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国医大师>正文

神针妙手包烨华

押手、刺入、捻转、提插、得气……小小一枚银针在手中,行云流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一气呵成出神入化的动作,让人看得不由痴迷,这是金庸笔下的“神仙姐姐”吗?不,这是2019年杭州市最美医师获得者、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包烨华。
 
与那枚银针结缘还要从包烨华儿时说起。“我读小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家人发现我看东西的时候,眼睛眯缝了起来。”当时对付近视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于是家人就带包烨华去医院针灸科扎针治疗。扎了几次,包烨华眼前竟豁然明亮,从此,小小的银针就植根于她的心中。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包烨华来到了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她从住院医师做起,再到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包烨华一直悉心研学中医药及针灸技术。她认为:“学一样东西,越深入越会觉得自己没掌握的东西很多,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掌握针灸的精髓还远远不够。”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让她一次次超越自己,在她的带领下,医院针灸康复科不断前行,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浙江省针灸中风康复重点专科及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有开设41张床位、省内专业性较强的针灸中风康复病房。近年来承担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迄今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奖、杭州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多年来,包烨华在中风康复上不断总结、继承、探索、创新,在其治疗上已经形成了独特风格。“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是真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方案”是经典,“辨经、辨证、辨脏,配伍组穴”是法宝,“情志调适、功能锻炼”是根基。经她和团队诊治及早期康复治疗的出院患者中,综合专业评分大于60分,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达80%以上,成功回归家庭与社会。
 
采访当日,当记者步入针灸康复科门诊包烨华的诊室,意外地遇见了一次特殊的“专场”——诊室内所有的患者都是亲戚。这次专场的发起人来女士,两年前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久治不愈,持续性的灼痛、刺痛已经导致她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慕名向包烨华求诊,包烨华用她不泥于古、博采众法的包氏“一针二灸三放血”治愈了来女士的病痛。自此以后,尤如“多米诺骨牌效应”,来女士的亲戚1个、2个、3个……一大家子都成了包烨华的忠实“铁杆”粉。
 
针灸治疗往往需要一个或者几个疗程,一来二去,我们和病人就成了朋友。”在工作中,包烨华一直视病患为亲朋。1999年的夏天,一位从江西山区来杭州打工的农民工因车祸收治入针灸康复科治疗,在肇事方迟迟不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为了不错过患者的最佳康复时机,包烨华一边主动与肇事方取得联系并交涉,自掏腰包为患者垫付费用,一边安排最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最终使患者康复出院。
 
采访时,记者发现发现包烨华的脖子还贴着治疗胶布。询问后才知道,因为近日天气转冷,各种门诊病人一下子增多,长时间的俯身低头扎针,致使她的颈椎病发作了。她笑说,轻伤不下火线,这个是小事,注意一点或者空下来给自己做个脐针疗法,并不碍事。
 
为了传承好、发扬好针灸,包烨华不管到走哪里,总是带上她的宝贝银针,为民众施针。为了让学生扎针有针感“如鱼吞钩”,作为带教老师的她充当“小白鼠”,以身试针是常态。看着她针耕每一条经络,拨动每一个穴位,包烨华的女儿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对中医的热爱。在母亲的感染下,女儿今年高考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药大学,并选择了针灸专业,成为了真正的“医二代”“针二代”。
 
包烨华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使这传承千年的小小银针,又散发出充满活力的新光芒。(徐尤佳)

上一篇:张介宾学术思想 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下一篇:鄢素琪:用中医药为儿童保驾护航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