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呼吸内科>肺结核>正文

肺小结节 史锁芳教授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史锁芳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经验
 
史锁芳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研究30余载,学验俱丰,对肺小结节的研究颇有建树,兹结合临床,将史教授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肺小结节在随访期主张从“郁证”“脏躁”入手积极治疗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小结节的临床检出率也逐年上升。肺小结节绝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但35%为恶性病变[1,2,3,4,5]。肺小结节的诊治是目前临床上棘手的医学问题,其无特效药物治疗,且很多结节病灶较小,缺乏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不适宜活检或手术,现代医学主张随访观察(4~6个月复查胸部CT)。肺小结节尤其是微小结节(≤1.0cm)临床一般没有特殊症状和体征,史教授通过大量临床案例观察发现,许多患者一旦体检发现有小结节,心理负担随即加重,易于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表现,不仅影响工作、生活,也给健康带来了很大冲击。史教授主张在随访期内积极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参照客观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出现的种种心理反应,遵循中医“有诸内,必形之于外”、“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从“郁证”“脏燥”入手,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主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帮助解除了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获得结节缩小甚至消失的效果。
 
肝肺失调、气机失畅是其发病基础环节
《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朱丹溪在《心要·郁第十一》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人以气和为本,气机失调是百病发病之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失调、劳倦过度等,均可导致气机怫郁,气聚形生,气郁则会导致痰饮、水湿、血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蓄积,而气、血、湿、痰诸郁结不散,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则结聚为肿块,停留于人体不同部位,日久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灵枢·百病始生》曰:“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腑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诸病源候论·气病诸侯·结气候》曰:“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临床多数结节、肿瘤患者具有情志抑郁不畅史,说明情志在结节肿瘤发病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出气郁、气滞是结节肿块及肿瘤的主要病机之一。
 
肝肺是调节人体气机升降的主要脏器,肝气升发与肺气肃降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调畅全身气机。叶天士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灵枢·经脉》曰:“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与肺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以调畅全身气机。肺为娇脏,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肺气通畅是保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若有形实邪郁结于肺,肺失宣降,气机郁滞,失于调畅,则全身气化不利,津液运行不畅,则生肺病。肝主疏泄,主升发,经曰:“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6]。若肝气郁滞,上壅于肺,肺气壅塞,肺络受阻,气血失和,日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于肺,聚于局部,则生结节肿块。史教授从肺结节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认为肺小结节产生多与肝肺失调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痰、瘀交结、壅塞于肺,日久而渐成结节,变生肿块。
 
脾虚肝郁、气滞痰结是其重要病机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不足,失于运化,水湿内停,凝聚为痰;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失布,聚而成痰;肝郁乘脾,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化火,灼烧津液,炼液成痰。气郁痰聚,痰气交阻,聚而不散,阻碍气血津液运行,聚于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郁结日久,可致血脉瘀阻,血瘀又进一步加重气滞和痰结,气血运行更加不畅。病情迁延,日久痰阻、血瘀,交结、壅塞而渐成肺结节[7]。《外科正宗》指出:“忧郁伤肝……所愿不得志,致经络痞涩,积聚成核”,《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痞癖源流》云:“邪居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活法机要》指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因此,史教授提出脾虚肝郁、气滞痰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主张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本病,临床运用此法获得了满意效果。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是本病的重要治法
基于对脾虚肝郁、气滞痰结病机的认识,史教授提出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结节,临床常选用二陈汤、越鞠丸、消瘰丸为基本方,取二陈汤运脾燥湿化痰,越鞠丸疏肝解郁,消瘰丸解郁化痰、软坚散结。其中疏肝理气法贯穿肺结节治疗的始终,盖百病生于气也。肝失疏泄,则气血运行不畅,脏腑气化失和,则百病丛生。肝气郁结,郁闭肺气,痰饮、水湿、血瘀等病理产物在肺内凝结,聚为肿块。结节等肿块的变化过程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气机郁滞导致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产生,而这些有形实邪结聚则进一步加重气郁,郁闭之阳气与有形阴邪相互搏结,导致病情进展。肺结节起病隐匿,病程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常是无形之气结聚,此时采用疏肝理气配合健脾化痰、消肿散结之法干预,气散形消,肿块则得以消散。
 
验案举隅
案1患者某,男,63岁,2018年1月12日初诊。主诉:胸闷伴焦虑1周。患者于2017年12月20日查胸部高分辨CT示右肺下叶近叶间裂可见一直径5mm实性小结节。今诉:稍有胸闷,近日自觉焦虑忧愁,便干,余无其他不适,胃纳可,苔薄干,脉细弦。西医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医诊断:肺积(气郁痰结证)。史教授拟疏肝调气、化痰散结法,予二陈汤、越鞠丸、消瘰丸加减: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苍术10g,山栀10g,制香附10g,川芎10g,六曲10g,浙贝母10g,生牡蛎(先煎)25g,玄参10g,白术60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8年2月10日):患者诉服上方后胸闷症状较前缓解,余无不适,苔薄中干,脉细。史教授根据结节形成之因,予加用散结消肿之法,拟原方加山慈菇10g,泽漆15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中药服完后,患者自行至当地医院抄前方继续服用1月余。
 
三诊(2018年4月23日):诉其4月18日至当地医院复查胸部高分辨CT示:右肺下叶近叶间裂小结节直径3mm,较2017年12月20日直径减小,密度相似。刻下:无明显不适,胃纳可,二便调,苔薄黄腻,脉细弦滑。拟前方加山药20g。28剂调理,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嘱患者定期(6~12个月复查胸部CT)。
 
按:本案患者因肺小结节前来诊治,观其胸闷、焦虑,且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史教授根据结节形成之因,认为其为无形之气结聚,气郁于胸中,郁闭肺气,肺络受阻,气血失和,日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于肺,聚生结节。气郁胸中则胸闷不适,史教授选用二陈汤运脾燥湿祛痰,越鞠丸疏肝解六郁,消瘰丸化痰消肿、软坚散结。加用大剂量白术,取其燥湿祛岩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后又予山药健脾养肺益肾固本善后。辨机选方,药证合拍,故获良效。
 
案2患者某,女,48岁,2017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胃痛半月余。患者于2017年10月5日体检查胸部CT发现两肺胸膜缘见多发点状及小结节状高密度影,最大者直径约7mm。今诉:胃脘不适,时有胃痛,胸背部疼痛,口干咽干,口腔溃疡,无其他不适,纳可,二便调,苔薄黄腻,脉细弦。西医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医诊断:肺积(肝胃不和证)。史教授据证予疏肝和胃,清化湿热法,予四逆散+泻黄散加减:炒柴胡8g,枳壳10g,白芍10g,炙甘草5g,旋覆花(包煎)6g,香附10g,桔梗6g,黄连2g,白残花5g,藿香10g,厚朴10g,栀子10g,薄荷(后下)6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7年11月7日):述后胸背部仍疼痛,腹部时有疼痛,胃痛不显,自觉烦躁,口腔溃疡好转,纳可,苔薄黄腻,脉细滑。予疏肝调气,活血化瘀法,拟血府逐瘀汤加减:炒柴胡8g,枳壳10g,白芍10g,炙甘草5g,桃仁10g,红花5g,桔梗6g,怀牛膝10g,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合欢皮10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2017年11月21日):诉胸背部疼痛减轻,胃中隐痛,仍烦躁,口腔溃疡未消退,口干、咽干明显,纳一般,二便调,舌脉同前。拟前方加旋覆花(包煎)6g,香附10g,桔梗6g,黄连2g,白残花6g,瓜蒌皮10g,法半夏10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四诊(2017年12月10日):诉无特殊不适,苔薄,脉细。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拟二陈汤、越鞠丸、消瘰丸加减: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苍术10g,栀子10g,制香附10g,川芎10g,六曲10g,浙贝母10g,生牡蛎(先煎)20g,玄参15g,平地木10g,肿节风15g。1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患者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定期复查胸部CT,注意日常调理。其后患者自行至当地医院抄前方继续服用1月余。
 
五诊(2018年4月7日):患者无特殊不适,诉于2018年3月20日至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左肺舌段见纤维条索影,双肺小结节较前缩小2/3。继服前方巩固调理。
 
按:患者中年女性,面色青黄,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观其胃痛口腔溃疡,结合苔脉,辨证为肝胃不和,湿热郁于肝胃,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胃痛、胸背痛,治以疏肝和胃,清化湿热法。二诊患者胸背疼痛明显,结合其苔脉,辨证为气郁日久,血脉瘀阻,血瘀又加重气滞,故予血府逐瘀汤疏肝调气,活血化瘀。三诊症状缓解,但仍胸背痛,史教授考虑气郁日久则渐生痰结、血瘀,故予疏肝调气,化痰散瘀法。其后患者无特殊不适,观其之前症状,结合其性格、面色、苔脉,考虑患者结节为肝气郁结,日久痰结湿聚、瘀血阻滞,阻滞经络,则形成结节之有形肿块。故四诊时选用二陈汤、越鞠丸、消瘰丸,以加强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软坚消肿,方证合拍,药机洽合,故获得满意效果。
 
结语
肺小结节的诊治是肺系临床热点的医学问题,目前对其尚无理想统一有效治法,研究其证治规律、探索其有效证治方药,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上是史锁芳教授在肺小结节治疗领域的经验,以供同道参合,并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旭,李宝平,曾庆玉,等.煤工尘肺肺内结节的病理与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9):668-673
[2]余鑫锋,叶彩儿,杨登法,等.肺孤立小结节的CT诊断.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4447-4448
[3]赵德明.100例肺小结节的CT诊断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6):640-641
[4]李国聚.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影像诊断.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187
[5]李志杰,刘倩,冯桂新,等.肺内小结节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77-1678
[6]叶玉妹.学经典浅论“百病生于气也”.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2381-2382
[7]徐俪颖,蔡宛如,王会仍.王会仍从积聚论治结节病.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973-3975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侯秋月 史锁芳

上一篇:化瘀通络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