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国医大师>正文

持正扬绪 守德助人

“中医药非遗技艺的传承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为了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技艺能够真正地救助一些患病的人。作为传承人,我的初心和前进动力就在于此。”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区级非遗项目绪德堂化腐生肌膏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国生在接受采访时表露了他朴素的信念与心声。
 
延续四代的祖传技艺
 
“清末民初,东头百户村高守绪炼制红升丹,治疗红伤及疔毒恶疮,敷用此药无痛痒、无感染、愈合快。”这条记载来源于《蓟县志》中医部分。这位炼药治疗各种疔毒恶疮和伤口的高守绪,便是绪德堂的创始人,他在当地舍药救人,颇有名望。后来,他以自己名字中的“绪”字与他所崇尚的“德”字相结合,作为自己的堂号,传承至今已历经四代。如今的绪德堂化腐生肌膏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国生,便是高守绪的曾孙。
 
李国生向笔者介绍,绪德堂的传人之所以由“姓高”变为“姓李”,还要从家中技艺的传承过程说起。高守绪之子高明出生于1902年,是绪德堂的第二代传人。1938年,抗日的战火绵延到冀中后,年轻气盛的高明参加了八路军的游击队,抗击日寇。为了不给家人招来祸端,也为了躲避日军的捕查,他便给自己起了一个化名——李长德,李是自己母亲的姓氏。后来,游击队被编入八路军冀东军区包森副司令员率领的抗日队伍,高明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八路军军医。此后,高明在自己的军人证件上便一直使用“李长德”这个名字,自己的儿子在上户口时也都以“李”为姓。
 
抗战期间,八路军战士受枪伤刀伤如家常便饭,由于身处敌后,条件不好,部队中缺医少药,尤其是西药十分缺乏,绪德堂膏药化腐生肌的疗效正契合当时部队的需求。李长德便在部队以家传的药膏治疗战士们的伤口,药不够了便回到家中,既熬药带药,又为部队招募士兵。抗战胜利后,李长德又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累进升迁为冀东军分区直属二院的一名连长,直到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伤病而复员回家休养。李长德回到家乡后,拒绝了地方政府为其安排工作的好意,继续在家传承家学医术,治疗附近居民的疔毒恶疮与各种伤口,直到1984年去世。
 
绪德堂的第三代传人是李长德的次子李铂。李铂生于1954年,是李长德的“老生子”,也是李长德最为中意的传人。他凭借祖传技艺为前来求药的亲朋好友熬制药膏,治疗毒疮伤口,还在熬药的过程中变膏为散,自创了蛇串疮散、黄水疮散。有患者前来求药,便以香油调和药末,涂于病患处。退休之后,李铂仿效祖父和父亲,将家传技艺传给了长子李国生。
 
新时代的新传承
 
李国生成为绪德堂的传承人,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据李国生说,父亲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过于辛苦,且挣钱不多,一直没有把绪德堂的技艺视为一种可以让子孙后代以此谋生的途径,而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找一个“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还能多挣钱”的工作。因此,他虽然一直在家乡做药施药,但一开始并没有想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做下去。
 
李国生在大学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颇符合父亲一开始对儿子的职业设想。但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李国生对家传技艺的兴趣却一直大于所学的专业。“我记得第一次看父亲给患者施药,是八九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因为腿部静脉曲张引起溃烂的患者。当时我只觉得阵阵恶心,但是后来看多了,反而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李国生谈到,“所以,我在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要和父亲一样,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为此,李国生与父亲交流“斗争”了很多次,最终,父亲还是没能拗得过儿子,答应将祖传的技艺相传。
 
从此以后,李国生便在父亲的身边当起了“小学徒”,开始专注于祖传技艺的传承、研究和改进工作。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从最基础的中医知识学起,在家学技艺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名师和自己的学习,在传统的治疗疔毒恶疮、刀伤红伤的基础上,将家传的膏药加以改进,研制出了绪德堂医用冷敷贴、远红外贴、化腐生肌膏等药品,用于糖尿病溃烂、术后感染、褥疮、烧伤烫伤、老烂腿的恢复。
 
李国生这样总结化腐生肌膏的技艺:“化腐生肌膏保留特殊古法熬制技艺,熬制严格要按季节(以春秋季为宜,冬季宜小、夏季宜大)、时辰(上午为宜)、天气(春秋季节无风无雨)、选料(道地药材)制作。古法熬制技艺步骤:器具准备、药品准备、香油浸药(春夏五日、秋冬七日,谓之药料)、武火煎沸、文火久熬、炸药枯过滤、药枯提炼、炼药油(药油熬成看以下三个方面:看油烟冒青烟、看油花、看滴水成珠)、药油滴水成珠、下丹(离火下丹,夏季八两丹、冬季六两丹、春秋季七两丹)、出膏、祛火毒(浸泡冷水中七天,每日更换新水)、摊涂入细药。”
 
对传统技艺的研习和总结最终取得了成果:2018年5月,李国生将祖传技艺以”绪德堂化腐生肌膏制作技艺“为名,在天津市河东区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8年11月注册成立了绪德堂生物医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守德助人,砥砺前进
 
回顾绪德堂百余年来的传承,42岁的李国生感叹道:“绪德堂传承至今,也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药铺,我的老太爷的家训中有‘德前利后,济困扶危’一条,我们一家几代人更是都不擅宣传,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完全是患者之间的口耳相传。患者的需求是我传承技艺的信心,患者的赞许更是我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李国生表示,中医药非遗的传承并不仅仅是技艺的沿袭与发展,更重要的是蕴藏其中的那份人文关怀,如果放弃了对于人的关怀,那必定是不会长久的。“不能说钱不重要,没钱我们就没法生活,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凡事只看钱。我们不求做得多么大,只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宗。”
 
谈到未来,李国生充满了信心。“习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重视、《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我们没理由不去抓住。”虽然有着百年传承,但作为一家公司,绪德堂还是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儿”,年轻便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无论是对家传技艺的传承,还是适应新形势的创新,绪德堂和李国生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不过,李国生乐观地坚信,为医者但行好事,至于前程如何,世人自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段煜)

上一篇:王绪前谈“李时珍治柳乔案”的启发及临床应用

下一篇: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