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国医大师>正文

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提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沈舒文教授,找他看过病的人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他在陕西中医圈内知名度颇高,曾与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等一同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其工作室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传承建设项目工作室。
 
但在省外,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了解。在日前举办的沈舒文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传承与交流会上,记者见到了沈舒文,67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谈吐温和,一身儒雅之气让人备感亲切。会上,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交流经验,其中不乏一些各地中医药界领军人物,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牛阳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老师充满了尊敬与感激,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做人方面,沈舒文对他都有很大影响。除了中医,还有西医专家拜在沈舒文门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王健生教授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在西医治疗肿瘤方面遇到瓶颈,临床上看到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于是萌生了学习中医的念头。经过多方了解,王健生认为沈舒文有着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便在2015年拜师,开启中医学习之路。而沈舒文回忆说,自己与中医结缘则是从一次诊疗活动开始。在4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辛勤耕耘,躬身实践,有了今天的仁心仁术。
 
凤翔立志,钟情中医勤读典籍
 
•冒酷暑读书,身上长满痱子,摘录笔记装满三大箱,获董建华肯定
 
1968年,随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沈舒文结束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西街中学的学习,回到家乡沈家沟务农,同年7月适逢大队医疗站要对所辖小队的重病人开展“入户诊疗,送医送药”上门活动,他被指派做乡医史道明的助手,出诊时抄方、消毒、拔针、打“下手”,背药箱带路,从此与中医结了缘。史道明是凤翔有名的儒医,精通文史,以经方著称,每次沈舒文都感慨良久,农村缺医少药使多少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忍受着疾病折磨,以致有些病人致残早逝,使他恻隐之心油然而生,立志学中医为村民解除病痛。
 
此后,他向史道明借了《伤寒论》及《赤脚医生手册》开始自学,半年后他在沈家沟学校任教,经常去一墙之隔的医疗站给先生抄处方、抓药、请教,从此情倾中医学,矢志中医。1972年他如愿以偿,进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在老师们指点下开始背诵中医经典。当时书店买不到中医书籍,图书馆借的书要两周归还,他便与几个同学自发成立刻蜡版印书小组,他刻印的是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刻印了几个通宵,足见求知之渴望。
 
1975年沈舒文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年7月唐山大地震,医院接到一批地震伤员,他参加了病区的医疗工作,其中重伤员中10多个截瘫患者发生了褥疮,病区成立了褥疮攻关小组。当看到植皮的方法成活率太低,他查阅了中医外科文献,筛选出儿茶、松香、铜绿、血竭制成褥疮散,对疮面清疮祛腐后用黄柏、苦参洗剂清洗疮面,再撒上褥疮散,并口服当归补血汤托疮生肌,疗效非常好,使从事手术的外科医生们赞叹不已。
 
之后,沈舒文多次进修,从古代哲学层面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开始思考中医理论与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问题。并整日在中医经典医籍中遨游爬梳,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将历代重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扎根在脑子里。
 
1980年他进入方剂教研室后,将此前背诵经典的学习方法,转为阅读摘抄内科病证临床治法理论与历代医家有效名方医案研究上来。中医内科医籍丰富于明清,金元开学术争鸣之端,《内经》是后世各家之源头,他利用5年时间将这3个时代重要医家的代表作及重要内科医籍医案都基本查阅了一遍,摘录出不同年代医家对内科病证辨治论点及历代医家名方经验资料,足足有三大纸箱。上世纪80年代,在学校里,他称得上是去图书馆最多的教师之一,没人借阅的孤本书不少都有他借阅的记录,之后他又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类杂志中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经验、医案、学术论点进行了摘录。当时学校图书馆假期不开放,他找到某职工医院资料室阅读、摘录中医期刊资料。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沉闷的资料室酷暑难当,沈舒文身上布满了痱子,屁股坐出了水疱,等到资料室下班后他还带部分书籍回家阅读,整整两个假期,他阅读摘录重要中医杂志近千册,作为研究内科治法方药资料。
 
经过10多年在古今中医内科病证治领域的辛勤耕耘,沈舒文对内科病证临床治法方药有了一定学术性、疗效性的认识。他编著了《中医内科病证治法》一书,199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中医学院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作者从源到流把古今医籍记载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阐述,所立各法论理通达,提出的方药切于临床应用,并反映出了时代治法、方药特征。”直到今天,沈舒文依然坚持学习抄方,遇到效果比较好的方子就会记到手机上,以便随时查看。
 
治难在悟,创三维六纲辨证方法
 
•12服药为多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止住出血,2服药让食道癌患者能进食
 
沈舒文说临床疗效是中医追求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中医内科教师,既要有坚实的中医理论素养,又要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在经历理论与临床相兼过程后,他专业定向于中医内科消化病,1996年他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后改为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坚持脾胃病原创性理论思维,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诊疗特征,如治脾胃病取仲景之温补、东垣之升阳、叶桂之养阴,融为一体,形成体系。“经过一番寒彻骨,迎得梅花扑鼻香”,20多年后,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以疗效显著赢得了患者信任,病员也越来越多。随之他在追求临床疗效中不断领悟脾胃病原创理论,从学术层面探讨如何实现临床疗效突破的问题,对脾胃病建立“三维六纲辨证方法及维度组方药”,创造性地将辨证论冶系统化、纲领化,提高了辨证论治精准度。
 
让沈舒文印象较深的是苏州一位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患者,其出血已有10多年,在苏州、上海等地都没有看好,很是痛苦。后来患者在网上看到沈舒文在脾胃病方面的医术介绍,便坐飞机来咸阳求医。沈舒文从脾不统血的角度进行治疗,开了12服药就基本止住了患者出血症状,之后他又调了几次方子,患者使用后得以痊愈。
 
因为看病看得好,除了脾胃病,很多其他内科疑难病患者也慕名来向沈舒文求医。近20年来,他在坚守追求脾胃病疗效不断提高外,又逐渐涉足内科难治病中医治疗领域。“谁能在难治病的疗效上有所突破,谁就站在了中医临床的制高点。”沈舒文说。
 
近10年,找他治消化道癌的患者越来越多,他总结出了补虚扶正、调整相关脏腑、破泄结毒三维辨治抗癌法。沈舒文近期治一陕西长安斗门食道癌晚期患者,吞咽难下,进食即吐痰涎。他从“以润为降”出发,用麦冬12克、石斛15克、苏梗10克、瓜蒌10克、葳灵仙12克、姜半夏15克、硇砂4克(冲)、炙甘草5克、姜4片、大枣4枚,煎汤剂频服,服2服后即能进流食,呕吐止。对胃癌从毒瘀交阻、气阴两虚治疗,肠癌从解毒破泄,润降通滞治疗,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之后求治各种癌症患者不少,迫使他研究其他癌症的中医治疗。如对肺癌从痰毒结聚,损肺伤肾治疗,肝癌从软坚通络,解毒柔肝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疗效。在癌症化疗期间治疗,不失时机地补益气阴,和降胃气,消除化疗的副作用,恢复体能。
 
“中医学在积淀,好医生在悟性,积淀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积累,悟性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越多,所悟越透,临床疗效越好。”沈舒文历时10多年,对内科38个难治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进入了深入研究,并编著了《内科难治病辨治思路》《沈舒文疑难病症治验思辨录》等多本著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恻隐为怀,但愿春风来指下
 
•对外省患者安排食宿约诊留号,回家乡看病不收诊金
 
“恻隐为怀,但愿春风来指下:恫瘝在抱,不求医誉满三秦”,这是沈舒文2012年在收继承人时给每位弟子的题字,也是他医德风范的写照。他说中医是善事仁术,非善心不可学。他以自己渊博的医学知识给病人阐病释惑,不厌其烦,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对外省市慕名而来的患者常仁慈关怀,甚至安排食宿,约诊留号。他情系家乡人民,近40年来,每年春节、暑假回乡看望父母时,他都要抽出一周时间在村医疗站或家中接待病人,近几年外乡、外县病人也慕名而来,晚上看到八九点,老母亲将饭热了一遍又一遍顾不上吃,送走了远道的病人才肯吃饭,病人给诊费他一概分文不收。
 
当问到对中医后学有什么寄语时,沈舒文结合自身感悟认为有三点可供借鉴:其一,对患者要有恻隐之心,临床应诊中与患者保持发自内心的同忧同乐情感,病人反馈病好了,不炫耀、不吹嘘,总结经验;病人反馈无效果,先从自己医疗技能上找原因,抱着“临疾兢兢,犹恐捡方未到;虚实翼翼,总觉济世难周”的心态临床处疾;其二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相辅相成,滚动发展。中医看病的临床思维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大凡名医都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经历了理论与临床滚动发展、经验在临床中凝练提高的过程,医技才能不断长进;第三熟悉临床组方用药,临床处方贵在根据证候结构的多维性与证候演变的动态性确立相应治法,在治法指导下处方用药,临床要求对处方用药相当熟悉,制方灵活多变,如“盘中走珠”。他说以自己带教之所见,不少青年师生包括高学历的研究生最生疏的是处方用药,用成方少知组成,选遣药无所适从,一个好中医方药知识素养应该具备。
 
中医无止境,学医无止境,入了中医门,做了中医人,要弘扬中医事。沈舒文鼓励学子们要不懈努力,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是中医人永恒的追求。(高新军 朱蕗鋆)

上一篇:李时珍雨中猜谜

下一篇:晁恩祥:耄耋国医 不忘初心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