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肛肠科>便秘>正文

李合国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

李合国,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李合国教授勤求古训,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全国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经方大家李发枝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丰。现将李合国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功能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及有排便不尽感。中医将其归于“便秘”“大便难”“脾约”等范畴。塞因塞用属于中医反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前者之“塞”指因本虚标实而出现的以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症状;后者之“塞”指运用补益固涩的方法治疗,即以补开塞。该法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故当脾气虚衰无力运化,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可采用健脾益气方药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状自减。

李合国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
 
1 用方心悟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卷中·饮食劳倦论》《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如脱肛、久泻久痢、崩漏等)和气虚发热证[1]。李合国教授认为此方具有补气升清之功,是运用升降理论的经典方,临床中常用此方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效果显著。
 
李合国教授根据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出临证应用的几个要点,现介绍如下。①病机强调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针对此病机以补中、升阳为制方原则。《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指出中焦脾气虚怯下陷可引起二便异常,此为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根源。脾气亏虚,脾虚失运,肠道运化无力,则大便秘结或数日不通。此方补气之中有升阳,升阳之中有补气,清升浊降,大便自通。②主症强调排便无力,时有汗出,四肢困倦,饮食量少,舌淡脉虚。便秘特点为虽有便意,但排出不易,非用力努争不能排出。主症与舌脉均符合,便可以“损者益之”的原则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治疗。③应用补中益气汤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加减。方中重用黄芪,其甘温之性可补肺脾之气,补气之功最优,为补药之长,兼能升气[2]。补脾者,增强肠道转运之力;补肺者,通调水道,改善肠道津液输布。如《医贯·泄利并大便不通论》指出“津液盛则大便如常”,为君药。人参性温,大补元气,临床多用党参代替,因党参能振奋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价廉。若兼阴虚者,则用益气清补之品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魏龙骧老先生认为“脾胃之药,首推白术”,并在《医话四则》中提出重用生白术治疗便秘的经验[3],认为治疗便秘白术的起始量当为30 g,少用则无效。《本草通玄》亦载:“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可以调节肠道蠕动,对便秘症状的改善较为持久,可以减少患者对泻药的依赖性[4,5]。甘草性温、味甘,有调和脾胃之功,与人参白术相合,甘温补中,助君药黄芪益气健脾。升麻、柴胡质轻,少用有宣达阳气之力,以助脾转输。《内外伤辨惑论》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气虚日久,损伤阴血,且血为气之母,故配伍当归以养血活血、润肠通便,若产后血虚或大便硬结,尤需多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可以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缩短小鼠的排便时间,增加结肠及粪便含水量[6]。吴崑在《医方考》中言陈皮能疏通脾胃,行甘温之滞。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降失司,则大肠通导之性失常。若右寸浮弱或有咳嗽病史者,则加入炙紫菀、款冬花、苦杏仁以宣降肺气、润肠通便;若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增粗、迂曲者,加入桃仁活血通便;若年老体虚,长期腰痛或尺脉不足者,则加入肉苁蓉;若大便粪质不干,排便不畅或排便不尽感明显者,遵“行气则后重自除”,加入炒莱菔子、枳壳木香、槟榔等行气通便;若便秘日久,便质偏干,甚则干结,可加入胖大海升宣肺气,以通大肠;或加入甘平之火麻仁,其质润多脂以润肠通便,《药品化义》载:“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
 
2 验案举隅
患者,女,61岁,2018年5月12日初诊。主诉:便秘5年余。患者自诉5年前因体力劳动后出现排便困难,大便5~6 d一行。平日饮用番泻叶水或晨起服用蜂蜜水,大便不成形,呈稀水样。刻下症:体型瘦小,乏力貌,诉时有汗出,活动后明显,饮食量少,眠尚可,腹胀,查体时按之稍减,无按压痛;大便3 d未排,平素便质不硬,有时虽有便意,但排不出或有排不尽感。舌淡暗,苔薄白腻,舌下络脉增粗,脉沉细。中医诊断:便秘;证属气虚便秘。治宜健脾理气,润肠通便。处方:白术30 g,陈皮10 g,黄芪20 g,升麻6 g,当归15 g,党参片15 g,柴胡6 g,炒莱菔子15 g,炙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后早晚分服。嘱患者适当运动,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养成晨起定时排便的习惯。
 
2018年5月19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排便较前顺畅,大便3~4 d一行,便质可,仍有排便不净感,质黏,乏力较前明显改善,时有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舌下络脉增粗,脉沉细微数。治疗仍以补气健脾为主。处方:白术30 g,陈皮10 g,黄芪20 g,升麻6 g,当归15 g,太子参15 g,柴胡6 g,炒莱菔子15 g,知母10 g,薏苡仁30 g,炙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水煎后早晚分服。
 
2018年6月2日三诊:服药后患者排便基本正常,大便2 d一行,便质可,偶有乏力,纳眠可,嘱患者口服补中益气丸,随访诉排便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此案患者便秘达5年之久,长期一味服用泻药通便,虽可短期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易引发继发性便秘,且泻药苦寒伤胃,易造成脾胃亏损而无益于症状改善。患者虽大便5~6 d一行,但便质不硬,无口干口苦、舌苔浊腻之症;虽有腹胀,但按之稍减,无按压痛,服用番泻叶后出现大便稀溏,且时有乏力、汗出。故诊断为气虚便秘。脾胃是气机升降运化的枢纽,脾气虚损,则升降失常,肠道传导无力,故用益气健脾法培补脾肺、升举阳气,使脾阳得振,升降复职。因患者劳累后出现便秘,而黄芪补气兼生气,符合脾气升清的特性,为君药;党参补气,可加强黄芪补气的作用;柴胡、升麻二药升阳举陷,有增强肠蠕动之功;健运脾胃之药首推白术,临床重用白术益气健脾,以助中焦升清降浊,津液输布,疗效显著;当归养血活血,润肠通便,患者长期便秘,久病多瘀、多虚,此处用之可收一药两用之功;患者便质不干,故用陈皮、炒莱菔子行气通便,与黄芪党参白术同用,可使诸补药补而不滞。二诊时,患者服药后便秘症状明显好转,出现口干,舌苔薄黄,表明脾胃之气渐复,虚热内生。遂易党参太子参,以益气养阴,加用知母滋阴退热。因患者大便质黏,加用薏苡仁健脾祛湿。由于该患者为长期便秘,故三诊时改用丸药,缓缓图之。
 
李合国教授在临证诊疗过程中重视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金匮要略》提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故嘱患者禁食生冷,防其耗伤中焦阳气;禁食辛辣,防其助生湿热。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给予脾胃喘息之机以渐复运化之能。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善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须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7]。
 
3 讨论
《景岳全书·秘结》言:“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其将便秘分为阴结和阳结,认为便秘治疗当以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该病以大肠传导失司为表现,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与气机运动关系密切。《素问·刺禁论》言:“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表明脾胃是一身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调,则全身气机调。李合国教授强调在治疗便秘时以虚实为纲,要牢牢把握脾胃的枢纽作用。便秘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多数因脾胃气虚,清阳不能走上,浊阴滞塞中下焦,壅而不去,肠道运化无力,大便秘结不通。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大便并不干结,却排便不畅,多日难行,也属于“便秘”范畴,口服西药疗效欠佳,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单纯的气虚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要在辨证的过程中全面分析,力求辨证准确。舌象是较客观的诊察资料,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诊疗中要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必要时舍舌从脉,做出正确的诊断。
 
总之,李合国教授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辨证求本,谨守病机,并根据病情需要,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令补虚而不壅塞,通便而不伤正,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50.
[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魏龙骧.医话四则[J].新医药学杂志,1978,4(1):9-10.
[4]陈思敏,关丽娜,庞峻,等.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19,51(6):12-16.
[5]冯文林,伍海涛.白术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125-127.
[6]杜丽东,吴国泰,牛亭惠,等.当归“润肠通便”功效物质基础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3):11-16.
[7]李军祥,陈誩,柯晓.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2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刘宁宁 李合国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一篇:陈国权治疗便秘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