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因病去世,享年98周岁。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深、治学谨慎、造就精深,为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卓越奉献。仅以此版留念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清晨,德高望重的恩师周信有慈祥地离开了咱们,享年98岁。大寿在德,周信有教师尽管离开了咱们,但他的精力长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周信有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而随父闯关东,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免费的教会学校,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信有志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抱负,于1936年拜于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名医李景寰、顾德有门下,跟师侍诊,学习中医。20岁便开端了悬壶济世生计。1952年,周信有在安东市带头组成榜首联合中医院并任院长;1954年当选为安东市人大代表;1960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并在学院门诊部从事中医临床作业;1970年调至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兼任临夏州西医学习中医班教师;1973年在甘肃省新医药学研讨所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和教育作业;1979年筹建甘肃中医学院(今甘肃中医药大学),并任内经、中基教研室主任及教务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获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称谓;2005年被国家选定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方案“根据信息发掘技能的名老中医临床医治经历及传承办法研讨”的专家之一;2007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教师”;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181位建立名老中医作业室专家之一;2017年获评第三届国医大师。
筚路蓝缕 兴教创学
197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的周信有已享有盛誉,但为了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作业的要点放到乡村去”的召唤,他决然来到甘肃。他说:“一个大夫到哪里都是治病,甘肃的日子条件差、机会少,但那里更需要好大夫。”上世纪70年代后期,北京中医学院曾两次来函欲调周信有回京,都被他婉拒。
1978年,周信有和陇上名医柯与参、于己百等一起筹建甘肃中医学院,并任中医准备组组长。为了打造甘肃中医药高等教育,他们活跃选拔名医名师、缔造校舍。因为当时条件艰苦,周信有常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干粮,每日往返10多公里上班。学院建成后,已年近花甲的周信有又活跃拟定中医学院各专业培育方案,组织编写教材,完善教育系统,可谓煞费苦心。
周信有扎根我国西北地区足足48年,奠定了甘肃甚至我国西北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根底。他先后培育学生3万余人,培育博士后、博士、硕士生347名,学术承继人和弟子140余名,学术传承班学生1800余人。耄耋之年的周信有仍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作学术报告4~6次。
悬壶济世 德艺双馨
从个别行医到高等学府,从北京到甘肃,在长达77年的行医生计中,治病救人是周信有永久的寻求,也是他最大的高兴。因周信有医术精深,患者川流不息,其劳累程度可想而知。但他终身奉行孙思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悲天悯人,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之训而无怨无悔。周信有不只事必躬亲,并且常书此句以赠学生,教化后来。远道患者,有时错过了门诊时刻而寻至家中,周信有不管高龄,不管是正午仍是晚上都认真对待,从不厌烦。他不求讨取,屡次参与义诊活动;91岁高龄还自动申请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向坚持到95岁高龄。据不完全统计,77年来,周信有亲自诊治的患者多达54.8万人次。
2003年非典盛行,周信有自拟数方,通过电话传至卫生部,献计献策;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保卫中医,针对所谓的“网络签名”对立中医事情,周老等全国28名名老中医联合签名呈书国务院。
对待学生弟子,周信有不只孜孜不倦地传道解惑,甚或亲笔回信相答,毫不保留地讲出自己的思想、经历和配方。在修改经历集时,周信有说:“咱们编书的意图是什么?治病救人是严厉的,经历是要留给后世的。”他终身就是这样心系中医工作,古貌古心,高风亮节。
发皇古义 畅通领悟新知
周信有学崇《内经》,深谙《素问》《灵枢》要旨,兼通诸家之说,善治疑难杂症,屡起沉疴恶疾。他以为《内经》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但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中医的核心“全体观”“系统观”“辨证观”。中医共同而完整的理论系统必定使其在知道处理疾病时有其共同的思想办法,即从微观、动态、联络的角度去调查人体生理、病理;从全体、系统调理的办法去和谐阴阳、正复邪退。他以为藏象学说把人体当作最杂乱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各个脏腑的知道不受脏腑实体形态学的捆绑,而是以功用系统为单位,着重研讨其间联络,并用五行归类和生抑制化的理论,说明机体内脏和外界环境的一致性和机体的全体性。
周信有以为人体生命现象和功用活动无不包含着阴阳对立一致的辨证观,无时无刻不处在“阴静阳燥”“阳化气,阴成形”的对立一致的运动规则之中。关于病机学说的研讨,周信有相同着重要杰出全体观和系统观,在其主编的《决存亡秘要》一书中力求杰出中医诊治急症从全体观念动身这一理论特色。
周信有以为《内经》一书所具有的各科知识范畴之间彼此浸透的归纳性、全体性特色,既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色,也是契合现代医学要求的。打破学科边界,学科之间彼此浸透、彼此结合,逐步由剖析年代走向系统年代,是科学开展的趋势。中西医两种医学系一致起存在、彼此结合与浸透,既是年代特征,亦是开展所需。因而,中医的开展有必要承袭其自身的理论特色与利益,坚持特色,一起亦要与现代科学的成就相联络,善假于物,使之逐步转移到中医现代化路途上来,推陈致新。详细地讲,中医传统“微观辨证”的办法,应与建立在现代科学根底上的“微观辨证”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杰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施治,而不是简略地“西医确诊、中医医治”。
周信有还以为临床医治是中医药最重要的实验室,中医不能离开临床。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使周信有学验俱丰,学生们无不称赞他把枯燥的经文讲活了。其《内经精义》一书获甘肃省一般高等学校优异教材一等奖。根据此,周信有在临证中逐步构成“复方多法、归纳运用、全体调理”的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风格,成为全国享有盛誉的肝病专家,研发推出“舒肝消积丸”“心痹舒胶囊”等中药新药。
周信有终身论著甚多,如《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决存亡秘要》《周信有临床经历辑要》《周信有医学精华》等,参编全国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其参编的《中医内科急症论治》填补了国内中医急症类教材的空白。而这些论著大都出自其60岁今后,真知灼见,倾囊相授,良苦用心,显而易见。正如他在经历集《自序》中说:“宵衣肝食、夜以继日者何也?盖为将来者也。”
夫唯大雅 与众不同
周信有不只医术精深,医德崇高,并且还兼通功夫、书画、京剧。他自幼热爱书画,勤于临池,为营生曾帮人画像。他拿手行书,书风谨慎,淳厚洒脱,其书法作品《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在“留念赤军长征成功70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大展”中脱颖而出,夺得铜奖。周信有出身功夫世家,从小在父亲德玉公督导之下,学习少林秘踪拳。2002年,中国功夫协会为他颁发了《中国功夫段位证书》,其所获段位为老年组第一流其他八段。周信有又是一位资深京剧票友,唱功以老生见长,拿手《大渔杀家》《武家坡》《空城计》《上露台》《坐宫》等剧目,耄耋之年,犹字正腔圆、力量丰满,闻者无不惊叹敬服。
毋庸置疑,周信有在文化范畴的广泛涉猎和深沉造就对他的大医之道起到了火上加油的效果。周信有终身布衣蔬食,日子简略,喜酒而不多饮;心态平缓,达观向上,使他在耄耋之年仍然耳聪目明,行动自如。他提出饮食、情志、运动、药物等多法归纳运用以摄生护命,着重以神御气,动态结合,概言之即“运动气血、修养精力”。
在周信有盛大而庄严的悼念会上,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李金田,书记李应东缓缓讲到:“周信有教授终身致力于中医药工作,为我省中医药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极大奉献......他的高风亮节、大家风范,将永久成为咱们的楷模;他的探究精力、创新境地,将永久鼓励咱们不断攀爬;他的慈祥面庞、暖人言语,将永留咱们心中!”(李永勤 吴全学 殷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