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家-京城血液病名医乐兆升
乐兆升(1935-),男,福建沙县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名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63-1964年于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内科进修血液病专业,1972-1973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西学中班学习。
1986-1991年前后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气血研究室副主任。曾在《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等刊物发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报道”等学术文章20余篇。业务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如各种贫血、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冠心病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明显疗效。核心学术思想: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是提高血液病尤其是难治性血液病临床疗效的重要有效途径,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力求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较长的生存期并尽可能减少其医疗费用。
2
名医名家-京城血液病名医李英麟
首批西医学习中医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师承卫生部著名中医顾问秦伯未多年,深得秦老先生真传。
曾与秦伯未先生合著《中医辨证论治纲要》,参加编著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诊断学基础》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内科学基础》,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课题8项,获科研成果3项。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与内科疑难疾病如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晚期癌症的综合治疗为专业特长。
明确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发病机理为“脾肾两虚”导致“瘀血阻络”,治疗应采取“脾肾同治”、“益气补肾”和“活血化瘀”相结合的治则;指出“气阴两虚”是急性白血病发生的内伤基础,“邪毒伤血、瘀毒内生”是白血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变化;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李老认为在急性期多为“血热妄行”,慢性期多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凉血止血”、“益气摄血”和“活血化瘀”是治疗紫癜的三种基本法则。李英麟教授的学术观点对中医血液病学科的学术发展以及理论创新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3
名医名家-京城血液病名医麻柔
麻柔,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西苑医院血液科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临床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血液科副主任、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数十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临床和实验研究。在补脾肾中药对造血细胞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白血病研究研究中颇有成绩。特别致力于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病恶性细胞免疫表性研究,曾在国内率先发表巨核细胞白血病、慢粒急变、NK系列白血病免疫表型。现正主持微小残留白血病和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d1] 。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病中有独到经验。先后在“中医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白血病”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主审专著十余部已出版。
4
名医名家-京城血液病名医孙颖立
孙颖立(1941-),女,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内知名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毕业于青岛医学院。1986年在美国LOMA LINDA医学院研修血液病并获博士后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副主任、西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讲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血液病研究室创始人之一。
东直门医院首批首席专家之一。曾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血液病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多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主编。曾获“林宗扬医学教育基金奖”。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主编及副主编共4部;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西医内科学》主编3部;《内科诊断治疗学》主编;《临床急症诊断治疗学》副主编。全国中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电视教学《诊断学》、《内科学》主讲;北京市中医师继续教育电视教学《血液病》主讲。以中医内科及中西医结合血液、肿瘤性疾病为专业特长。特别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肺癌、肝癌等辨证施治有独特见解,且临床疗效显著。核心学术思想: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诊断治疗原则,结合病患病证特点,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孙教授总结多年来中医治疗与研究血液病的经验,有以下要点。
同病异治在血液病临床中运用很广泛,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例,此病一般认为其根本是“肾虚”(尤其是肾阳虚)应以“补肾填精”治疗为主,常用“大菟丝子饮”、“左归饮”、“右归饮”等加减;但有些再障病人出血明显(尤其重症再障),表现阳虚内热为主,治则必须滋阴凉血。另外,同一病人不同病期也常有不同表现,如再障初期(或轻型再障)以气血亏虚为主,逐渐发展为脾肾两虚,或肾阴虚及肾阳虚,治疗时必须辨证论治,灵活选用方药。
异病同治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再障、纯红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代医学中为各自独立的不同疾病,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法则,这些不同疾病,常有共同的“证”或者某些个体,某个病期有共同的“证”,故可选用祖国医学的治则与方药。如上述疾病均有中医“虚劳”证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亏虚,故益气养血,健脾益肾是共同治则,我们根据临床经验,研制了“益髓灵”冲剂,对上述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当然,病例选择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治疗血液病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疾病特点,进行组方选药,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可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