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妇科>乳房疾病>正文

萧贤忠治疗乳痈经验举隅

乳痈, 痈肿之发于乳房者, 即现代医学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痈, 肿也。从病雝声”[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言:“肉部曰:‘肿, 痈也。按肿之本义谓痈, 引申之为凡坟起之名句’”[2]。《释名语源疏证》曰:“痈, 壅也。气壅否结里而溃也。从病雝声”[3]。乳痈病名首见于《刘涓子鬼遗方》[4], 又名妒乳、乳毒、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等。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云:“乳汁不得泄, 内结名妒乳, 乃急于痈”[5]。明代《寿世保元》提出“内吹”即怀孕期乳痈, “外吹”即哺乳期乳痈之名[6]。临床中以外吹乳痈为多见, 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 伴有恶寒发热等特征。从中医病名“乳痈”至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这种概念的变化, 是符合现代临床诊治标准化以及病名发展的需要与趋势的[7]。
 
福建省名中医萧贤忠, 出生于闽县 (今福建福州) “草药医世家”, 祖上七代从医, 为闽非物质文化遗产“萧氏中医外科”传承人[8], 他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四十余年, 在治疗乳痈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其乳痈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云:“欲伏其所主, 必先其所因”[9]。萧老治疗乳痈, 亦重视审证求因, 治病求本。清代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论》中云:“夫乳痈之所生, 有因乳儿之时, 偶尔贪睡, 儿以口气吹之, 使乳内之气不通, 以致作痛, 因循失治而成者;有因所乳之子, 膈有滞痰, 口气焮热, 贪乳而睡, 热气吹入乳房, 凝滞不散, 乳汁不通, 以致结核化脓而成者;亦有忧郁暴怒伤肝, 肝气结滞而成者;又有肝胃湿热凝聚, 或风邪客热壅滞而成者”[10]。
 
基于古代医家对乳痈的认识, 在众多乳痈病因中, 萧老认为乳痈的发病多与肝胃二经有关。诚如《丹溪心法·痈疽》云:“乳房, 阳明所经, 乳头, 厥阴所属”[11]。肝郁胃热、乳络不通是乳痈发病的主要病机。乳子之母, 不知调养, 怒忿所逆, 郁闷所遇, 厚味所酿, 以致厥阴之气不行, 故窍不得通, 而汁不得出, 阳明之血沸腾, 故热盛而化脓。萧老言:“近年来, 随着生育政策改革, 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 新产妇压力情绪较过去多年放松, 乳痈发病率有所下降”。可见, 肝郁不舒与乳痈发病密切相关。另有整形隆胸者, 外邪由损伤之腠理而入, 侵袭乳络, 气血壅滞而化腐成脓。
 
“牛蒡汤”内治法
萧老主张从肝胃二经论治乳痈, 以疏肝理气、清胃消痈为立方之本。若肝郁偏重, 初起乳房肿块, 皮色不红或微红, 自觉胀痛, 乳汁不畅, 或有形寒身热, 舌淡红或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 则理气疏肝, 宣透散结为主, 佐以清热解毒, 方以“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牛蒡子柴胡黄芩香附陈皮金银花连翘栀子、天花粉、皂刺、生甘草等。本方见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乳痈论》, “忧郁伤肝, 肝气滞而结肿, 初起必烦渴呕吐, 寒热交作, 肿痛疼甚, 宜牛蒡子汤主之”[12]。《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言:“初起寒热往来, 宜服瓜蒌牛蒡汤”[13]。萧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治疗初期乳痈, 使其消散是理想的方法, 瓜蒌牛蒡汤行气滞以消气结, 通乳络以散瘀滞, 是治疗初期乳痈的效佳方。其中, 全瓜蒌柴胡牛蒡子为主药, 取其疏肝解郁、清热通乳散结之效;陈皮香附柴胡为伍, 疏肝理气, 气行则乳行, 散结消肿;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消痈;皂刺可直达病所, 溃坚破结。诸药合用, 共奏疏肝理气、通乳散结之效[14]。
 
萧老治疗乳痈, 多以此方为基础方, 若产妇汗少表证显, 予荆防牛蒡汤, 加强疏表邪通营卫;若饮食厚味致阳明蕴热, 胃热壅盛, 口燥便秘蒲公英、紫花地丁、玄参芦根以清胃泻热, 生津止渴;若乳房结肿韧硬者, 加浙贝母、忍冬藤以化瘀祛痰, 软坚散结;乳痈早期失治, 乳房肿块增大, 皮肤灼热, 疼痛明显, 拒按, 肿块中央渐软, 按之应指, 乳痈成脓, 势将溃未溃时, 萧老常以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之黄芪补气益卫, 托毒排脓;当归川芎赤芍养血和营, 透脓外出;若疼痛剧烈, 萧老则加乳香、没药以调理气血, 通经止痛。诸药合用, 共收清热解毒、托毒排脓之功。乳痈溃后, 若脓出不畅, 肿块不消或脓水清稀, 收口缓慢, 萧老辨其为气血两虚, 余毒未清。治疗以扶正祛邪并举, 在解毒消痈方药的基础上合托里消毒散加减。方以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当归川芎益气健脾、养血活血, 与余清热解毒药共收益气和营托毒、煨脓长肉之功。
 
萧老在治疗产妇乳痈过程中, 始终兼顾产妇产后气血亏虚的特点, 并不一味妄投寒凉之剂, 以免正气益虚, 无力鼓邪外出;也不仅投补益之剂, 令有“闭门留寇”之弊。详衡邪正之虚实后, 萧老于疏滞散结、活血通乳药中, 依据病情加以适量清热解毒药, 且中病即止。萧老不喜用穿山甲全蝎蜈蚣等药性走窜峻烈之品, 以免反伤中阳。现代研究亦发现, 哺乳期妇女由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 使用动物药容易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15]。在治疗乳痈过程中, 萧老常佐以茯苓白术、白扁豆、神曲等健脾益气之品, 结合产妇体虚的特点, 使其正复邪祛。
 
“大成散膏”外治法
“外科之法, 最重外治”[16]。“大成散膏”系闽萧氏中医外科相传七代的经验外治方, 具有燥湿解毒、消肿止痛、提腐祛脓、收敛生肌之功效。萧老使用“大成散膏”外治乳痈, 经验独到, 疗效显著。药物组成:锻石膏、飞滑石、炉甘石、赤石脂、锻龙骨、锻月石、白芷大黄黄连黄芩、儿茶、铅丹、琥珀、制乳香、制没药、血竭、朱砂、冰片[17]。诸药适量研细末, 兑入麻油或茶油及溶化的黄蜡中搅拌均匀, 呈桔红色之柔滑油膏状。乳痈初起或成脓未溃, 症红肿灼痛时, 予大成散膏外敷于患处, 每日一换, 数日可消;乳痈溃后, 清创引流, 将大成膏薄敷于纱条上置入创口, 使脓流通畅, 初起分泌物及脓液可增多, 此为“煨脓长肉”之征, 待每日一或两次换药, 数日后分泌物逐渐减少, 创面鲜活润和, 乳痈很快痊愈收口。
 
验案举隅
患者某, 女, 28岁, 2017年1月3日初诊。初产30余天, 右乳积乳肿痛3d。数日前曾与家人争执, 入夜感周身冷热不适, 右乳憋胀隐痛, 授乳尤甚。辰下就诊伴口干咽燥, 心胸郁郁微烦, 大便微燥, 舌红苔薄黄, 脉弦。查体:右乳外部肿胀微红, 触及一鸽卵大小结块, 质韧, 压痛、尚无波动感。西医诊断:急性乳腺炎;中医诊断:乳痈;辨证: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 解毒消肿。方药:荆防牛蒡汤加减:荆芥6g, 防风6g, 柴胡10g, 茯苓15g, 白术10g, 麻黄4.5g, 桔梗4.5g, 薄荷4.5g, 甘草3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栀子6g, 天花粉10g, 归尾3g, 皂刺4.5g, 延胡索10g, 白芍10g, 川芎3g, 白扁豆15g, 香附9g, 盐陈皮6g, 瓜蒌20g, 牛蒡子9g, 玄参10g, 蒲公英20g, 白菊6g, 荷叶4.5g, 益母草15g, 牛膝9g。3剂。水煎服, 日1剂。
 
2017年1月7日二诊:药后寒去热退, 右乳患处灼热疼痛减轻, 乳汁较前通畅, 其内肿块仍质硬, 压痛显, 胸烦口干便秘较前改善, 辰下胃脘不舒、舌红苔厚而腻, 脉弦数。此为表证疏解、气滞稍畅、中焦湿热渐盛, 继投解郁疏肝、解毒清热之剂, 佐以芳香化湿之味。柴胡10g, 黄芩9g, 栀子6g, 银花10g, 连翘9g, 天花粉10g, 蒲公英20g, 桔梗4.5g, 牛蒡子9g, 玄参10g, 天花粉10g, 陈皮6g, 香附9g, 延胡索10g, 白菊6g, 荷叶4.5g, 山楂15g, 香薷10g, 厚朴4.5g, 白扁豆15g, 茯苓15g, 白术10g, 神曲15g, 归尾3g, 皂刺4.5g, 白芍10g, 川芎3g, 益母草15g, 牛膝9g。3剂。水煎服, 日1剂。
 
2017年1月10日三诊:药后胃纳复常, 右乳红肿几乎消退, 乳汁较前通畅, 灼痛不显, 扪之结块略有缩小, 质较韧, 压之略痛。继以前方疏肝解郁, 解毒消痈, 佐以软坚散结、化瘀止痛之味以增其效。柴胡10g, 黄芩9g, 栀子6g, 银花10g, 连翘9g, 天花粉10g, 蒲公英20g, 桔梗4.5g, 牛蒡子9g, 玄参10g, 天花粉10g, 浙贝母10g, 陈皮6g, 香附9g, 制乳香3g, 制没药3g, 延胡索10g, 白菊6g, 荷叶4.5g, 山楂15g, 香薷9g, 厚朴6g, 白扁豆15g, 茯苓15g, 白术10g, 神曲15g, 归尾3g, 皂刺4.5g, 白芍10g, 川芎3g, 益母草15g, 牛膝9g。3剂。水煎服, 日1剂。
 
上药尽剂, 乳内结块全消, 不适感皆去, 乳痈痊愈, 随访至产妇断乳, 未再复发。
 
按:本例系郁滞期乳痈患者, 萧老本着早期乳痈以通为顺、以消为贵之立方之本, 兼此例初起表证明显, 施以解表散邪、疏肝行滞、消肿通乳之荆防牛蒡汤加减。二诊见表证得以疏解, 自觉症状略减, 但见中焦湿热之征渐盛, 故守方, 去解表之荆芥防风麻黄, 加以香薷、厚朴、神曲等芳香化湿健脾。三诊诸症减轻, 唯患乳尚有结块质韧难消, 故加以浙贝母、制乳香、制没药增强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之功。如是组方, 有守有变, 紧切病情及产妇气虚血弱特点, 治疗始末贯以茯苓白术、白扁豆、当归益母草、怀牛膝等顾护中阳、养血活血。诸方合证, 共奏良效。
 
小结
萧贤忠从医四十余载以来,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并经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乳痈治疗经验。其辨证多以肝郁、胃热为主, 兼顾产妇体虚生理特点, 分期证治, 内外并举, 临床运用得当, 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他在秉承前贤的精华上, 融会知新, 且擅以汤药及膏、散、敷、排等方法治疗痈疮肿毒, 遣方用药并不一味寒凉, 不拘于一方, 不立意矜奇, 常切合病机;对症合方加减, 药味居多, 但药量轻灵, 并依福州河口盆地温暖多湿的地理特点, 随季节更替适时加减药味用量, 灵活变通, 值得后人研习探讨。

上一篇:通乳粥 下乳涌泉粥 佛手留行粥 三花下乳粥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