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带物阜地灵、俊杰辈出,明代医家张景岳便是其中代表。岁月悠悠,浙江中医有像张景岳那样的名医,声名显赫,更多的则如点点繁星,为护佑一方百姓的健康默默奉献。
王鑑清(1903-1985年),生于绍兴一耕读人家,性慈厚,幼受庭训,少时与诗书为伴,兄弟中排行老三。曾在菱湖、苏州当过学徒,又赴沪上教书,因患风湿致半身不遂,辍业回家。经皇甫庄秀林医治而愈,因有感于范文正良相良医之言,遂拜其为师,竟以医为业,终其一生。
王鑑清遵师训从古医籍中追寻医学真谛,上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大经典,下迄《本草纲目》《医宗金鉴》《针灸大成》,苦学善悟,秀林师又倾囊相授,未几,成了一名针药兼长、擅治内外妇儿科的中医,堪称优秀全科医生。
王鑑清全心济世,来则治之,不榜门招致,远近慕名,求治无不效。其法宗于古,凡遇奇难杂症,随时应变,独出匠心,虽大城名医,亦有所不及也。遇病者或贫乏,则与之药炭资,对乡邻所请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在绍兴东部地区名声很响,咸称“鑑先生”。 至今,上了年纪的老人对王鑑清的“三绝”还津津乐道。
王鑑清的“三绝”,首推选穴打针准。上世纪,一根银针治百病风靡盛行,王鑑清的针术几被乡人神化。一次,金发队长干活时闪了腰,动弹不得,被人急忙抬到王鑑清家。王鑑清让人把金发队长扒扶在墙壁上,立马在其背部扎针。扎一针,金发队长就大叫一声“酸煞哉!”,扎一针叫一声。王鑑清就说,“这记打着哉!”待针拔出,金发队长腰痛如失,竟挺着腰走回家去了。
第二“绝”是开方配药灵。有一小腿骨折病人,每遇阴雨天,疼痛难忍,经年未愈,王鑑清遂疏方一剂,嘱其先用陈黄酒浸一小时,再隔水炖三小时,每日早晚各服一小盅。服药毕,即使最阴冷的气候,伤亦未发。更为乡亲乐道的还有王鑑清自采自制的膏药,疮疡肿痛一贴就灵,治疗那些沉年老伤,乡亲们都说比麝香还管用。
第三“绝”是预后分析准。凡是乡邻急匆匆把病人送到王鑑清家,急急忙忙说不清时,王鑑清总是和颜悦色地说,“勿可急,慢慢话。”同时,仔细检查病处、询问病情,临走前告诉病人饮食宜忌及服药后几时见效,后果真如王鑑清所预料分毫不差。乡邻常说王鑑清看病真比瞎子算命还要准。
王鑑清对小孩脱骱、老人下巴脱臼,更是信手拈来。一天夜里,邻家贺珍嫂嫂打了一个哈欠下巴掉了,合不拢嘴,痛苦异常,半夜来敲王鑑清家的门。王鑑清披衣下床,拨弄了几下贺珍嫂嫂的下巴,贺珍嫂嫂的嘴巴立马能合拢了。至于小孩子因牵拉脱骱,哭着鼻子来,手舞足蹈跑回家去者,多不胜数。
王鑑清早年先是开个体诊所,后加入乡合作医疗站。逝世前一个月,王鑑清尚为人把脉处方,仁德如斯。(沈钦荣)
来源: 中国中医报
来源: 中国中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