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以《黄帝内经》为例论中医取象比类的结构特征

取象比类滥觞于《周易·系辞传》, 见诸于古代天文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李约瑟曾说:“宇宙类比贯穿于全部中国思想史之中”[1]。值得一提的是, 取象比类在中医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学森将其称为“唯象的中医学”。正如《周易·系辞》云:“象其物宜, 是故谓之象”、《素问·示从容论篇》云:“援物比类, 化之冥冥”, 取象比类是中医意象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医学的“藏象”“脉象”“证象”等学说通过取象比类进行演绎, 中医理论体系通过取象比类建构[2], 但关于取象比类的界定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尽管如此, 学界在某些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 即认为取象比类是一种思维形式, 以“象”入手, 寻找在逻辑关系上有差距、在性质上有差别的两种事物之间的共性, 用于描述和解释事物的本质属性。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有关面象的描述:“夫精明五色者, 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 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 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 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 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苍”。
 
用帛裹朱砂、鹅的羽毛、璧玉等充满生机的色彩阐述表示健康的善色, 用砂石、盐、黄土等晦暗深沉的色泽阐述表示疾病的恶色。取象比类作为一门古典的思维艺术, 为中医提供了重要的思维途径, 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分水岭, 有必要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取象比类的结构特征
1.取象比类“鲜花原理”按照取象比类思维, “象”反映内容, “类”反映属性, “取”直观、为人熟知、易于理解之象, “比”抽象、为人陌生、难于理解之象, 实现知此达彼的认知效果。笔者认为, 取象比类基本原理如一朵鲜花 (图1) 。每一片花瓣 (petal, 简称“p”) 代表某个或某类事物, 花瓣所共享的交集是花蕊, 代表“共性之象” (shared image, 简称“s”) , s即事物的“同一性”, 指主体对表象相异的两 (或更多) 对象根据自己的认识所及对其某一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共同点的特征做出的概括[3]。根据此定义, s赋予了任意一片花瓣p0和其他任何一片花瓣p1 (2、3、4……) (简称pn) 之间具备类比可及性 (analogical accessibility, 简称“aa”) , 并为取象比类提供真值条件, s与pn之间的可类比性可用公式表达为:写作:, 读作:对于任意的p0和pn, 如果p0同任何s的结合在心理上等价于pn同这个s的结合, 那么, p0和pn具有类比可及性aa。

 图1 取象比类“鲜花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 p0与pn拥有s而具有类比可及性, 那么, 存在函项f将p0中的变量元素x (或属性、关系、知识等) 与pn中的对应变量元素y[或属性、关系、知识等, y=f (x) ]关联起来, 则p0中的x与pn中的f (x) 可以产生取象比类的映射关系:写作: ( (y) pn (Be) (x) p0) ANALOGY, 读作:当且仅当有情景p0和pn, 并且有类比映射f, 使得p0和pn之间呈f-类比, 并且pn中的y是p0中x的类比f-配对物, 则 ( (y) pn (是) (x) p0) ANALOGY为真。
 
映射是一个数学概念, 指两个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另一个集合中有对应的成员。“取象”侧重心理证据的索取, “比类”侧重类比推理, 以具有主体心理可及的s为基础, 以“类比可及性” (aa) 为前提, 运用类比映射f, 在p0和pn之间征象, 将对p0的认知迁移到pn。受“天人相应”影响, 中医取象比类强调自然与人体的对应, 两大范畴中的p0和pn融为一朵鲜花, 形成天人合一的整体。如,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中讲述了五气变动与德、化、政、令、灾、变的取象比类关系, 文章以土气变动为例分析:“中央生湿, 湿生土, 其德溽蒸, 其化丰备, 其政安静, 其令湿, 其变骤注, 其灾霖溃”。采用“鲜花原理”分析, 首先考察土行各成员间在某个层面的共同点, 中央具有“恩泽四方”的功能, 湿润气候具有“温润舒适”的特点, 土气变动能够“滋养万物”, 特性 (德) 方面有“湿热滋润”等, 参照这些交集, 便可以归纳s具有“滋润”属性, 土行各成员与“滋润”的结合在心理上能够达成等价关系, 从而赋予了土行成员的类比可及性:[滋润 (滋润 (中央) ←→滋润 (湿气) ) → (中央, 湿气) aa) ];[滋润 (滋润 (湿气) ←→滋润 (土气) ) → (湿气, 土气) aa) ];[滋润 (滋润 (土气) ←→滋润 (土德) ) → (土气, 土德) aa) ];[滋润 (滋润 (土气) ←→滋润 (土化) ) → (土气, 土化) aa) ]。
 
基于土行成员间的aa, 始源情景p0和目标情景pn之间形成类比映射f, 土气变动可与自然、人体、社会等众多领域之间形成类比关系, 见表1。p0代表土行成员中的始源域概念, pn代表土行成员中的目标域概念, 圆括号表示其所属的上位范畴, 方括号是语义注释。
 
 表1《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土气变动取象比类
 
注:圆括号内容为其所属的上位范畴;方括号内容为语义注释。
 
2.单一型映射结构如图2所示, 通过取象, 按照主体认知所及的相似性对二者之“象”进行比较, 建立联系与匹配, 用已知S (source domain, 始源情景) 推未知T (target domain, 目标情景) 。此种映射属于S到T单一型映射结构, 对应了取象比类的援物比类型操作方式, 即援引自然现象或规律推导人体生理病理。如,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将古代军事著作之中常用的动词“削”“除”“温”“散”“攻”“濡”寓于深奥的疾病治疗法则, 体现了《黄帝内经》作者高超的以象比象能力。

 图2 单一型映射结构示意图
 
注:T.目标情景;S.始源情景。
 
3.归类型映射结构如图3所示, 通过取象, 按照主体认知所及的相似性, 获取事物间的对应、相关和联系, 确定类别 (Category, 简称“C”) , 在进一步把握类别整体共享特征 (shared image, 简称s) 的基础之上, 用s推知T, 或用S推知T。此种映射属于加载了类别C的复杂映射, 这一分析部分印证了黄志杰[4]对取象比类的界定:“取象比类法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 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确定‘类’的概念和特征, 将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与‘类’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比较、类比, 然后推论出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的属性的方法”。

 图3 归类型映射结构图
 
注:C.整朵鲜花;S.花瓣p0;T.花瓣pn;s.“类” (共象) 的特征;S’.虚线花瓣。
 
归类型映射结构针对归类而言, 按照“鲜花原理”分析, C即是整朵鲜花, S和T代表花瓣p0和pn, 归类型映射包括归类和映射两个部分: (1) [s (s (S) ←→s (T) ) → (S, T) aa) ]→S∧T∪C;读作:对于任意的S和T, 如果S同任何s的结合在心理上等价于T同这个s的结合, 那么, S和T具有类比可及性, 由此推出S和T归于某一共同范畴C。 (2) ( (y) T (be) (x) S/C) ANALOGY;读作:当且仅当有情景S/C和T, 并且有类比映射f, 使得S/C和T之间呈f-类比, 并且T中的y是S/C中x的类比f-配对物, 则 ( (y) T (be) (x) S/C) ANALOGY为真。
 
公式 (1) 表达了归类化 (Categorization) 过程, 也就是图3中粗虚线圈标明的S和T加载C的过程。归类的前提是存在具有主体认知可及的s, 并且该s触发了S与T之间的aa。公式 (2) 表达了映射的过程, 归类为映射中S的选择提供了诸多可能, 这局部对应了取象比类的据象类推型操作方式, 即从共象推导个象, 但是S不仅包括黄志杰提出的“类” (共象) 的特征s, 还可以是类别C中若干部分中的某一个, S’, 即图3中的细虚线花瓣。
 
归类型映射结构与阴阳五行
中医遵循天人相应的世界整体系统观。整体观强调宇宙同构, 人与自然受同一规律支配;系统观强调对宇宙事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在默认宇宙同构的基础上对世界进行划分, 用整体特征反哺对部分的认识。阴阳五行的分类方式属于中医学科范围之内总结出的以“象”为类的分类方法[5]。加载类别C使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成功地对接了阴阳五行思维, 将自然和人体作阴阳五行归属, 再通过映射的方式认知人体结构和生理病理, 这是中医取象比类在结构上的最大特征。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东方青色, 入通于肝, 开窍于目, 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 其类草木, 其畜鸡, 其谷麦, 其应四时, 上为岁星, 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 其数八,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其臭臊”。此段将在天的方位、季候、气候、星宿、生成数, 在地的品类、谷、畜、音, 在人的藏、声、志、病位等进行五行归类, 如许就能经由类别间“象”的可及去识别同类成员及其运动方式的配合特征和作用规律。东方、青、肝、目、酸、木、鸡、麦、春、角、八、筋、臊本来属不同的范畴, 通过取象将它们联系起来, 总结归纳其共性之象s, 即类似于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征, 按照公式 (1) 将它们归为同类, 即木行:
 
然后按照公式 (2) 反哺对以上各种事物的认识。以对肝脏的认识为例, 进行归类型映射, 结果见图4。
 
木行成员通过共享的s促发了aa而归于同类, 同时各成员的个别特征也可以作为始源域中的变量x, 与目标域中的变量y形成类比。肝喜条达憎压抑的特征来自木行共性之象s的映射, 其形态应象于春季伸展的树木, 其舒畅伸展的生理功能通于春气, 其病理特征则要借助于在志为怒、开窍于目、在体为筋, 其治疗又可以征象于酸等。值得一提的是, 酸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 因此与肝共享“生发之性”而归于同类, 但是酸除了生发, 体现得更多的是收敛固涩, 这与肝的特性恰恰相反。从映射角度分析, 酸的反面可以与肝脏形成类比映射, 并为春季肝旺时的肝气疏泄提供认知视角。表2对图4中的映射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圆括号表示木行成员各自所属的上位范畴, x和y分别代表始源域和目标域概念携带的变量元素) 。

 图4 木行归类型映射 (以肝为例) 示意图
 
 表2 木行成员对肝脏的映射分析
 
注:圆括号内容为木行成员各自所属的上位范围。
 
阴阳学说的归类映射亦是如此, 如,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夫言人之阴阳, 则外为阳, 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 则背为阳, 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 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先民在生产实践中, 通过体认的方式归纳出阴阳属性, 通过取象, 在阴阳诸多属性与人体结构、脏腑、经络之间寻求s, 诱发类比, 将它们归入阴阳范畴, 并反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 仍以对肝脏的认知为例分析, 见表3。
 
 表3 肝脏的阴阳属性映射分析
 
肝为下焦, 属阴;肝位于腹部和体内, 故肝体为阴。但是在生理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 其气主升主动, 属阳;在病理方面, 肝阳易亢, 肝风易动, 肝病在临床上有眩晕、颤动, 故肝用为阳。同时, 根据阴范畴的共性之象s推知肝脏静止内守、藏精不泻的特点, 根据阳范畴的共性之象s推知肝脏为刚强之脏, 属将军之官, 肝气易逆等。
 
归类式映射通过类属特征或同类成员对某一特定成员进行认知。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如,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说:“春时气在经脉, 夏时气在经络, 长夏气在肌肉, 秋时气在皮肤, 冬时气在筋骨, 因之在针灸选穴有所不同”;《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论》认为:“春选荥穴, 夏选输穴, 长夏选经穴, 秋选合穴, 冬选井穴”, 说明中医治疗讲究应四时, 按照四季“类”的属性决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再如, 五脏心系统将心、小肠、血脉、舌、面归为一类, 临床中通常用利小肠而治心火上炎;肺系统将肺、大肠、皮、鼻、毛归为一类, 在临床中用通大肠而泻肺中实热等, 这些都体现了治疗中脏腑相关的归类式映射。
 
小结
中医取象比类在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归类型映射结构, 此结构蕴含着广阔的对应关系网, 各种元素和关系在特殊的语境中融合为整体性全景, 为中医理论不断输送具有系统解释力的思维养分。《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在著书立说的过程中, 基于宇宙不同意象和自我认知能力, 以取象比类为手段, 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对医理命理阐述的清晰度, 还要附加严苛的审美要求、医学共同体的接受度、医患间的有效对话等诉求。但是, 无论《黄帝内经》作者们如何天马行空, 他们始终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6], 始终将阴阳五行整全式框架作为支配中医思维正常运转的基本逻辑, 归类型映射结构完美地演绎了这一特色。通过在映射过程中加载类别C, 使中医思维对接了阴阳五行, 成功地限制了取象比类方法论缺陷造成的无限类推倾向, 同时也规范了映射中对S的提取, 符合中医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取向。
 
参考文献
[1]王前.李约瑟对中国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的贡献.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6, 9 (2) :52-57
[2]刘宇红, 石勇.隐喻网络编制中医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为例.医学争鸣, 2016, 7 (2) :38-42
[3]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46 (3) :364-374
[4]黄志杰.浅谈取象比类法对中医学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12) :58-59
[5]王宏利.中医取象比类的逻辑基础与科学内涵.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4 (4) :137-140
[6]胡素敏, 孙悦, 肖茜琼, 等.中医思维与辨证论治.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 (8) :3377-338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石勇

上一篇:中医望目诊病 目诊的方法 目诊的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