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日,你有什么样的幻想?比如当天空中飘着小雪,灶台上的“山药炖小排”咕噜噜地冒着泡,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吃一口软糯的山药,喝一口鲜美的汤。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冬令进补药食两用的食材正是——山药。
山药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有3000多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山药原名薯蓣,到了唐代因为唐代宗名豫而改叫薯药,再到宋朝又因宋英宗名署只好再易其名,才有了现在的山药之名。受李时珍的影响,这种说法流传很广。其实山药的名称由来已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指出:“薯蓣生于山者,名为山药,秦楚之间名玉延。”薯蓣和山药两个名称在历史上是长期并存的。
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无毒,它具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敛汗之功效,是很好的进补“食物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补虚上品,有“小人参”的美誉。
东汉名医张仲景非常擅于使用山药补虚,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中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这是一首以山药为主药的补虚方剂,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之虚劳,以及胃脘痛、痹症、闭经、月经不调等症。在他创制的“金匮肾气丸”中,也把山药作为健脾的重要组成成分。
《金匮要略》
关于山药的传说故事有许多,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古时候各国混战,一个弱国的军队被打败了,只好逃到大山里面,战胜国的军队把大山团团围住,断了他们粮草的来源,想把他们困死。谁知过了很长的时间,山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围困大山的官兵以为他们一定都饿死了,所以就放松了戒备。忽然有一天从山里杀出一支军队,兵强马壮杀了他们个措手不及,被围困的军队反败为胜,夺回了失地。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躲进山里的军队,找到了一种植物,它的根茎很粗,一嚼味道很甜,于是人吃根茎,马吃藤叶,不但没有饿死反而都很强壮。困在山里的人们给这种植物起了个名字叫做“山遇”,意思是在缺粮的时候遇到的宝物,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这种植物不但可以像粮食一样充饥,还可以当作药材滋补人体,所以改名为山药。
关于山药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冬天脾胃虚弱的朋友可以试试“山药炖排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