一书,是钱超尘集数十年之功力,真正贯穿整个治学人生的重要著作,是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端学术之作。(钱沛涵)

上一篇:读名著品中医之《封神演义》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