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中西医临床协作 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重大疑难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迁延、病势危急严重、病状驳杂、兼症多等特点,单独以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解决模式应对,往往难以奏效;整合不同方法、不同思路、不同技术来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水平,得到最优临床解决方案成为必然选择。
 
5月30日本版《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一文,笔者解读了中西医临床协作的原因、内容、应取得的成果。本次,将进一步阐释中西医临床协作的内涵、原则、方法。
 
科学联用中西医疗法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其中,发挥协同作用就要让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优势互补,在重大疾病、疑难病中共同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中西医临床协作就要让中西医两种医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通过研究中、西两种疗法在临床联合应用中的组合原则、规律和方法,科学搭配,发挥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从而获得“1+1>2”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西医临床协作的实质是要提倡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中西医疗法联用,反对主观盲目、杂乱无序地“混合使用”中西疗法的不合理现象,力求在临床治疗上真正做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中西医临床协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博采中、西医之长,克服中、西医之弊,提高临床疗效。但如果盲目认为中西疗法(药物)联用的效果必定最好,这种观点肯定缺乏科学依据。中西医疗法(药物)联用的效果判定,必须依赖大量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提供的客观数据加以验证和支持。
 
中、西医学体系迥异,各有优势,同时,又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或缺点。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缺乏精确的客观指标作依据,不可能做深入细致的客观分析,多以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直观检查为依据,很难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理论阐述也较为模糊。西医学由于受细胞学说、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比较注重分析局部器质与功能的病变,较少注意机体的整体性和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总而言之,中医学重功能关系而略形态,重类比体悟而轻实证;西医学则重形体结构而略机能联系,重逻辑实证而短顿悟思维。
 
因此,中西医临床协作,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指导,从总体上对两个医学体系有深刻了解,分析彼此的优势与不足,在具体环节上应权衡两者利弊,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临床协作的思路方法
 
中西医临床协作应当以中医及西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般原则,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当前中西结合临床协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证结合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如病人、病种、诊疗条件、疗效分析等,按不同的思路,灵活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和(或)西医病因治疗,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若西医病因明确,中医辨证亦清楚,则辨证论治与病因治疗并举。例如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用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温中散寒)、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
 
若中医辨证清楚,西医病因未明或无特效疗法,则辨证论治为主,辅以对症治疗。例如胃癌晚期(痰瘀内结),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活血行瘀,化痰软坚),静脉营养、胃空肠吻合术或胃肠造口联合治疗。
 
若病因病理明确,目前辨证不典型,则以病因治疗为主,辅以经验方或协定方。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补充血容量加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白及粉。
 
若病情好转,病因未除,一时无证可辨,则继续病因治疗加康复经验方调理。例如肺结核缓解期,坚持全程正规抗结核治疗加白及补肺丸、白及百部丸。
 
若有针对西医病症且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确实有效的专药专方,则直接辨西医之病,专药专方治疗。例如用半枝莲治疗肿瘤,速效救心丸治疗心绞痛等。
 
分阶段治疗
 
针对疾病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抓住各阶段病证发展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中、西医方法在不同阶段治疗上的实际效果以及中西医药配合的疗效优势,灵活运用中、西医方法,彼此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分阶段结合是中西医临床结合的重要诊疗思路,虽无特定模式,但这一思路具有普遍适用的重要意义。例如脑出血(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急性期以西医治疗为主,以手术或内科治疗来控制血压、防治脑水肿、治疗并发症,并加安宫牛黄丸等;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为主,主要采用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
 
中西医融贯结合
 
所谓“融贯结合”,就是充分了解中、西医两个学科后,使其理论相互渗透,方法彼此借鉴,最终达到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以中医学理论指导为主。某些疾病以西医方法诊疗有薄弱环节,以中医学理论为主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例如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理论原则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采用通里攻下、扶正祛邪治法,根据具体情况兼以清热解毒、理气开郁、活血化瘀等法,可分别针对急腹症的若干主要病理过程产生良好疗效,不仅能显著降低手术率,而且更有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
 
中西医理论共同指导。针对中、西医理论方法临床运用的优势和不足,在医学理论指导下优势互补;或从不同角度配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例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用放射或化学疗法消除局部肿瘤病灶,并追剿转移灶肿瘤细胞;用中医扶正固本方法调动患者机体整体自稳机制,减轻化学药物治疗造成的损伤,并兼有祛邪抑制肿瘤的作用。
 
综合诊治法
 
根据临证实际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针药并用、内外兼施,综合治疗某些顽、难、重之病症。例如乙型脑炎(暑温)的治疗,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同时,综合应用多种办法取得疗效。急性期以中医药透邪为主,应用甘露醇及早防治脑水肿;极期以西医为主,冬眠、物理降温、控制抽搐以防治呼吸衰竭与并发症,并加鼻饲中药;恢复期(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以中医方法为主,用中药清气生津、养阴息风,并加西医对症处理;后遗症期(经络瘀阻)以中医方法为主,用活血化瘀方药化瘀通络,针灸推拿按摩功能康复治疗。此外,从接治患者开始,就要根据具体的治疗条件,使用包括中草药和验方等多种措施配合治疗。如卧地疗法、头部泥疗、鼻饲羚羊角汤、使用“三宝”等与西医治疗配合,可防治脑水肿、减少后遗症。
 
概而言之,中西医临床协作要充分挖掘整理中医药治疗经验和特色疗法,统筹中、西两种医学资源,发挥中、西医的特色与优势。从临床入手,针对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使中西医合理分工协作,实现治疗效果的最优化。同时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采取中西医诊疗的技术和药物进行疗效学、卫生经济学评价,形成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综合诊疗规范和专家共识,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综合救治水平,更好地满足民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何清湖 王国佐 雷晓明)

上一篇:创新中医理论 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提供新的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