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正文

大黄炮制浅识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茎。本品色黄,个大,故名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金元四大家补土派李杲云:“推陈致新,如戡定霍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其主要药物基原有:①掌叶大黄,又名北大黄、葵叶大黄、天水大黄。生于高寒山区、土壤湿润的草坡。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西藏等省区。②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多生长于大山草坡,阳光充足,土壤肥厚的地方。主要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区。③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多生于山地、灌木林下或林边较阴湿的地方。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省区。
 
大黄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本品可用于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肝、心包、大肠五经。有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利胆退黄等多种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热结便秘、积滞腹痛、口舌生疮、湿热黄疸、肠痈、血瘀经闭、跌扑损伤、产后腹痛、水火烫伤、痈肿疔毒等多种病症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用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具有广谱而强大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大黄的临床应用需要炮制,根据用药之需求,其炮制方法和所用辅料之不同,而炮制后大黄的功效也迥然有别。此就大黄的炮制,炮制后的应用,略陈管见如下:
 
大黄取原生大黄洗净,切片晾干入药者,即生大黄。生大黄有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心脾有热、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症。《本草经疏》记载:“《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通下,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仲景用本品分别配枳实、厚朴、芒硝、炙甘草之三承气汤,以泻阳明热结;伍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以治肠痈;配伍附子细辛以治寒积里实之腹痛便秘;伍玄参麦冬生地以增水行舟。
 
大黄 取生大黄片加黄酒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蒸制至酒吸尽,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晾干入药。每100斤(50Kg)生大黄片,用黄酒15斤(7.5Kg)。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其活血化瘀功效,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可用于老年体虚邪实证。
 
大黄 又称酒军,取生大黄片,用黄酒拌匀,润透,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透入药。每50斤(25Kg)大黄片,用黄酒5斤(2.5Kg)。时珍云:“酒、纯阳毒物也”,“大热”,“与火同性”。《汤液本草》曰:“……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楫载之,胸中可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行至高之分,苦物在巅,人迹不至,必射以取之也。”治上者,非酒不至。酒大黄可用于治热毒上炎所致之目赤、口疮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血热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证的治疗。
 
大黄 取生大黄片,加米醋拌匀,浸润后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入药。醋,《本草经疏》云:“……酸主肝,肝主血,血逆热壅则生痛肿,酸能敛壅热,温能行逆血,故主消痈肿,其治产后血晕,瘕块血积,亦此意耳。”醋大黄入肝经,泻肝血热,可用于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热邪煎熬阴血成瘀。冲任瘀阻,经水不行,可用醋大黄以泻热逐瘀,瘀祛新生。若产后瘀血停滞,血运不畅,少腹胀满刺痛,烦躁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亦可用醋大黄攻坚破瘀,泻热祛痛。
 
大黄炭 取生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为准。喷洒清水,取出晾干入药。大黄炭泻下作用微弱,其吸附和收敛作用极强,有收敛止血、止泻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崩漏、吐血、衄血、大便下血、外伤出血等证的治疗。
 
根据临床需要,大黄的炮制方法尚有多种,如炒大黄、煨大黄、盐制大黄、蜜炙大黄、酒蜜炙大黄(成品称“清宁片”)、药汁制大黄等多种炮制方法。前人在大黄的临床应用和炮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不同的炮制方法,拓宽了大黄在各科的临床应用,提高了疗效。(金振国 文善姬 王英花 付衍利)

上一篇:栀子花开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