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国医大师>正文

怀念新安医家吴锦洪

吴锦洪(1917-2005),字襟虹,号今翁,古徽州休宁县(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今世闻名新安医家。14岁师从上海名医张仲良、张伯良兄弟学习中医五年,后考入上海中医专修班,毕业后悬壶沪上。1937年返回原籍行医,1960年调至安徽中医学院任教,1970年调蚌埠医学院任中医教研室主任。曾担任中华医史学会安徽省分会顾问、安徽省新安医学研讨会副会长,是国内中医文献学及新安医学研讨学科带头人之一。
 
好读书 治学严谨
 
吴锦洪承继了徽州人好读书的文明基因,自幼聪颖过人,酷爱读书,个人藏书亦堪称富裕。吴锦洪还传承了乾嘉学派做学识的方法,治学严谨,重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校订古书最能查验人的学识,段玉裁曾说:“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误不漏之难,定其对错之难。” 参与《新安医籍丛刊》的撰写校定足显其功力。此外,他对古籍辨伪很有慧眼,比如,裘吉生《三三医书》中载有清康熙年间歙县人江之兰《医津一筏》,凡论14篇,一起又收录了落款明永乐间盛寅所著《医经秘旨》,该书中有10篇与《医津一筏》相同,经考证吴氏以为《医经秘旨》为后人托伪。
 
吴锦洪治学严谨还体现在对古籍保藏维护的敏锐,避免了这些文献的散佚,如《戴树德医案》为休宁戴树德所遗,虽然戴氏医名不著,但有其用药特征,文献价值不容忽视,正如他在抄本后题跋“树德氏姓戴,休宁瑶溪籍,曾悬壶屯浦,后至五城,寓下街程修城堂应诊。民国二十年疾殁,年四十余,此册系其手泽,吉光片羽,亦迩可珍。癸未九月,子于下街一农家诊疾,偶得此册,云自程修城堂空屋中捡得,今入予手,殆非无因哉?观其立论设方,甚中肯綮,而先生之名未出里间,何其数奇如是,兹赞数言于篇末,以志不忘云尔。”
 
吴锦洪学术的严谨还可以从他对五运六气学术研讨的态度窥见一斑,有人于命运学说思想的来源,以为和盛行于两汉说灾异的《纬书》有密切关系,吴锦洪则以为,《纬书》是纯属封建迷信的玄学,命运学说虽有不少缺陷,但绝不能与《纬书》等同看待。到了近代,有些人底子不去了解它的内容,断然地说它是“封建迷信”的糟粕,致使这门古代的“边缘科学”逐步濒临绝灭的地步。为此,吴锦洪编写了《五运六气参考资料》一书,于1980年由屯溪中医学会刊印,到了晚年他又结合现代气象因子对此进行更深化的讨论,发表《中医古代医学气象学——命运学说》一文。
 
此外,吴锦洪对中医学术门户的研讨也很早,作为新安人其对新安医学研讨作了深化的思考,提出新安医学中包含很多门户,如在丹溪养阴派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培元派、时方家中的清灵派、从事医学普及的启蒙派、经典注释家中的考古派与创新派等,确有先见。
 
凡此种种,显示吴锦洪独立的学术研讨视界,他不趁波逐浪,不随声附和,树立中医学术文明的自我。
 
精经典 擅于临床
 
吴锦洪不只学识做得好,临床功夫也是了得,他博采众长,不拘门户,尊古融今,中西与时方并重,制方遣药,形形色色,温凉补泻,随证施治,熟谙中医内科杂病、外科、妇儿、咽喉各种病症的医治。吴锦洪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创制经验方胃乐饮(蒲公英30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肉桂3克、煅瓦楞30克),用于寒热错杂、真假兼挟、胆胃不和的溃疡病和慢性浅性表胃炎等胃脘痛,效果显著。
 
因长期在基层作业,他对中医医治危殆重症有很丰厚的诊治经验。如会诊一失盐性肾炎休克患者,初以温化滞气,以利水液,二诊医师私行加用五皮饮等利尿,浮肿不用,反增腹水,吴锦洪再次会诊加用鹿角胶、龟板胶,以脾肾双补而收功。被老百姓称为“大肚子病”的血吸虫肝硬化,一度肆虐,“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歌唱”,吴锦洪创制了“杀虫丸”和“千层塔”医治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取得杰出作用。
 
对经典以及古籍文献的了解,给吴锦洪的临床助力不小,比如,关于辛苦法的运用得心应手,或辛开湿滞、苦泄热中,或苦辛协同、寒热平调。《伤寒论栀子干姜汤,《杨氏家藏方》二气散、越桃散等方,了解于心,信手拈来,大大丰厚了他临床选方用药。
 
吴锦洪在辨证施治中重视整体和局部关系,更首要的是经过机体阴阳真假的调整,提高了机体防御机能。如其曾治一例男性湿热淋慢性患者,于1979年秋找中医医治时,现已患病两年,只有尿路轻度坠胀感,无其他任何症状,但尿检一直有红白细胞和少数蛋白,现已一年,迭治无效,后经细心推敲,发现患者舌质淡胖有齿痕,六脉沉细,虽无任何症状,但不耐过度疲惫。所以令患者单服“十全大补丸”,服后无任何反应,经服药三个月后,尿检正常。
 
临床中,吴锦洪依据病情缓急会选用不同剂型,如医治学生赵某,癫痫经常发生7年,近来发生频频,每月1~2次,西药控制不佳,依据脉弦滑,苔薄白,证属风痰壅塞清窍,治以息风豁痰,宣窍镇痉,采纳丸剂以缓图(全蝎12克、白僵蚕12克、大蜈蚣5条、胆南星6克、姜半夏12克、石菖蒲12克、天竺黄6克、龙齿30克、白附子9克、牡蛎30克、朱砂6克、茯神30克,研末糊丸,每次3克,每日2次),控制杰出 。
 
吴锦洪还重视中医病因学研讨,他依据“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丹溪心法·痰·附录》),重视痰邪致病,创制了成人、小儿化痰方(清半夏15克、橘红10克、枳壳10克、胆星5克、车前子10克、象贝母10克、皂荚5克,成人一日量),验之临床,既可看病又可预防,效果卓著,充沛显示中医特征。
 
通徽学 潜心文明
 
吴锦洪自幼接受杰出的传统教育,深受徽文明熏陶,对儒学、徽学尤加研习。新安很多医家对经典著作做了深化的注释考证,阐发了医学理论,并有所创见。如祁门汪机著《续素问钞》9卷,休宁丁瓒著《素问钞补正》10卷,他们在滑寿《素问钞》的基础上,对《素问》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增补作业。吴锦洪在《内经》研讨方面尤为重视上述文献的研讨成果,在其撰写“新安医学门户刍议”一文中,对新安胡澍《内经素问校义》所选用的版本考,对“素问”的名义字考,均做到精确考证有据,非常明晰晓畅。
 
就连日常评定文稿,吴锦洪亦一丝不苟。1989年《中医临床杂志》社编审专家在铜陵开审稿会,会上初审组对淮南一位女中医稿件“消风散医治痒疹的临床使用”不予刊用。终审吴锦洪教授复审中认真评议此稿,指出此稿:选题很好,文中处方是一张很有临床效果的前史名方,可让作者修正充分,首要是弥补典型案例,要把“消风散”的方义写出来。作者弥补修正润色后得以刊用,并得到读者好评。一篇稿件,在用与不刊之间,吴锦洪教授以学术眼光,给予了肯定,指出不足之处,让一篇补删的中医文稿给予出路,终被刊用。
 
习医一起,吴锦洪不忘吟读古诗词,临碑刻,学绘画。画山水,刻苦甚勤。一幅幅山野村舍山水,简淡沉厚,纯洁静雅,笔简意足,精觉有余,或设色,或水墨,笔气清疏,墨色温润,得空蒙疏朗之趣,又有文人笔意,颇具逸致。其书画作品曾多次在各类书画会展中获奖,或为人保藏,其艺术价值和精神境界熠熠闪光。
 
吴锦洪研讨新安医学,从源流动身,以为自古以来,文明交流与地舆交通有密切相关。新安下游是富春江,在学术往来方面,新安江与浙江、江苏联系紧密,许多徽州医学家前往浙、苏访师问道,开业行医。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程芝田曾在衢县行医,浙江省衢州市衢县名医雷逸仙是他的门人,歙县程曦又从逸仙之子少逸受业。休宁程履新是上海李仕材的弟子。姑苏叶天士的祖父,又是自歙县迁吴的。可见新安医家与邻省往来颇为频频。
 
吴锦洪指出,唐宋以来,临床医家中有经方、时方之分,在时方中,以叶天士善于用药轻灵,特称之为“叶派”。歙县程国彭,著《医学心悟》5卷(1732年),其论医则深化浅出,言简理明,论治则法古不泥,灵活多变。新安许多医家在临证用药上多以轻灵取胜,每于平易中见神奇。
 
吴锦洪终身治学甚勤,不只中医临床好,教学好,书画好,诗词也好。壬申五月参加审稿会,吴锦洪和许孔老《踏莎行》原韵一阙:“久旱初雨,黄梅时节,野外不闻鸟喧啄,蓟北闽南共一室,翰章学术忘年月。茶香烟袅,一起品物,庐阳已换旧城阙,建安豪情今尚在,杜康慨歌千秋咽。”
 
1998年8月17日,吴锦洪得悉王乐匋先生于前一晚12时病故,拟挽联一幅:“医林泰斗,二度同窗,惊闻故交成新鬼;书坛羲献,一旦凋零,永别音容与笑貌。”并带去主轴一幅题词:“我与乐匋兄同籍新安,两次同窗,我好丹青,乐匋兄善书法。一九五八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共组黑板报,我俩书画合璧,该报竟被评为全院之冠。迄今正值四十寒暑,惊悉乐匋兄遽归道山,不胜沉痛。今仿歙人汪采白笔法,‘伤心溪楼观漾图’并志数语以留鸿爪。”可见乐匋、锦洪二老的才思和友谊。(任何 陶国水)

上一篇:马培之生平阅历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