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儿科>遗尿>正文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1]。遗尿是儿科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西医认为,遗尿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受体异常等[2,3,4],治疗时以基础治疗贯穿全程,调整患儿生活作息及进行心理治疗,结合警铃(叫醒)和药物疗法,但仍存在停药后易复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根据《黄帝内经》中“膀胱不约为遗溺”“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的说法,将遗尿的主要发病原因归为肾阳不足、肺脾气虚、湿热下注,其中肾阳不足为主要原因[5],辨证多从虚、实、寒、热出发,治以温、补、清三法。遗尿多责之于肺、脾、肾、肝,肾阳不足,膀胱失于温煦,以温肾助阳治之;肺脾气虚,津液输布失常,治以补益肺脾;肝经湿热下注,以清热利湿治之;心肾不交,水液积聚膀胱,以清心火、壮肾阳、交通心肾为治法。如此,脏腑阴阳调和,疾病自愈。
 
1 温肾助阳,培元固脬
《诸病源候论》曰:“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腑,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肾与膀胱相表里,水液有赖于肾阳蒸腾气化,肾气固摄水液协助膀胱开阖,若肾阳不足,膀胱失于温煦,固摄失常,小便自出。《金匮要略心典》云:“上焦之分,少阴主之,少阴虽为阴脏,而中有元阳,所以通经脏,行阴阳,司开阖者也。”也佐证了此观点。《黄帝内经》提到“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寒者热之”,故小儿肾气不足所致遗尿,治以温补之法。《医学心悟》曰:“温者,温其中也。脏受寒侵,必须温剂。”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温补元阳,培元固摄,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平补平泻,滋阴而不滋腻;桂枝附子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生不息;再配伍菟丝子、牡蛎等药物补肾收涩,助益肾气固摄,水液得肾阳蒸化,遗尿自止。研究认为,金匮肾气丸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钙调蛋白(CaM)基因表达,升高睾酮(T)水平,降低雌二醇(E2)水平,从而逆转肾阳虚大鼠的病理状态[6]。陈宪忠[7]运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遗尿36例,有效率为91.67%。
 
2 补益肺脾,益气升清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的生理代谢与肺、脾密切相关,脾将胃内津液散布于肺,肺气肃降,水液入三焦,下输膀胱;如此肾水上升,肺金下降,中州稳健,则小便排泄正常[8]。《金匮翼》指出:“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杂病源流犀烛》言:“脾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之为变。”脾主运化水湿,今阳虚又失其命火之温,则水湿不运,聚而为水。结合“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小儿脏腑功能仍稚嫩,一脏受邪易传变他脏,肺为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故肺脾两脏易相互影响。从五行出发,肺为脾之子,脾虚易生痰湿,上困于肺,母病及子,致肺脾同病。五脏之中,肺属金,肾属水,二者为母子关系,金水相生,母病及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不足易影响先天。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五脏一体,各脏病变最终会相互影响。从病因病机推导治法,结合“虚则补之”,根据《灵枢·始终》言:“病在下者,高取之。”以整体观为前提,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判断疾病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造成的问题。故肺脾气虚所致遗尿,治以补益肺脾。可选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其中黄芪重补益肺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神经保护、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9],黄芪多糖能降低炎症递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等含量,从而发挥抗炎作用[10]。升麻、柴胡益气升阳,人参、炙甘草益气固脱,陈皮白术健脾当归养血和营,肺脾气足而水液归其通路,则小便调。汪宗扬等[11]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遗尿症,效果显著。
 
3 清热泻火,利湿止遗
《类证治裁·闭癃遗溺论治》说:“小便不禁,虽膀胱见症,实肝与督脉三焦主病也。”遗尿虽多责之于肺、脾、肾,但若肝经湿热下注,热迫膀胱仍能致遗尿。《医学心悟·遗尿》亦提及“火性急速,逼迫而遗”。虞抟在《医学正传·小儿科》中提到:“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无以平肝木,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也。”小儿肝常有余,肺常不足,肝经循行经过膀胱,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肾阴不足,根据五行相生理论,子病及母,肺脏受损,故肺金不能平肝木,肝疏泄失司,热邪随经络而下,入膀胱,逼迫水液而出。由于现代激素与抗生素的滥用,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夏秋之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空气闷热潮湿,致使湿热下迫膀胱,发为遗尿。此证多见患儿梦中遗尿,夜寐不安,性情急躁,大便干结,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医学心悟》云:“清者,清其热也。脏腑有热,则清之。”故肝经湿热下注所致遗尿,治以清热利湿。如清泻肝胆火之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清利肝经湿热,清泻肝胆实火;黄芩栀子苦寒燥湿,泄热;泽泻、车前草、木通清热利小便,给邪以出路;生地黄当归养血滋阴,使邪祛而阴不伤;柴胡引药入肝经,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泻中有补,降中有升,疏导气机,邪祛则小便自调。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可提高体内T CD4+细胞分数,降低CD8+细胞分数,增加脾指数,提高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俞大毛[12]分析龙胆泻肝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肝经湿热所致尿频遗尿均有一定疗效。
 
4 交通心肾,安神固摄
《奇效良方·遗溺失禁》曰:“盖心属火,与小肠为表里,二气所以受盛,是为传送;又肾属水,合膀胱为表里,膀胱为水之府,水注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交通也。若心肾气弱,阴道衰冷,传送失度,必遗尿失禁。”心属火,心阳温通,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液,受盛化物,泌别清浊,浊液归于膀胱;肾主水,肾阴凉润,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州都之官,水液出焉;心火亢盛,下移小肠,热迫液出,加之肾阴不能向上凉润心阳,水液积聚膀胱,小便自遗。《类证治裁·闭癃遗溺论治》云:“睡中自遗,幼稚多有,候其气壮乃固,或调补心肾自愈。”故治心肾不交所致遗尿,可滋肾阴,制约心阳,泻心火,温煦肾水,如此水火既济,君相安位,遗尿自止。可用交泰丸、导赤散合方,补、清二法结合,调和阴阳,心肾相交。交泰丸交通心肾,其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桂皮醛和肉桂酸等通过对神经系统中枢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镇静催眠作用[13]。其中黄连泻心火,使心阳不亢,心神得安;肉桂辛热入肾,可引火归原,温阳益气,上济于心,两者寒热并用,水火既济。导赤散中生地黄入肾经,滋肾阴以制心火;木通竹叶利小便,以泻心火;甘草调和诸药。王天峰[14]使用交泰丸、导赤散合方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小儿遗尿60例,临床有效率达91.7%。刘娟等[15]运用宁心醒神、补肾止遗法治疗小儿遗尿(心肾不交型)30例,总有效率为83.33%。
 
5 小结
遗尿为小儿常见病,其病位在膀胱,多责之于肺、脾、肾,以虚证、寒证为多,加之平素乳食喂养失和、外感六淫、情志失调等,也可有肝经湿热等实证,不可以虚证一言以蔽之,须结合临床随证治之。除药物治疗外,穴位贴敷、针灸、推拿、家长引导等非药物治疗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家长的教育、引导,如《景岳全书·杂证谟·遗溺》中“其有小儿从幼不加检束,而纵肆常遗者……当责其神,非药所及”之说,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均与遗尿的治疗密不可分。因此,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并结合中医药治疗,医养结合,方可药到病除。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巧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小儿遗尿案 小儿手足口病案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