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经方,方证相应 方机相应 方病相应 方脉相应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最初是对一类处方书本的统称。经方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在中医丹方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关于经方的来历大致可分为张仲景对汉代曾经及汉代时行丹方的搜集整理、跟师所获之方和临床经验方3大类。这些关于经方的概念皆是为人所熟知的内容,而关于经方的详细运用思想,因为学术门户差异性、个人观点不平等要素,而呈现出同源异流的局势。不同的用方思想关于经方的临床运用具有不同的含义,临床上关于经方运用思想可分为下列5类。
 
方证相应
 
金匮要略方论·序》言“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证指证候,是疾病开展阶段性的病理归纳。经方的习惯证被称为方证。方证相应是指不同丹方有固定的习惯证,临床症候只要与仲景描绘方证相契合,便可施用经方,不受六经、八纲等辨证思想的约束,即所谓的“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应是日本汉方医学研讨仲景学说的干流思想,经方名家胡希恕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以为全部辨证办法都要落实到方证上,这一结论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方证相应研讨的开展。
 
方证相应以“证—方”之间的直接联络,为人所称道。在临床上有直观、简捷的运用特色,不只遭到经方初学者的极大推重,更被许多经方家所认可。
 
方机相应
 
《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病机是疾病发作、开展、改变的机理,包含病位、病性等多个方面内容。《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脏腑辨证为纲目,但是二者的详细运用皆需落实到病机上。方机相应是依据经方的习惯病机与疾病病机相契合为运用规范,选用经方医治疾病的思想办法。方机相应在张仲景书中即有表现,《金匮要略》中“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晦气”均选用肾气丸,就是针对肾气缺乏的病机,运用方机相应思想,表现异病同治观。伤寒研讨学者陈瑞春、经方家刘献琳均非常推重方机相应,以为针对病机运用经方更能把握经方特色。《伤寒论类方·自序》言“方之看病有定,而病之变迁不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运用不爽”便是对方机相应最恰当的诠释。
 
方机相应首要要求清晰疾病病机,其次依据病机建立治法治则,依法选用契合病机的经方。其运用要经过辨证、明机、立法、选方四个步骤,临床运用较为杂乱,对医家临证要求高。抓病机用经方的思想办法针对性强,灵敏多变,习惯规模广,关于疑问病症、杂乱性疾病的医治有明显优势。
 
方病相应
 
伤寒论》317条言“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论治是依据疾病特征,把握主要矛盾,进行针对性医治的理论。方病相应是中医学辨病论治理论在经方范畴的详细运用,能够理解为依据疾病特色,选用契合疾病全体特色来医治疾病的专方效方。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有丰厚的方病相应内容,岳美中以为:“《金匮要略》部分以专病专证成篇,题亦揭出辨病脉证治,乃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作品。”经方中不乏为某病而设某方者,如《金匮要略》“诸吐逆,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中的小半夏汤就是吐逆病的专方,临床依据方病相应,被用于多种吐逆病。
 
方病相应适用规模窄,运用受限制,且古今病名各异,难以彻底对应,无法将方病相应理论广泛用于临床。
 
方脉相应
 
伤寒论》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一书文辞简略,有时只说到一个症状或脉象,就举出方药。方脉相应是在张仲景凭脉用方的基础上,依据脉象特色,选用经方的思想办法。这一运用经方的思想办法,具有极大的限制性,首要张仲景脉学以简练概述、略表大意为特色,罕见细致论说者,单纯据脉用方条文较少;其次方脉相应关于医者脉学造就要求极高,难以遍及,故临床罕见论说。《金匮要略》有言“上关上,积在心下”,清晰提出了“上关上”的特别脉象能反映胃部疾患(心下即胃),原山东中医学院刘景琪教授即据“上关上”脉,方脉相应,运用半夏泻心汤医治心胃同病型胸痹。
 
方症相应
 
方症相应是依据张仲景《伤寒论》条文详于特别略于一般,着重主症、典型症状的撰文办法在把握原文基础上提出的,以一症或数症而举方药运用经方的办法。经方家刘献琳依据《金匮要略》“胃反吐逆,大半夏汤主之”的内容,在医治食管癌胃癌症见吐逆者,加用大半夏汤以对症医治,就是方症相应思想的表现。方症相应着重症状特异性,具有片面性,在临床上难以作为主法运用,多以辅法、兼法见于临床。
 
经方的临床运用是一个大的研讨出题,方证相应、方机相应、方病相应、方脉相应、方症相应是从不同视点考虑经方、运用经方的思想办法。不同的思想办法关于丰厚经方理论体系,拓宽临床运用思路具有重要含义。5种思想办法中又以方机相应运用最为广泛、实用性更强。全部病、证、症、脉的诊断内容,最终都应该以推理病机为意图,清楚病机才干既把握疾病阶段性特色、又清晰疾病全体特性。且临床所见病证多有张仲景条文所未备,欲按图索骥,运用经方,孰难成功,唯有把握病机一途,清楚经方核心内容,方机相应,增减改变,取效于临证。关于医家而言,全面把握运用经方的多种思想,才干举一反三,在临床上有的放矢。(姚鹏宇)

上一篇:血脉的认识 脉胀的特点 擅用风药

下一篇:仲景书所论的脉诊内容皆为八纲理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