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腹泻>正文

中医“吐下”指的呕吐和腹泻

中医中的“吐下”,指的是呕吐腹泻。有生病导致的自然反应,比如患了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上吐下泻;另外还有治病的手段,比如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就特别擅长汗吐下三法,即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让患者发汗、呕吐腹泻,这样可以使得邪气随之而去。但是,无论吐泻属于哪种类型,在吐泻之后人会变得气机虚弱。清代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痰饮》中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这句话特别明确地说出了这个特点。首先,人生病的过程中,身体与邪气抗争会消耗正气,尤其在急病的过程中,这个消耗会感觉非常明显。比如很多人平时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次严重的感冒发烧,过去之后,整个人走路都会感觉发飘。可能在持续几天后,身体状况逐渐恢复了,才会变好,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气随液脱”,这是中医术语,指大汗、大吐、大泻的时候,人体的津液大量丢失,气亦随津液大量外泄而脱失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津液是气的载体,津能载气。其实,津液在体内也是流通的,起到濡润身体等重要作用。而且津和液还稍有不同,《黄帝内经》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但是,我们平时就统称“津液”。在吐泻之后,津液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气的亡失。
 
所以,《伤寒论·阴阳病脉证并治》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这里讲的是如果大量发汗,导致津液外泄,阳气随之亡失。所以宋代许叔微在遇到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患者,当必须要用发汗方法治疗的时候,是先补正气,然后再发汗的。 (罗大伦)

上一篇:泄泻 晨起时已不再排稀水样便 治则方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