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腹泻>正文

颜正华对便秘的论治 泄泻的治疗

大便异常指大便不正常,本文医案中指的是便秘(如案1~案4)及泄泻(如案5~案6)医案。颜正华教授对便秘的治疗从以下几个方面论治:热秘、气秘、冷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以及阳虚秘。在治疗时,常用润肠、健运和攻下三法进行治疗。泄泻的治疗,临证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论治:寒湿壅盛、湿热伤中、饮食积滞、肝脾不和、脾气虚弱以及肾阳虚衰等。
 
医案一
 
张某,女,20岁。初诊:2009年9月12日。诉便秘2年,腹胀半个月。
 
现病史:便秘2年,4~5日1行,腹胀半个月,打嗝,恶心,口腔异味,纳、眠可,小便正常。末次月经9月5日,平时经期提前推后不准,经量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辨证:脾虚气滞,阴亏肠燥。
 
治法:健脾行气,清热润肠。
 
方药:生白术30g,炒枳壳10g,全瓜蒌30g,当归12g,决明子30g,生首乌30g,郁李仁15g,白芍15g,火麻仁15g,益母草3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9月19日。服药后大便基本正常,2日1行,腹胀,舌下青紫,边有齿痕,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方药:生白术30g,炒枳壳10g,全瓜蒌30g,当归12g,决明子30g,生首乌30g,郁李仁15g,赤白芍各15g,丹参15g,火麻仁15g,益母草30g,甘草5g,香附10g,生地黄15g。7剂,水煎服,日1剂。
 
经过上药调理半个月,诸症尽释。
 
便秘虽为小恙,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影响脾胃的纳运功能,甚至浊气上逆,变证丛生。本案证属脾虚气滞,阴亏肠燥。治以健脾行气,清热润肠。方中全瓜蒌决明子、生首乌、郁李仁、火麻仁均为润肠通便之品;用生白术补气健脾,合当归白芍滋阴养血;配炒枳壳下气宽肠,补虚行滞,以促排便。益母草活血调经,针对月经不调而设,甘草调和药性。二诊腑气得通,浊气自降。在健脾理气、润肠通便的基础上,加入赤芍丹参香附、生地黄行气活血,清热养阴以调经。服药半个月,终使症除病安。每遇便秘,颜老均仔细审证,若属气虚推动无力,或阴血亏虚,肠燥便秘,喜用补虚润肠通便之药,缓收其功。切忌一见便秘,妄投硝黄之品,虽起一时之快,但久则加重便秘
 
医案二
 
李某,男,68岁。初诊:2009年11月25日。诉便秘1年。
 
现病史:便秘1年,大便干燥,2~3日1次,服润肠药可下,腹胀,纳呆,口干,小便、眠可,舌黯,苔灰白腻而干,脉弦。
 
辨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治法:补气养血,润肠通便。
 
方药:生白术 20g,当归 15g,生首乌15g,决明子30g,枳实10g,柏子仁15g,郁李仁15g,槟榔12g,全瓜蒌30g,陈皮10g,桃仁10g,丹参15g,藿香10g。7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12月2日。患者诉,大便干减轻,现已软,1~2日1次,偶有腹胀,纳、眠可,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
 
方药:生白术 30g,当归 15g,生首乌15g,决明子30g,柏子仁15g,郁李仁15g,全瓜蒌10g,陈皮10g,藿香10g,枳壳10g,砂仁(后下)3g。7剂,水煎服。
 
按 患者年近古稀,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推动无力,失于濡润,故见便秘。颜老治疗便秘,少用苦寒攻伐之品,恐伤正气,喜用平和润肠之药。方中生白术补气健脾润肠,当归养血润肠通便,合生首乌、决明子,柏子仁、郁李仁、全瓜蒌桃仁润肠通便;配槟榔、陈皮、枳实行气消积导滞,促进排便。舌黯苔灰白腻,说明有瘀、有湿,用丹参凉血活血藿香芳香化湿。二诊便秘减轻,偶有腹胀,故去行气消积力强之槟榔、枳实,改用力缓之枳壳,并减凉血活血丹参,针对腹胀加行气化湿之砂仁。诸药合用,证症结合,病向痊愈。
 
医案三
 
陈某,女,42岁。初诊:2007年1月11日。诉大便干燥1年余。
 
现病史:患尿毒症7年余,每周血液透析2次,大便干燥,3日1次,两胁胀满,后背热,失眠,入睡困难,纳可,无小便,面色晦暗,乏力倦怠,舌暗,苔白,脉细。
 
辨证:湿毒久蕴,气机不畅。
 
治法:疏肝行气,利湿排毒。
 
方药:柴胡10g,香附10g,车前子(包)15g,赤芍15g,怀牛膝12g,郁金 12g,青皮8g,陈皮8g,枳壳6g,枳实6g,生大黄(后下)6g,炒酸枣仁30g,首乌藤30g。7剂,水煎服,日1剂。嘱患者若大便每日超过4次,则停用大黄
 
二诊:2007年1月18日。药后大便每日1次,失眠好转,面色转佳,仍觉后背发热。治以通腑疏肝排毒,佐以安神
 
方药: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炒酸枣仁30g,首乌藤30g,炒栀子10g,柴胡10g,香附10g,赤芍15g,车前子(包)15g,怀牛膝12g,郁金12g,青皮6g,陈皮6g,黄柏6g,枳壳6g,枳实6g,生大黄(后下)6g。7剂,水煎服,日1剂。
 
药后大便每日1次,面色较前好转,余症亦减。
 
按 湿毒内蕴日久,故面色晦暗;大便燥结,气机不畅则两胁胀满难忍。治以疏肝行气为主,气行则湿行,而通腑泄热。方中大黄通腑力专,因患者久病正虚,故嘱患者每日大便超过4次则停用1日,以防攻下太过,损伤正气。药后湿毒得下,气机畅通,面色较佳,失眠、倦怠等症亦随之减轻。二诊酌加车前子牛膝黄柏栀子,使湿毒从小便分消;加牡蛎、龙骨、炒酸枣仁首乌藤养心安神,以促进机体整体康复。
 
医案四
 
崔某,女,79岁。初诊:2006年11月18日。诉便秘10余年。
 
现病史:大便3日未行,且3日未进食,胃脘痛,口苦,纳呆,口不渴,不喜饮水,舌暗,苔薄微黄,脉弦细。平素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病史。
 
辨证:脾胃不健,热积肠腑,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健运脾胃。
 
方药:枳实10g,厚朴10g,大黄(后下)10g,玄明粉(冲)10g,白术30g,瓜蒌仁30g,决明子30g,冬瓜仁30g,焦三仙各12g,鸡内金12g,谷芽15g。3剂,水煎服。
 
二诊:2006 年11 月22 日。患者服药后,大便已通,每日1次,质稀,口苦消失,胃脘痛减,仍纳呆。守方去大黄、玄明粉,加佩兰、炒枳壳陈皮各10g,砂仁(后下)3g,龙胆草15g。
 
方药:枳实10g,佩兰10g,炒枳壳10g,陈皮10g,砂仁(后下)3g,龙胆草15g,厚朴10g,白术30g,瓜蒌仁30g,决明子30g,冬瓜仁30g,焦三仙各12g,鸡内金12g,谷芽15g。7剂,每日1 剂,水煎服。
 
三诊:2006年11月29日。患者服药后,胃脘舒畅,唯纳食不佳,大便偏干,数日1次,守方酌加滋润之品,补脾润肠和胃。
 
方药:郁李仁15g,鸡内金15g,瓜蒌仁15g,火麻仁15g,生何首乌 30g,蜂蜜(冲)30g,生黑芝麻30g,生白术30g,决明子30g,冬瓜仁30g,陈皮10g,炒枳壳10g,焦三仙各12g,砂仁(后下)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诸症均释,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本案患者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致肠道推动无力,糟粕积滞肠腑,蕴湿生热,出现便秘、口苦、苔黄,为肠腹热结。方用大承气汤为主,佐以润肠、开胃之品,并重用生白术以补中州,健脾运肠,与攻下剂合用,标本兼顾。二诊时,患者诉大便已通,便质偏稀,恐过下伤正,故停用大黄、玄明粉,以补脾润肠为主。患者便秘日久,加之脾胃虚弱,虚实夹杂,病程缠绵反复,故三诊时加大润下之力,以补脾润肠和胃之剂为主方,缓缓图之。
 
医案五
 
张某,男,37岁。初诊:2009年9月12日。诉腹泻2年。
 
现病史:腹泻2年,1~2次/日,黏滞,不易解,腹不痛,口干喜热饮,腰腹冷,肠鸣,小便不畅,量少,失眠,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脾胃虚弱,大肠湿热。
 
治法:健脾益胃,清热燥湿。
 
方药:党参12g,炒白术12g,炮姜6g,炙甘草6g,黄连4g,木香6g,焦三仙各12g,茯苓30g,炒薏苡仁30g,炒谷芽15g,炒泽泻12g。7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9月19日。患者诉,腹泻减轻,黏滞稀便,腹胀嗳气,矢气频,纳呆,腰冷,小便色黄量少,失眠易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方药:党参12g,炒白术12g,炮姜6g,炙甘草6g,黄连4g,木香6g,焦三仙各12g,茯苓30g,炒薏苡仁30g,炒谷芽15g,炒泽泻15g,砂仁(后下)5g,肉豆蔻10g。7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腹泻停止,随访3个月,未复发。
 
泄泻的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外因与湿邪关系密切,内因与脾虚关系最大,即“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结合本案腹泻2年,久病多虚,又纳少,当属脾虚;大便黏滞,不易解,符合湿邪致病的特点;黏滞重浊;舌红苔黄腻,脉数,提示有湿热。故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针对腰腹冷加炮姜温暖中焦;黄连木香是治疗湿热泻痢的经典方;炒泽泻利尿力强,既为小便不畅、量少而设,又取“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焦三仙、炒谷芽、炒薏苡仁健脾消食,以增强主药健脾利湿之效。二诊,腹泻减轻,仍黏滞,纳呆,腰冷,小便色黄量少,失眠易醒;且腹胀嗳气,矢气频作,故立法不变,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砂仁、肉豆蔻温中行气化湿、涩肠止泻。共服14剂,诸症均消。
 
医案六
 
彭某,男,39岁。初诊:2006年7月24日。诉泄泻1年余。
 
现病史:腹泻,泄下如水,日1~2行,眠差,入睡难,周身乏力,舌苔黄,有齿痕,脉弦滑。既往有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咽炎病史。
 
辨证:脾虚湿蕴。
 
治法:补脾除湿。
 
方药:炒白术15g,炒山药15g,茯苓30g,炒薏苡仁30g,泽泻15g,车前子(包)15g,大腹皮12g,炒谷麦芽各15g,炒枣仁20g,煅龙牡各(先煎)20g,首乌藤30g,炒白芍15g,生甘草5g,砂仁(后下)5g,神曲15g。7剂,水煎服,日 1剂。
 
二诊:2006年7月31日。药后腹泻减轻,晨起胃痛,纳食不佳,舌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加强补脾之力。
 
方药:党参12g,炒白芍20g,炒白术15g,炒山药15g,茯苓30g,炒薏苡仁30g,车前子(包)15g,大腹皮12g,泽泻15g,炒谷麦芽各15g,炒枣仁20g,煅龙牡各(先煎) 20g,首乌藤30g,生甘草5g,砂仁(后下)5g,神曲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6年8月7日。药后腹泻止,大便略稀,日1行,眠可,胃痛好转,舌苔略腻,脉弦滑。
 
处方:党参15g,炒白芍15g,炒白术15g,炒山药15g,茯苓30g,生薏苡仁30g,大腹皮30g,泽泻15g,炒谷麦芽各15g,陈皮 10g,砂仁(后下)5g,神曲15g,黄芩6g,炒枣仁20g,生龙牡各(先煎)20g,首乌藤30g,生甘草 5g,10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06年8月18日。药后大便成形,1日1行,胃仍痛,纳少,口中异味,舌苔黄腻,脉弦滑。治以健脾和胃除湿。
 
处方:佩兰10g,清半夏10g,陈皮10g,黄芩10g,茯苓30g,生薏苡仁30g,白芍20g,生甘草5g,旋覆花(包)10g,乌贼骨15g,佛手6g,神曲12g,生谷麦芽各12g。7剂,水煎服,日1剂。
 
药后诸症均释。
 
腹泻、泄下如水、周身乏力,且舌苔黄腻、有齿痕、脉滑系脾虚湿蕴型泄泻,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施治。方中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甘草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渗湿健脾;砂仁和胃理气。三诊时水泻已止,故去车前子以防损伤正气;并适当加大党参的用量,以图补中益气。一至三诊,服药20余剂后,泄泻止,大便成形,仍胃痛、纳呆,继之用佩兰、煅瓦楞子等醒脾和胃、制酸止痛之品。后因舌苔黄腻,恐有化热,故加黄芩以清热燥湿。纵观本案治疗,颜正华教授始终以补脾除湿为基本治法,并根据每诊灵活变通加减,收放自如,于平淡之中尽收奇效。
 
(本文源于《颜正华中药学思想与临床用药研究全集》)

上一篇:五更泻吃药膳进行调理 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合理膳食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