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正文

阿胶药用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传统中药理论在农耕生活和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并随文化与生活的变化而演变,而不变的是取象比类的传统思维方式。本文透过从胶到阿胶、从阿胶胶着固敛涎滑通利到补血滋阴的变化,以考镜阿胶药用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1胶着固敛
 
胶是农耕时期的黏合剂,在古代用途广泛,如粘物、绘画、制墨等,入药也在其中。《说文》:“胶,昵也。作之以皮,从肉。”可用各种动物皮煮成,如牛驴猪马骡骆皮,旧皮具、皮鞋、动物骨头、含有胶质的鱼鳔亦可。但是生皮,均可煮胶。《齐民要术·煮胶》:“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履、鞋底、破鞍靫,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驴皮煮胶,其粘接力不在上乘,《考工记·弓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抟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凡昵之美不能方。”此六种为上胶,其他任何粘接的东西都不能相比。上胶中有牛胶无驴胶,是因驴皮薄毛多,胶少费樵。药用其坚韧光亮者,陶隐居:“用皮有老少,胶则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画用;厚而清者名为覆盆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燥,入汤微炙尔;浊黑者可胶物,不入药。”

阿胶

1.1坚凝紧致  马王堆医书反映了西汉以前的用药情况,其中《五十二病方》用胶治大带(麻风):“以清煮胶,以涂之。”麻风又名大风、大麻风,古人认为由风邪入侵肤腠引起,故以去滓的醴酒煮胶,以涂抹病灶粘合腠理而防风去风。又以胶和药涂皮肤发白而无纹理的白处病(白癜风),可使皮肤紧致。马王堆《养生方》中的一般补益方、增强筋力方、房中补益方等,均未用胶,此时尚未认为胶有补益作用。梁代始见著录的《神农本草经》中:“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其所疗病状均在《千金方》有具体体现,《千金方·备急·被打》用阿胶艾叶“治男子伤绝,或从高坠下伤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创伤经者。”“兼治女人产后崩伤下血过多,虚喘,腹中绞痛,下血不止者。”心腹内崩,是说被打得奄奄一息(伤绝),或从高处摔下内伤到脏腑而出血,或唾或吐血。除内伤出血,刀剑外伤到大的经脉,也会大量出血,也用阿胶坚固收敛。而产后血崩与内伤出血类似。因心腹内崩而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亦为劳极表现。《千金方》治五劳六极七伤,强力行事举重,脏腑虚弱,及病后骨髓未满,饮食不下之类,劳极而酥软无力,浑身作痛之证,均取阿胶的紧致之性以改变人体松散之态。虚弱无力则沉重,劳极松散恢复后则轻劲多力,故认为无病久服亦获轻身益气之功。“傅”,通“敷”,《五十二病方》皆作“傅”;“致”,精密,周密,后作“緻”。《汉书·严延年传》:“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颜师古注:“致,至密也。言其文案整密也。”《淮南子·时则》:“陈祭器,案度程,坚致为上。”高诱注引逵吉:“致即密緻之緻,古无緻字。”傅致之义不过是说胶的紧密坚实,或是外敷后见收敛致密的效果,正如《千金方·面药》中的猪蹄汤、猪蹄浆一样,在釜中煮成胶,以洗手面,可以急面皮去老皱。也与《五十二病方》用胶涂治麻风病的体表溃烂、鼻缺指断,以期凝敛同义。《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丈夫小腹痛,阴气不足是指前阴虚弱,前阴为宗筋所聚;此病筋弱,脚之筋力不足故脚酸不能久立;因肝主筋,强筋力即能养肝气。即《药性论》“主坚筋骨”之义。
 
1.2固着安胎  《伤寒杂病论》:“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千金方》逐月养胎方,从一月到十月均用胶。一月用白胶,余月用阿胶。一到九月,用于卒有所下、腹痛、腹痛欲产,以胶固安胎;而妊娠十月,则用阿胶滑胎令易产。宋代以前,《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不过像其他方书一样,不居经典地位,孙思邈在写《千金方》时感叹江南诸师密仲景方不传,只收录了部分《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故而不能认为《千金方》的内容均为晚出。

1.3固敛下焦止滑脱  阿胶止利无问寒热,热利之外尚治虚利寒利。《千金方》:“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恼。”“产后虚冷冻下,心腹绞痛,兼泄泻不止,阿胶丸。”“肛门主大肠,大肠寒应肛门,寒则洞泻,肛门滞出。”“上焦冷,下利,腹内不安,食如注下。”“中焦寒,洞泄下利,或霍乱后,泻黄白无度,腹中虚疼。”“大冷,洞利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堪忍。”“积冷利,下白脓。”“下利肠滑,饮食及服药俱完出。”“三十年利不止”、“诸久利不瘥”。“下焦虚冷,大小便洞泄不止。”均为积冷积虚。下焦虚寒便血及妇人白带过多,亦用阿胶固敛,“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或不利。”“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劳冷而发。”带下过多的“妇人白崩”,诸多下焦滑脱之证,均用阿胶固着收敛。《伤寒杂病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处亦为虚利,因“少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黄连阿胶汤所主为少阴病症状又加心中烦不得卧,成无己注:“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以补血。”成无己的注释,并未顾及少阴病之虚利而发挥阿胶有补血之用。在因为所以律这种线性思维进入中国之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有其象则有其用,胶凝则坚固而收敛,其溶则涎滑,因其滑象而有养窍滑通之功。
 
2养窍滑通
 
胶养窍滑通的药用理论当追溯至《周礼》,当时滑与酸苦甘辛咸一样,是味的一种。用药理论则是:“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人身孔窍分泌液体,以起润滑作用,古人认为孔窍中这些涎滑的液体也是长养孔窍的。若孔窍患病,即用具涎滑性状的液体或药物治疗。徐之才十剂中的滑剂,滑可去着,即冬葵榆皮之属涎滑之物,胶在熬制和煮化后其滑可养窍通窍,亦属滑剂。《五十二病方》以涎滑的葵菜治癃:“冶筴蓂少半升、陈葵种一□,而□。”“烹葵而饮其汁。”“烹葵,热啜其汁。”“癃,尿不利,脬盈者方:取枣种粗屑二升,葵种一升……适寒温饮之。”胶可独用或以胶与葵同煮治癃。以醇酒煮胶饮,治尿闭不出的癃病。或“以水一斗煮葵种一斗,浚取其汁,以其汁煮胶一挺,为汁一参。”或胶与米共煮成涎滑液汁而滑通养窍:“以水一斗,煮胶一参、米一升,熟而啜之,夕毋食。”《太素》:“癃,淋也。” 即后世的淋症。除通利淋症外,《千金方》亦用阿胶葵子治大便不通。还用阿胶与葵子,涎滑通利,治“子死腹中,干燥着背。”且“妊娠十月宜服滑胎药,令滑易产”的“滑胎令易产方”就由阿胶滑石之类滑药组成。《伤寒论杂病论》亦有遗存,“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方: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成无己注:“甘甚而反淡,淡味渗泄为阳,猪苓茯苓之甘,以行小便;咸味涌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泄伏水;滑利窍,阿胶滑石之滑,以利水道。”汉代中医理论五行化,滑不再作为味的一种,但滑性尚赖滑剂而存,因胶之滑象,仍用其养窍滑通。
 
3偏贵补益
 
后世均强调阿胶的补益作用,但在马王堆《养生方》《千金方》等早期方书中未见应用。《养生方》中各种补益方无胶,《千金方》之“虚损”“杂补”方中亦无阿胶,而用鹿肉汤、羊肉汤之类。《本经》《别录》之益气除劳不过是对阿胶使人体坚凝固敛作用的描述。后世独贵阿胶之补益,在于“阿井水煎黑驴皮”。阿井为济水所注,济水清而重,其性沉下趋,以其清故煮胶则清,以其重而下趋,入下焦则补肝肾。阿胶最先用牛皮煮成,《名医别录》:“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唐代已用驴皮做阿胶,陈藏器:“凡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驴较牛马的通灵处在于驴知时刻,李时珍:“驴,长颊广额,磔耳修尾,夜鸣应更,性善驮负。”驴叫如歌唱,若两驴路遇则均叫,牡驴较牝驴善叫,故名叫驴。驴不仅夜鸣应更,且昼鸣协时,事实上,驴鸣在子午十分,故有“其鸣也协时刻”。驴知阴知阳,鸣在子午,驴胶则燮理阴阳。黑色属水入肾,如乌鸡、乌鸦、乌蛇之类,补肝肾壮筋骨。李时珍发明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症。”还在《本草纲目》中强调成无己之“阿胶之甘以补阴血” ,而使今人把阿胶归为补血药。更有甚者,后世强调阿胶的补养作用,而在熬胶过程中加入大量补益药,《中国药学大辞典》:“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渣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芪、归、芎、桔、桂、甘草等药汁,再熬至成胶。”从胶、皮胶到加有补药的阿胶,补益作用增强,而其药用理论逐渐局限。这样熬制出的阿胶,实际上是阿胶与补益药的一个配方,可称之为膏方之一,完全丧失了阿胶作为自由之身在组方中的应用价值,其补益作用与其说是来自阿胶,毋宁说是来自补益药,以客害主,妨碍了原本养窍润燥、收敛固脱的运用。清陈世铎早就指出其弊病,“或问近人阿胶,多加药品同煎,想更有益乎。曰:阿胶之妙,全在济水,若加药味杂之,更失其义。本欲加药味以取益,谁知反因药味而失利乎。世人强不知以为知,半是此类也。”事实上,神秘玄妙的中医药理论起源简单朴实,脱离了传统的生活文化背景而无从解读时,才将其幻化玄虚。
 
综上所述,阿胶药用理论起源于农耕生活中胶的制作与应用过程,而阿胶应用于人体不过像胶作为传统黏合剂那样,取象比类而已。因为坚固胶着而能坚筋骨、养胎安胎,治疗五劳七伤及摔打导致的脏腑形体松散脆弱、气血崩散,因其固敛而治疗崩、带、吐、衄、便血及二便滑脱之证。在因为所以律线性思维进入中国之前,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有其象则有其应、有其用,熬胶过程及胶再溶后的涎滑之象,正与“以滑养窍”“滑可去着”的古老经验与药用理论符合,故又用胶养窍,通利大小便,下燥胎使胎滑易产。对补益的着意追求使原本用牛皮熬制的阿胶专用黑驴皮阿井水,进而在熬制中加入补益之药,逐渐将养窍通利和坚固凝练的鲜活生动囿于补益的胶块之中。从胶到阿胶,从胶着固敛、滑通养窍到补益,只有把神秘玄妙的传统药物理论,放在它产生与演变的生活文化背景下,才能看清它的起源与演变,而知其所以然和理所当然。

上一篇:大黄为“虎狼之药”大黄直解

下一篇:阿胶是作为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要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