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正文

创建中医药防疫体系势在必行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又拿出了过人的看家本事,也再次证明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呈现出未来价值。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安全有效、并形成厚重而独特的“中医防疫文化”。当今,我们更应大力弘扬中医药防疫文化,深刻思考今后如何进一步释放中医药防疫巨大潜能,如何用中医思想引导疫后我国防疫体系建设工作。
 
中医药防疫体系内容
 
笔者认为,中医药防疫体系是指:“中医对疫病的预测、预防、诊治、康复的思想理论、防治原则、技术手段、以及产业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等综合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理论思想 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核心思想,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精华为理论基础,构建与时俱进的疫病防治思想和理论。这种思想和理论进一步表达为:“自然为本、敬天养地、宜物宜人、和谐共生。”如果以此为出发点,人们将重新认识和对待“病毒”,疫病防治对象不仅是“病毒”,还有天地人和其他万生万物,其中重点是人。治理全球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调理人身心灵健康才是疫病治本之道,构建全球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面对疫病全球化,以“中医治人”“上医治国”为特色的中国方案将不断体现出现实和未来价值。
 
防治原则 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原则就是四个字:“养内避外”。从“治人”层面讲,养内就是扶正固本、培植正气,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避外就是隔离邪气、驱散邪气。从大环境层面讲,养内就是养护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培植正气和正能量,让地球恢复生态健康。避外就是去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友好之邪,破坏国际和平和谐之邪。
 
技术手段 中医药防疫技术手段极为丰富,比如针灸按摩、运动疗法、情志疗法、隔离法、药熏法等。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具有举足轻重的防疫价值,将这些技术手段、方法和制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合,并在中医防疫思想理论指导下加以应用,一定能成为全球疫病防治体系中的主导力量。
 
产业形态 在此基础上,“中医药防疫产业”应运而生,这一新业态是中医药防疫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内容,也是中国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中医药防疫产业涉及产业内容、产业结构、全景产业链条、产业发展趋势等,将对我国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健康的生产方式和形成,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中医防疫文化素养,促进公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这是中医药防疫体系创建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树立“自然为本、敬天养地、宜物宜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尤其要教育引导公众在这次疫后防患未然,树立“治未疫”理念,学习掌握中医防疫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身心灵调养,培植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中医药防疫体系特征
 
中医药防疫体系是在中医药几千年积淀的防疫文化基础上,通过传承精华、与时俱进,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疫病防治综合系统。该体系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自成体系、大边际、高度综合系统。既要自成体系又具有前瞻性,能与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尤其与国家和国际卫生防疫体系相融合。
 
中医药防疫体系保障措施
 
该体系是一项边创建边完善的动态化、持续化工程,在创建和实施过程中要有以下保障措施:
 
政策法规 出台、修订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出台民间疫病防治确有专长医生行医资质和技术手段、产品审批特殊政策法规;设立常态化民间医生行医资质、产品文号审批绿色通道;尽快对公民遇疫期防疫和疫前疫后的“治未疫”知识普及教育立法。
 
组织机构 成立国家层面中医药防疫体系课题组,研究和编制国家中长期中医药防疫发展规划;成立各级中医药防疫行政机构,负责中医药防疫工作和贯彻实施相关工作;成立国家中医药疫病防控联合组(包括国家队、地方队),特别将民间确有专长的医生纳入人才储备,由国家统一调遣。
 
人才培养 在中医药大专院校、职业技能学校开设中医药防疫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对临床医生进行中医药防疫继续教育培训。
 
项目储备 大力发展中医药防疫产业,创新研发“治已疫”和“治未疫”项目,建立项目库,准备疫情应急、防治预案。尤其要大力研发生产“治未疫”项目。
 
舆论支持 各级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中医防疫文化科普,尤其要加强包括“治未疫”在内的“治未病”文化理念和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包括中医防疫文化素养在内的中医药健康素养。
 
资金支持 体系创建及实施所需资金来源可设立政策性专项资金,社会资金可建立公益基金和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
 
创建体系的目的是将中医几千年积淀的疫病防治宝贵财富,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深入挖掘、专业化筛选、系统化整理,形成体系化形态。对我国防疫体系建设、医疗改革、医学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赵立冬)

上一篇:王玉光:从请战非典到抗击新冠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