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国医大师>正文

纪念万友生教授诞辰百年

万友生(1917~2003),江西省新建县人。8岁入私塾读书,17岁求学于江西四大名医之首的姚国美先生创办的江西中医专科学校,3年肄业,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学。21岁独自挂牌行医,30岁左右医名大盛于江西樟树市。新中国成立后返回南昌市,历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科负责人,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江西省中医学院大内科主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是江西省三位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也是我国首批由国家两部(国家人事部、原国家卫生部)一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500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第一、二届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届顾问,江西中医学会名誉会长,江西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寝馈岐黄70年,精于临床,勤于著述。所著有《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等十余部及学术论文百余篇。
 
万友生教授主要学术思想有热病寒温统一和内(伤)外(感)统一观,其教育思想强调国学根祗,提倡少年养成。在1990年《热病学》出版后,万友生有诗云:“深入长沙久探幽,寒温一脉总同流;内伤外感终须合,热病书成素愿酬。”表达了他的欣慰心情,其教育思想则成遗愿。
 
今值此万友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回顾其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以飨同道,并略尽弟子对师尊的缅怀之情。
 
热病寒温统一学术思想
 
万友生寒温统一热病理论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以下三个层次:对伤寒学说的研究及其《伤寒知要》的完成;对温病学说的研究及其《寒温统一论》的完成;对寒温内外统一的热病学说的研究及其《热病学》的完成。
 
对伤寒学说的研究凡7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深入浅出、拾遗补阙、崇实黜虚、由博返约的漫长过程。
 
万友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教学实践中发现,伤寒学与温病学显系一脉同流,发现二者在各自发病的外因、内因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均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上世纪80年代,全国医坛就热病的寒温统一理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万友生先后发表了《寒温病因病机论》《寒温统一的理论与临床》等一系列文章,影响颇大。1988年,《寒温统一论》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热病内外统一学术思想
 
有鉴于热病不仅有伤寒、有温病等外感热病,还有阴火症和血虚、阴虚、血瘀、虫积、食积、痰积等等诸多因素导致发热的内伤热病。如果不能全面认识它们,就难以熟练而有效地应对临床所有的热病。为此,万友生明确提出了热病内外统一的学术主张。
 
万友生在《论热病的寒温统一和内外统一》一文中,历述了外感热病与内伤热病的内在联系与其不可分割性,认为现今有关热病的理论散见于伤寒、温病、金匮要略、内科、妇科、儿科、各家学说等多门学科之中,很不系统,更不利于临床运用。中医在临床上丢失大片用武之地,与热病理论没有得到系统整理,不规范,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有直接关系。出于一个老中医、老教师的责任感,万友生著成寒、温、内、外统一的《热病学》,199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站在寒、温、内、外统一这个起点上,如何印证这一学术思想对现代热病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对此,万友生从1990年起,提出并设计了“应用寒温统一热病理论治疗急症(高热、厥脱)的临床研究”的科研课题(国家科委“七五”攻关重点科研项目)。以寒温内外统一的热病理论为指导,对多种发热性疾病,和流行性出血热这种包括高热、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在内的急性传染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对照治疗观察各种发热性疾病500例,流行性出血热413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突出体现了内伤宿疾的存在,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和转归均有重要影响。通过5年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以八纲统三焦、卫气营血和脏腑的寒温内外统一的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对当前热病临床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能启迪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主张“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
 
万友生一贯认为“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可以“早出人才”“出高级人才”。这一中医教育理念在其有生之年,迄今未得以实现。晚年留下了手编《松庐医学基础教材》一册,供后人借鉴。
 
万友生从自己成才经历切身体会到,学中医必须有坚实的国学根底,少年记忆力强,入学时间越早越好。扎实、深厚的国学根基,是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得其义趣的关键。21nx.com
 
1981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极富医史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名老中医之路》。书中收集了我国上世纪一代名医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临床特点,所收集的95位医家,最早的包括京城“四大名医”,直至1981年以前的国内知名老中医(大多是1915年前后出生的),当年他们大都健在,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名医亲自动笔写的,其真实、准确、可靠性,毋庸置疑。
 
有统计数据也显示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扎实、深厚的国学根基(6到8年甚至10年的私塾功底);从幼年即接受中医的熏陶。故他们于中医经典与基础知识(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是“顽石记忆”“童子功”,永不忘却,到用的时候,随手拈来,左右逢源。
 
他们的医学起蒙年龄平均在14岁左右。以师承教育为主,上午侍诊抄方,下午听课,早晚自修,边读书边临床,理论结合实际,很快就能豁然领悟,故大多学三年,20岁左右就能独立应诊或开业行医,30岁左右就名噪一方,全部在40岁之前成名成家。现今第一、二届国医大师绝大部分是他们中当时健在者。
 
这一共同特点与万友生提出的上述教育思想如出一辙。针对当前中医队伍萎缩,后继乏人乏术的现状,提倡“学中医从娃娃抓起”“早出人才”“出高级人才”这一中医教育理念,当有较大意义。
 
万友生的学术思想一代一代在传承。学术继承人万兰清,与一、二、三代弟子们,在深圳市创办了万众国医馆,建立了“万友生寒温统一学术流派传承基地”,立志继承发扬先师学术思想,实现师尊未竟之遗愿。学习师尊赤胆忠心为中医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永不止步的敬业精神;真诚、善良、俭朴、老实的道德情操。为后代中医学人,做好榜样。
 
同时,我们后学立愿广集各家之长,本着“万众需要国医,国医服务万众”的宗旨,在这个中医事业面临有史以来最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代,自觉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以告慰岐黄和历代祖师,告慰师尊在天之灵。(万兰清)

上一篇:季羡林:道是无术却有术

下一篇:医德与医林故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