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糖类是奇缺的东西,即便是普通的硬糖块,我们当地叫作“糖疙瘩”的,都稀罕得不得了,不是逢年过节或遇到像结婚那样的大喜事,平时很少能吃到。
小时候,除了馋肉,就是馋糖馋甜食。实在馋极了,我们小孩子自有妙法尝到那丝丝缕缕的清甜。我的家乡在鲁南,这里不种甘蔗,倒是种玉米,我们这儿称作“玉蜀黍”。夏秋之季,那一望无际的青玉米蔓延成密密匝匝的青纱帐,蔚为壮观。秋收的季节,秋高气爽的田野上,既有忙碌劳作的大人,也少不了欢快玩耍的孩子。一杆杆玉米仿佛美丽而安详的母亲,怀抱着胀鼓鼓的青皮玉米棒子,这些青嫩的玉米可以掰下来煮了吃,孩子们对此似乎不太感兴趣,所钟情的是那泛着紫红色的玉米秸秆,我们称为“甜秸子”。折下一段秸秆,削去它的硬皮,现出青白色的肉瓤,嚼起来脆脆的,甜汁儿溢满了嘴角,既解渴生津,又过足了馋糖的瘾儿。
什么样的玉米秸秆最甜最好吃呢?有一种玉米矮小粗壮,却不结玉米穗,或者长出的青苞谷既小又瘪,这样的玉米秸秆往往是紫皮的,砍下来削掉皮,瓤儿水分足、含糖量高,吃起来沙沙的脆脆的,也是甜津津的。再就是经霜的老玉米,俗话说:“霜打的蜀秸分外甜。”玉米秸秆经了几场微霜浸润,表皮裹着一层白粉,那瓤儿青碧碧的,咬起来嘎嘣脆,吃着沁凉鲜甜。
后来我查资料得知,当年吃这些无化肥农药污染的“甜秸秆儿”,还是大有益处的。玉米原产美洲,墨西哥被称为玉米的故乡,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对玉米是了解的,他在《本草纲目》里称:“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批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横簇……”对其秸秆药用写道:“根叶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另外,这种“甜秸秆儿”还含有丰富的玉米秸秆饴糖,也称水饴或糖稀,为缓和性滋补剂,具有温补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那时,我们还挖了一丛丛白茅针,现出白生生的茅根,也叫“甜秸儿”。这些白茅根在地下盘根错节,挑拣那些粗胖嫩白的,用茅河清粼粼的水洗干净,咀嚼起来清脆脆、鲜甜甜,还有一股淡淡的芳香。
不光小孩子嚼了吃,品咂它那特有的清甜味儿,到了秋天,大人也时常挎了箕筐来茅河边挖茅根,洗净晒干,储存起来,留着煮茶煮饭。遇有小儿血热鼻衄,舌红目赤,熬上几碗甘甜的茅根茶,凉透后饮之,既可凉血止血,又能解暑除燥。
乡人还常做茅根粥,将鲜茅根、山药、白扁豆、赤小豆、粳米微火熬煮,那味儿香甜沙糯,清热、祛湿、降火之效极佳。
现如今,农村的孩子对糖果早已不稀罕了,可儿时的“甜秸秆儿”那份清甜,那缕馨香,时常漫进我迷蒙的梦里,让我如甘醪般品味不已……(刘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