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妇科>不孕不育>正文

探索总结中医孕前保健思想

中医古代孕前保健思想浅探
 
现今人们对优生优育越发重视, 对于妊娠结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都希望能够顺利受孕、高质量的妊娠、安全的生产和生育高素质的下一代。孕前作为整个怀孕的第一阶段, 如能在这个阶段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各个方面做好相应的保健工作[1], 不仅能帮助健康妊娠的发生, 还有许多研究表明, 孕前保健对于改善妊娠结局也具有重要意义。孕前保健这一概念的提出, 国际上一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由匈牙利、美国和英国等提出。实际上中医药文献中亦蕴藏着丰富的孕前保健内容。笔者将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调查研究, 以探索总结中医孕前保健思想。
 
健康受孕之基础条件
顺利健康受孕以及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作为基础。笔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研究, 总结健康受孕的基础条件包括禀赋坚实、肾气充盛、精血调畅、适龄生育4个方面。孕前夫妇如能按上述4个条件进行保健, 则可以为孕育健康胎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禀赋坚实
父母拥有健康和强壮的身体是孕育健康胎儿的有效保障。人之身体禀受于父母, 父母的强壮与否会影响胎儿体质的强弱甚至寿命的长短。对此《论衡·气寿》[2]指出“夫禀气渥则其体强, 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 体弱则命短, 命短则多病, 寿短”。《万氏家传幼科发挥》[3]有“男女之生, 受气于父, 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 生子亦强”。
 
父母身体健康可以保证胎儿健康, 促进怀孕的顺利发生, 《褚氏遗书》[4]325载:“阴阳气完实而后交合。则交而孕, 孕而育, 育而为子, 坚壮且寿”。指出阴阳完实身体健康则可以顺利孕育健康胎儿。
 
父母不健康, 则容易导致不孕不育, 《诸病源候论》[5]有“然妇人挟疾……故无子也”。《备急千金要方》[6]有“凡人无子, 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 指出夫妇身患疾病或身体虚弱皆能导致不孕不育。夫妻处于疾病状态, 还容易导致胎儿罹患多种先天性疾病, 对此《古今医统大全》[7]738-739指出“赤子在襁褓之中……其患曰变蒸……重舌等证, 岂不皆根父母精血之初, 与夫妊妇虚弱, 不能谨节之所致”。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 男女双方或一方如果处于严重疾病或者体质虚弱或精神状态不佳时受孕, 会使畸胎、流产、低能儿等发生的概率增加。
 
综上, 古代医家认识到, 夫妇身体健康是顺利受孕且保证胎儿健康的重要基础, 如果孕前夫妇身体不够强壮或者患有疾病, 都容易导致不孕的发生或不良胎儿的产生。因此, 孕前夫妇应当注意保养身体, 使身体保持健康强壮。
 
2. 肾气充盛
肾气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肾气充盛是孕育健康胎儿的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8]2指出“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二八肾气盛, 天癸至, 精气溢泻, 阴阳和, 故能有子”。人到了青春期, 肾之精气充盛, 产生了具有促进生殖的物质“天癸”, 男子产生精子, 并出现遗精的现象, 女子出现月经, 而具有生殖能力。
 
夫妻双方应待肾气充盛后孕育后代。《小品方》[9]指出“嫁晚肾气立, 少病不甚有伤故也”。晚婚时肾气已充盛, 所以健康少病, 这也是为什么提倡晚婚。《女科经纶》[10]43则肯定了肾气充盛的重要性, 指出“男女有子, 本于天癸至, 而肾气盛实之候也”。因此, 孕前要注重对肾气的保养。
 
3.精血调畅
精血调畅是胎儿形成的物质基础。所谓精血调畅是指男子精要充盛, 女子血要充足、月经调畅, 精血融合则胎孕乃成。对此, 《三元参赞延寿书》[11]434指出“男子以精为主, 女子以血为主, 故精盛则思室, 血盛则怀胎”。《济阳纲目》[12]956有“故种子之法, 以调经养精为首……使精血俱盛……及其既孕”。《广嗣纪要》[13]5有“阳精溢泻而不竭, 阴血时下而不愆, 阴阳交畅, 精血合凝, 胚胎结而生育蕃矣”。
 
男精、女血皆须充盛调畅, 才能顺利受孕, 如果其中有一方受伤, 都会导致不孕。因此《古今医统大全》[7]738说:“父精母血, 一有不及, 而谓有胎孕者, 未之有也”。《三元参赞延寿书》[11]437-438指出“丈夫劳伤过度……此精气伤败。女人劳伤气血……又将理失宜……皆令无子”。更认识到了损伤精血的原因是男子劳伤过度, 女子劳伤气血又失于调理。精血的调畅与否对于孕育胎儿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孕前男子要注重对精的保养以使之充足, 女子要注重血的调养, 使血充足经调畅。
 
4.适龄生育
我国《婚姻法》规定,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 女不得早于20周岁。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婚龄、育龄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的健康, 更关系到未来子女的健康。早在先秦时期《周礼》《曲礼》对此就有一致的说法“三十而娶, 二十而嫁”。
 
从生理学的角度, 古代医家对婚育年龄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素问·上古天真论》[8]2指出“四七, 筋骨坚, 发长极, 身体盛壮……四八, 筋骨隆盛, 肌肉满壮”;认识到在男女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中, 男子四八, 女子四七肾气最为充盛。因此后世《褚氏遗书》《摄生总要》《医宗金鉴》等都提出了男子当三十而娶, 女子当二十而嫁的观点。
 
从病理学角度, 许多医家都提出了过早、过晚结婚对孕育胎儿都十分不利。《三元参赞延寿书》[11]434谓“男子破阳太早, 则伤精气;女破阴太早, 则伤其血脉”。《褚氏遗书》[4]25有“未笄之女, 天癸始至, 已近男色, 阴气早泻, 未完而伤, 未实而动, 是以交而不孕, 孕而不育, 育而子脆不寿”。以上论述均认识到过早的结婚, 因身体发育未完全, 阴阳还未充实, 此时行房不仅伤精伤血不易怀孕, 还可能影响到胎儿和自身健康。
 
关于过晚结婚, 《褚氏遗书》[4]1提到“父少母老, 产女必羸;母壮父衰, 生男必弱”。《医心方》[14]:“若夫妇俱老, 虽生化有子, 皆不寿”。认为年龄过老或者夫妻年龄差距太大都不利于孕育健康胎儿。因此, 现代提出适龄婚育代替晚婚晚育, 适龄婚育是指, 男女双方应当到了合适的年龄婚育, 男女的年龄差距不可太大, 两个方面。从《黄帝内经》的理论来看, 女子21岁、男子24岁时, 肾气平均, 此时已具备健康生育的基本条件。男子32岁、女子28岁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因此最有利于生育。此后身体开始衰老, 到五七、五八阳明脉衰、肾气衰, 因此女子35岁、男子40岁以后不利于生育。总的来说, 婚育年龄:女子21岁至35岁之间, 最适宜年龄为28岁。男子24岁至40岁之间, 最适宜年龄为32岁。
 
孕前父母的健康状况, 肾气是否充盛、精血调畅与否、是否适龄生育等都会影响受孕以及胎儿健康。其中男精女血对孕育胎儿尤其重要, 认为精血是孕育健康胎儿的最重要物质。孕前保健应当重点围绕上述4个方面进行, 为顺利孕育高质量胎儿打下基础。
 
孕前保健之方法
禀赋坚实、肾气充盛、精血调畅是顺利受孕并孕育健康胎儿的基础条件, 因此应围绕这3个基础条件进行相对应的精神、起居、饮食、房事等方面的养生, 以保养人之肾气、精、血等对健康受孕十分重要的基本物质, 从而能为健康受孕乃至获得良好妊娠结局打下坚实基础。
 
1.精神调摄
《素问·上古天真论》[8]1提出:“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正确科学地进行精神调摄, 对保障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孕前女性更为重要。《广嗣纪要》[13]5指出“师云:古人云……求子之道……女子贵平心定气以养其血”。因此, 孕前女子如能做到心态平和、心情舒畅, 则血能得养以促进胎孕的健康形成。女性大都比较感性, 由于女性相较于男性有这种性格上的特殊性, 使得女性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气血运行。因此《万氏妇人科》[15]有“盖女子……而性多躁……而情多忌。稍不如意, 即忧思怨怒矣。忧则气结, 思则气郁, 怨则气阻, 怒则气上。血随气行, 气逆血亦逆。此平心定气, 为女子第一紧要也”。特别强调了女性要平心定气。平心定气其实就是让自己心态平和, 心情舒畅, 从而避免不良情绪的方法。
 
精神调摄方法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 家庭和睦。夫妻关系和谐, 相互尊重, 相互扶持, 而不相互指责, 相互埋怨。感情甜蜜, 身体心理都感觉舒适放松。婆媳和妯娌等关系和睦, 家庭氛围和谐, 心情舒畅。这样自然气机畅达, 气血调和, 身体健康, 而有利于孕育胎儿。就如《祈嗣真诠》[16]27所言:“天地和而后万物育;夫妇和而后子嗣昌。世之求嗣者, 当使闺门之内, 蔼如琴瑟, 而后可广育也”。第二, 调畅情志。情志调畅, 人的气血才能调和, 脏腑功能正常, 精血化源充足, 肾气得养, 从而有利于孕育胎儿。孕前夫妻可以经常进行一系列积极的活动, 如放风筝、听音乐、作画等, 使自己的心情舒畅。第三, 控制不良情绪。正常情志活动一般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而过激的情志则是有害的, 会损伤脏腑精气阴阳, 气血运行失常, 影响脏腑气机, 产生各种疾病, 甚至导致不孕不育。如《祈嗣真诠》[16]18“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怒则伤肝……虽不交合, 亦暗流而潜耗矣。是故当息怒”。《类证治裁》[17]“妇女善郁……肝不藏血, 经之所由不调也……经不准, 必不受孕”等, 都指出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伤精、月经不调等不利于生育。
 
2.起居调摄
《素问·上古天真论》[8]1“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说明有良好的起居习惯, 则能健康长寿。起居调摄包括两方面内容, 起居有常和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 好的起居可以保养肾气、精、血使人健康, 不好的起居习惯则有损人的健康。首先, 平素应有好的站立坐卧习惯, 《祈嗣真诠》[16]21说:“行欲徐而稳, 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直”。其次, 天黑后就应该入睡, 良好的睡眠可以养精气、健脾、壮筋骨, 从而能保证肾气、精、血的充养。就如《闲情偶寄》[18]所说:“养生之诀, 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 睡能养气, 睡能健脾益胃, 睡能坚骨壮筋”。第三, 要常咽唾液, 《三元参赞延寿书》[11]445说:“常含而咽之, 令人精气常留, 面目有光”。咽唾是很好的保精办法, 因此孕前应当常习咽唾。
 
不妄作劳, 指不要没有节制的消耗体力和过度劳累。过劳会耗伤人气血精液, 从而可能导致一系列虚损性疾病。首先, 要注意节劳, 日常生活应当减少使人劳累的活动, 如减少用眼、耳听、思虑等。《济阴纲目》[19]174中有“目劳于视, 则血于视耗;耳劳于听, 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 则血于思耗。吾随事而节之, 则血得其养, 而与日聚积矣”。其次, 不可过度行走和站立, 以免损伤肝肾。对此《三元参赞延寿书》[11]446指出“久行伤筋, 劳于肝。久立伤骨, 损于肾”。最后, 不可过度坐卧, 《三元参赞延寿书》[11]447指出“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久坐久卧会影响脾的生理功能, 气血生化不足, 导致精液失养, 月经不调等疾病。
 
3.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主要包括多食五谷、食宜清淡、注意宜忌等三方面。中医认为, 饮食物当中五谷最能养人、补精。《素问·藏气法时论》[8]48有“五谷为养……以补精益气”。《济阴纲目》[19]174中有“世间之物, 惟五谷得味之正, 但能淡食谷味, 最能养精”。现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肉食、油炸、糖类、巧克力等肥甘厚味之饮食摄入越来越多, 不仅不利于保养精血, 还会助湿生热, 湿热下注, 伤人精血, 损伤脾胃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损伤脾胃精血无以化生。因此, 孕前夫妇当多食五谷杂粮, 少食肥甘厚味。
 
饮食烹调宜清淡, 有利于精的补养, 《女科经纶》[10]46指出“浓郁之味, 不能生精, 唯恬淡者, 能补精耳……不论腥素, 淡煮得法, 自有一段冲和恬淡之气”。《混俗颐生录》[20]提出“五味稍薄, 令人神爽……咸多伤筋……甘伤胃, 辛伤目, 苦伤心”。除此之外, 还可多食粥, 粥能很好的补充精液, 如《济阴纲目》[19]174云:“凡煮粥饭, 而中有厚汁滚作一团者, 此米之精液所聚也, 食之骤能生精, 试之有效”。
 
饮食宜忌, 宜指应当多食能补益肾气、精、血的食物, 如粳米、黍米、大枣、鱼等;忌指少食或不食易损伤肾气、精、血的食物, 如酒、辛辣、油腻等。《济阴纲目》[19]174说:“然使一夜大醉, 精随薄矣, 是故宜戒酒”。《济阳纲目》[12]959有“大冷大热, 辛辣油腻等物, 夫妇俱各宜戒……倘或不戒……其子他日胎毒惊风痘疹之证危而难治”。更认识到孕前夫妇如果不戒除大冷、大热、辛辣、油腻等不良饮食, 还可能导致胎毒、惊风、痘疹的发生。
 
4. 房事调摄
房事调摄主要包括孕前男子当清心寡欲、行房时机注意选择两个方面。
 
清心寡欲指备孕期间, 男子平素应清心寡欲。《广嗣纪要》[13]5有“求子之道, 男子贵清心寡欲以养其精”。指出清心寡欲是保精养精的重要方法。做到清心寡欲, 要避免纵欲、强力行房等不健康行为。《广嗣纪要》[13]6有“纵恣无度则精竭, 精竭则少而不多。精竭于内则阳衰于外, 痿而不举, 举而不坚, 坚而不久”;《养生保命录》[21]有“好色之人, 子孙必多夭折, 后嗣必不蕃昌”等, 都指出纵欲, 强力行房, 不仅损害身体之精, 还会导致疾病影响生育, 甚至影响后代健康。因此孕前男子可以适当独居、多劳动、勤职业、勤读书等以达到清心寡欲的目的。
 
行房时机要注意选择。首先, 夫妻行房应在女子月经完毕七日之内进行则容易受孕。对此《医学入门》[22]提出“凡经尽一至三日, 新血未盛, 精胜其血, 男胎成矣。四日至六日, 新血渐长, 血胜其精, 女胎成矣”。其次, 行房的时间最好是夜半, 即23:00过后交合容易受孕。《古今医鉴》[23]云:“夜半之后, 生气之时, 交而必孕, 孕而必育, 育而子坚壮, 且能贤明而福寿也”。最后, 男女交合时应当情绪良好, 不能醉酒和过饱, 不能吃性味太辛热的东西。不良的情绪、饮酒、饮食过饱、饮食辛热等都会影响气血运行, 不仅不易怀孕, 还会影响胎儿健康。对此《济阳纲目》[12]953指出“斯时男女无暴怒, 毋醉饱, 毋食炙煿辛热, 毋用他术赞益, 阴阳和平, 精血调畅, 交而必孕, 孕而必育, 育而为子且寿”。
 
小结
禀赋坚实、肾气充盛、精血调畅是顺利孕育健康胎儿的重要基础。孕前夫妻应当围绕这三方面, 在精神、起居、饮食和房事等方面进行调摄, 使禀赋坚实、肾气充盛、精血调畅, 为孕育胎儿打下良好基础。孕前保健可以帮助夫妻获得健康的身心, 消除导致不孕和影响胎儿健康的不利因素, 从而大大降低不孕不育和胎儿先天缺陷的发生, 增加家庭乃至社会的幸福感, 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综上所述, 中医古代文献中蕴藏了丰富的孕前保健思想, 十分值得学者继续深入发掘。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谢双峥 蒋力生 蒋维晏 周尹婷

上一篇:子宫内膜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 诊治验案举隅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