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广运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防治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经验
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在1年内次数频繁, 超过一定范围, 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是儿童时期的常 见病、 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的特 点, 反复发病儿童简称复感儿 [ 1 ] 。若治疗不当, 会严重 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是儿科医师及家长最为关心及临床 亟待解决的问题。吴德广, 主任医师, 济宁市基层名中 医, 从事临床工作 4 0 年, 其采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治 疗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简述如下。
1 病证及病机
中医认为稚阴稚阳是小儿的生理特征。小儿脏腑娇 嫩, 形气未充, 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将此病理特征概括为“ 脏腑薄, 藩篱疏, 易于传变; 肌肤 嫩, 神气怯, 易于感触”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较复 杂, 与自身体质、 外感六淫、 内伤饮食、 环境等皆有密切关 系 [ 2 ] 。本病主要责之于肺脾两虚、 肺肾两虚 [ 3 ] 。肺常不足, 易于感触外邪; 肺气需依赖脾肾二气的顾护, 然小儿脾肾 常虚, 则肺更虚, 3者相互影响, 使正气愈虚, 不耐外邪侵 袭。因此治疗上多采用扶助正气, 补益肺、 脾、 肾的方法。 江育仁 [ 4 ] 认为复感儿发病机制的关键“ 不在邪多, 而 在正虚” , 指出营卫调和是呼吸道复感儿防病治病的关 键。呼吸道复感儿临床表现有复感性、 迁延性、 多汗、 不 耐寒凉、 纳呆食少、 面色萎黄、 毛发黄软少华等特点。张 琳等 [ 5 ] 研究认为脾胃虚弱是岭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的主要原因。土虚则木乘, 肝脾不和, 在本虚的基础上易 夹滞、 夹湿、 夹痰、 夹热等, 以致病情复杂, 迁延不愈。王 力宁 [ 6 ] 认为对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论治不宜只重 于表, 而应求之于里, 而里多责之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 本, 气机之枢也; 脾虚土不生金, 可致肺气不足, 卫外不 固, 邪气屡犯肺脏, 肺气失和而致病。也有医家提出实证 复感的观点。马融 [ 7 ] 认为该病非独虚证, 亦有患儿为实 证, 表现为肺胃积热证、 胃肠积热证。
2 吴德广对病证及病机的新认识
吴德广主任医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 呼吸道复 感儿除表现虚证之外, 还有一部分复感儿与食积内热关 系密切, 正如《 育婴家秘》 指出: “ 小儿之疾, 属胎毒者十之 四, 属食伤者十之五, 外感者十之一、 二。 ” 这类患儿平素 常见咽红、 唇红、 口臭、 大便干、 舌苔黄厚、 手足心热、 夜寐 不安易汗出等症。询问家长患儿多存在营养过度, 晚饭 进食过多, 或有偏食肉类等不良饮食习惯。
《 古今医鉴》 指出: “ 小儿脾胃本自柔脆……食之过多, 损伤脾胃, 脾胃既伤, 则不能消化水谷, 水谷不化, 则停滞而 发热, 发热既久, 则损伤元气。 ” 因小儿脾常不足, 乳食不能 自知, 容易发生积滞, 积食化热, 故易形成食积内热。气机 拂郁, 阴阳失衡, 卫表不得固密, 易感外邪。《 素问·热论 篇》 载: “ 帝曰: 热病已愈, 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 诸遗 者, 热甚而强食之, 故有所遗也……帝曰: 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 病热少愈, 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 此其禁也。 ” 若疾病 治疗过程中患儿不能合理饮食, 会导致病灶隐伏, 脏腑功 能失调, 内生郁热, 外蒸腠理, 易致卫表失固, 感邪即发。 吴德广主任医师认为, 食积内热型反复呼吸道感染 的病机为内热外感, 正如《 医宗金鉴》 指出: “ 小儿平日饮 食无节, 内伤食滞, 外复为风寒所袭, 故成是证也。 ” 本病 往往停食则容易外感, 外感者容易停食, 因此多发 [ 8 ] 。
3 运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是济宁市中医院儿科研发的院 内制剂, 主要成分为茵陈、 连翘、 淡竹叶、 焦三仙、 莱菔子 等1 2味中药, 功效为清热化积, 用于小儿“ 食火” , 其症见 厌食, 口臭, 烦闹, 小便黄, 大便干, 苔黄厚等。临床应用 近 2 0 年, 疗效显著, 服用方便。吴德广主任医师认为该 制剂契合食积内热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机, 遂多采用 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对食积内热型反复呼吸道患儿进行 调理治疗。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机关键在于内热外感。治疗上 多采用内清积热、 外解表邪的表里同治法。患儿在服用 治疗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同时服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 呼吸道症状消失后, 可继续服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3 ~ 5d , 直至内热症状消失。由于此类患儿存在食积内热的 内因, 建议家长若患儿一旦出现食积内热的情况及时服 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治疗; 或者定期服用小儿清热化 积口服液进行调理治疗。同时嘱咐家长小儿饮食要有规 律、 有节制, 饮食均衡合理、 不偏食, 衣物不能保暖过度。
4 典型案例
患儿, 男, 4岁, 2 0 1 7年5月2 4日初诊。患儿近1年来 反复出现咳嗽, 有痰, 夜间咳嗽较重, 晨起时有口臭, 大便每 日1次、 质干, 晚餐进食较多, 睡前喝牛奶。近3d出现咳 嗽, 有痰, 鼻塞, 流清黏涕, 无发热, 手足心热, 舌质红, 苔黄 厚腻, 舌中跟部较明显, 脉浮滑。中医诊断: 咳嗽。辨证: 食 积内热, 兼外感风热。治以消食导滞, 解表宣肺止咳。处 方: 桔梗、 陈皮、 清半夏各 6g , 连翘、 浙贝母、 紫菀、 前胡、 茯苓、 桑白皮、 防风、 旋覆花、 瓜蒌各 9g , 3 剂。水煎服, 每 日 1 剂。同时服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 每次 1 0m L , 每 日 3 次。 3d 后复诊, 偶有咳嗽, 痰明显减少, 手足心热减 轻, 晨起无口臭, 大便每日 1 次、 质变软,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数。予以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配合济宁市中医院制剂 小儿止咳理肺胶囊, 服用4d后停药。同时嘱家长改变 患儿不良饮食习惯, 如患儿再次出现舌苔厚、 口气重、 大便 干等情况及时就诊, 服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定期调理。 3 个月后, 家长诉患儿感冒、 咳嗽等次数明显减少。
5 小结
《 脾胃论》 云: “ 若胃气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 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 清·陈复正 《 幼幼集成·伤食证治》 中指出“ 伤食一证, 最关利害, 如 迁延不治, 则成积成癖, 治之不当, 则成疳成痨。 ” 由于小 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肺常不足, 卫外不固, 易感受外邪; 脾 常不足, 易于积滞, 食积化热, 内热上扰于肺, 母病及子, 肺亦受累。
近年来, 一些学者从中医体质的角度对复感儿进行 分析研究。根据小儿自身体质的不同, 分为体实易感儿 和体虚易感儿两类。鲁艳芳等 [ 9 ] 对在中医体质保健门 诊进行调理的1 0 0例复感儿进行体质类型调查发现, 复 感儿常见体质依次为: 阳盛内热质 > 阴虚瘦小质 > 肺脾 气虚质 > 湿热蕴结质 > 脾虚食滞质 > 特禀质 > 脾肾不 足质 > 平和质。以上研究均为临床应用小儿清热化积 口服液治疗内热外感复感儿提供了理论基础。 吴德广主任医师认为食积内热为外感疾病的内在条 件。在急性发作期配合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能消积食, 清郁热, 迅速缓解症状; 非急性发作期患儿口服小儿清热 化积口服液能调理内热体质, 具有预防作用。内热清, 则 不易外感; 内热清, 则外感易解。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在 临床上运用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