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神经疾病>头痛>正文

头痛,风痰瘀阻所致头痛,辨证施治方解

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曾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个人”和“甘肃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被任命为甘肃省中医专家组组长,疫病防治中主张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发挥中医药优势,组织中医药专家制定了甘肃省中医防疫指南及“甘肃方剂”,提出“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疫情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组成:法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9克,川芎15克,川牛膝30克,防风15克,白芷15克,柴胡6克,升麻3克,甘草6克,生姜6克。
 
功能:健脾升清、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清阳不升、风痰瘀阻所致头痛。即西医学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辨证属清阳不升、风痰瘀阻者。症见头痛时发时止、发时痛剧难忍,有时伴恶心呕吐,疲乏,纳差,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用法:每日1剂,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3份,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份。
 
方解:脾不升清,风痰上扰为头痛根本病机。风痰入络,阻滞血脉,可致头痛经年累月、反复发作。治须健脾升清、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脾失健运,湿痰内生,清阳受困,重用炒白术为君健脾益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土虚木侮,风痰上扰,故以法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通络止痛,共为臣药。清窍失养,风邪乘之,祛风散邪,必不可缺,《名医别录》载白芷能治“风痛”。《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凡祛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祛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故重用白芷辛香通窍,配以防风又可祛风止痛;川芎辛温升浮,行气活血,川牛膝活血祛瘀,性善下行,两药相须为用,一升一降,使气血周流,而无瘀阻之患,此四药共为佐药。《本草纲目》云:“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乃劳倦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故使以少量升麻、柴胡升举清阳。甘草健脾生姜化痰,共为佐使之用。诸药相合,升举清阳,周流气血,标本兼顾,风痰并治,气血同调。
 
加减:舌苔白腻而滑者,加菖蒲10~15克,茯苓15~30克化痰通窍;痛在巅顶,伴有恶心、呕吐、畏寒者,加吴茱萸3~6克,藁本10克温肝降逆。舌苔泛黄,风痰化热,加郁金10~20克,天竺黄6~10克,胆南星6~10克,钩藤15~30克清热化痰、祛风止痛;热盛者,加黄芩9~12克,酒大黄6克清热泻火。久病入络,加赤芍9~15克活血止痛,疼痛剧烈者,加地龙12克通络止痛。肝风痰火上扰轻窍,头痛头晕者,去白芷防风柴胡、升麻、生姜,加钩藤15~30克,白蒺藜15克,决明子15克,菊花9克,黄芩9克,连翘20克疏肝清肝、平肝熄风;兼肝阴不足,舌质黯红,再加赤芍、9~15克,白芍9~15克养肝清肝,柔肝止痛;肝肾阴虚、阳亢风动,夹痰火上扰,舌黯红少苔者,仍去上述药,加钩藤15~30克,白蒺藜15克,决明子15克,生地30克,炒白芍15~20克,炒酸枣仁10~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平肝潜阳、熄风止痛。脾虚气弱,舌淡、苔白,疲乏头晕者,加红参9克,黄芪30克,桔梗9克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外感风寒引发者,加羌活12克配防风祛风散寒。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鑫 甘肃中医药大学 杜婷婷 整理)

上一篇:孟毅论治丛集性头痛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