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论》为清代名医徐大椿( 1693— 1771) 所作。徐大椿,字灵胎,一名大业,江苏 吴江松陵镇人。徐氏天生异禀,聪敏过人,先攻 儒业,博通经史,旁及音律书画、兵法水利。中 年时因家中 “骨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 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如是数年,九折臂而成 医” [1] ,久而通大义。晚年,隐居吴山徊溪画眉 泉,自号洞溪老人。徐氏医学著作丰厚,其 《医 学源流论》成书于 1757 年。全书共有九十九篇。 上卷分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分治法、 书论( 并各科) 、古今。所论内容广泛,言辞犀 利,富含哲理。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医学 界陋俗谬误,言常人所不敢言,针砭时弊,论述 深湛,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1 医者之道,道德和技术并重
1. 1 医之为道,需正心术
医家,乃健康所系、生命所托,故徐大椿在 书中特别强调医者应 “正其心术” 。因为 “人之所 系,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圣贤豪杰,可以旋 转乾坤,而不能保无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 不听之医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 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由悬于医者。下而一 国一家 所 系 之 人 更 无 论 矣,其 任 不 亦 重 乎?” ( 《医家论》 ) 如此重任在身,故医者首先要以医 德修身,胸怀济世救人之心,而不能贪图一己之 利。如在 《劫剂论》中所述: “世有奸医利人之 财,取效于一时,不顾人之生死者,谓之劫剂 ……一时似乎有效,及至药力尽,而邪复来” 。 如此害人之术,被徐氏一语道出,乃提醒 “为医 者不可不省,病家亦不可不察也” 。又在 《制药 论》中抨击某些医家 “若好奇眩异之人,必求贵 重怪僻之物,其制法大费工本,以神其说” 。徐 氏所记载的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曾 指出的所谓名医以 “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 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 为药引。 ( 《呐喊·自序》 )
1. 2 虚心笃学,首重经典
徐氏认为 “医之为道,乃通天彻地之学,必 全体明而后可以治一病 ” 。( 《涉猎医书误人论》 ) 欲 求医术精良,非读经典不可。他极力推崇张仲景, 称其 “犹儒宗之孔子 ” ,( 《四大家论》 ) 认为 “ 《伤 寒论 》《金匮要略》集千圣之大成,以承先而启后 ……与 《内经》并垂不朽” 。( 《方剂古今论》 ) 徐 氏非常注重经典医书的深入学习,认为上述经典 乃 “圣人之智,真与天地同体,非人之心思所能 及也” 。其评价之高,可见一斑。如果一名医生 “既不知神农、黄帝之精义,则药性及脏腑经络之 源不明也。又不知仲景制方之法度,则病变及施 治之法不审也” 。徐大椿痛感当时之社会 “安得有 参 《本草》 ,穷 《内经》 ,熟 《金匮》 《伤寒》者, 出而挽救其弊,以全民命乎 ?”( 《医学渊源论》 ) 而 一旦掌握了经典之要义,则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其次,徐氏认为,医者还需博采众长,精鉴确识, 撷取精华,为我所用。在熟通经学的基础上,医 家须涉猎广泛,培养远见卓识 。“故医者,当广集 奇方,深明药理,然后奇症当前,皆有治法,变 化无穷 。 ”( 《药性专长论》 ) 如此,胸中医理通透, 自可药到病除。
1. 3 治病求本,细分病症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徐氏在书中深 刻阐述了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脉症与病相反论》 指出: “症者,病之发现者也。病热则症热,病 寒则症寒,此一定之理。然症竟有与病相反者, 最易误治,此不可不知者也……此等之病,犹当 细考,一或有误,而从症用药,即死生判矣。 ”因为,病是病,症是症,尤其是在症与病不符的 情况下大应细辨。比如,寒病不见寒症、伤暑不 见热症、伤食不厌食、伤饮偏口干,临床出现这 种情况,更当审症求因,是否病势未定? 内外异 性? 假饥假渴? 别症相杂? 抑或新旧并病? “知 病必先知症,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状,辨其异 同,审其真伪” 。( 《知病必先知症论》 ) 这样才不 至失误。徐 氏 这 种 既 辨 证 又 辨 病 的 理 论 尤 其 宝贵。
1. 4 不讳言利,得之有道
据记载,徐氏 “见义必为,是据于德而后游 于艺者” ,但并不讳言求利 。 “医者能正其心术, 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 学日进。学日进,则每治必愈,而名声日起,自 然求之者众,而利亦随之。若专于求利,则名利 必两失,医者何苦舍此而蹈彼也” 。( 《医家论》 ) 其发自肺腑之劝诫,如今读来,仍觉如雷贯耳。 良苦用心,不因时日而有半点减损。徐氏针对当 时人们不问虚实、滥用人参之现象,专门著有 《人参论》一篇。“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 其家; 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而后 杀其身者,人参也” 。其言之重,其心之痛,跃 然纸上。反观今日,在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 下,某些医生及医疗机构为追求一己之利,施以 大处方、贵重药屡见不鲜。诚然,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也日益增强,患者愿 意在健康领域投入更多。但是,作为医生,不为 利益驱使,从疾病本身出发,当用才用,则是 正道。
2 患家之要,择医和信医慎行
徐氏虽然在论医家之道时言辞激烈、痛陈时 弊,而在述及病家之要时,却一改文风。其文字 通俗易懂,语言和善,即使有所针砭,也委婉 曲折。
2. 1 谨慎择医,患家首要
《病家论》指出病者要 “谨慎择医” ,谨慎择 医是病家正确就医的第一步,病家择良医犹如君 主择良贤。徐氏认为必择其人品端方,心术纯正, 又复询其学有根柢,术有渊源,历考所治,果能 十全八九,而后延请施治。然医各有所长,或今 所患非其所长,则又有误。必细听其所论,切中 病情,和平正大; 又用药必能命中,然后托之。 所谓命中者,其立方之时,先论定此方所以然之 故,服药之后如何效验; 或云必得几剂而后有效, 其言无一不验,此所谓命中也。如此试医,思过 半矣。若其人本无足取,而其说又怪僻不经,或 游移恍惚; 用药之后,与其所言全不相应,则即 当另觅名家,不得以性命轻试。此则择医之法 也。 ”医德与医术俱佳之人,方可将生命予以 相托。
2. 2 既已择医,则当信医
然而有些患家疑心使然,终使病情延误。徐 氏在论及此时,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 《病家论》 中论及病家诸误,有因草率择医而形成,另有不 信任医生所致 。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固多, 误于病家者尤多。医家而误,易良医可也; 病家 而误,其弊不可胜穷。 ”其中,“有病家戚友,偶 阅医书,自以为医理颇通,每见立方,必妄生议 论,私改药味,善则归己,过则归人,或各荐一 医,互相毁谤,遂成党援,甚者各立门户,如不 从己,反幸灾乐祸,以期必胜,不顾病者之死 生” “又或病势方转,未收全功,病者正疑见效 太迟,忽而谗言蜂起,中道变更,又换他医,遂 至危笃,反咎前人” 。为了教育病家,徐氏为文 别具匠心,如通过对俗医、庸医的针砭,使病家 明白良医的标准。叹息 “名医难为” ,希望得到 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合作,病至危笃,九死一 生,对名医期望值不能太高。如有一线希望,医 生背城借一是有风险的,病家及旁观者要支持医 生大胆治疗,不要总以成败论是非。( 《名医不可 为论》 )
2. 3 煎药服药,皆有法度
药物的煎服方法通常是被患家所忽视的一个 问题。事实上,有些医生也会因为患者多、忙于 应诊而疏于交代。徐氏在书中对这一问题有详细 阐述 [3 ]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 在乎此。 ”有需主药先煎的 , “如麻黄汤,先煮麻 黄去沫,然后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 也” 。也有服药后需喝粥的,如 “桂枝汤……服药 后,需啜热粥以助药力,又一法也” 。或者 “如五 苓散,则以白饮和服,服后又当多饮暖水; 小建 中汤,则先煎五味,去渣而后纳饴糖 ”“煎药之法, 不可胜数,皆各有意义 ” 。( 《煎药法论》 ) 而服药之 法,尤为重要 。“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 。( 《服药法 论》 ) 如发散之剂,必热服而暖覆其体; 通利之药, 欲化滞而达其下,必空腹顿服。徐氏认为煎药方 法要 “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捷,其 服药亦有益” 。
3 徐氏医学思想对现代医与患的指导意义
3. 1 分科变细,治法单一
徐氏在 《汤液不足尽病论》中说 : “< 内经 > 治病之法,针灸为本,而佐之以砭石、熨浴、导 引、按摩、酒醴等法。病各有宜,缺一不可。盖 服药之功,入肠胃而气四达,未尝不能形于脏腑 经络。若邪在筋骨肌肉之中则病属有形,药之气 味,不能奏功也。故必用针灸等法。 ”即使服药, 也不可剂型单一 。“况即以服药论,止用汤剂,亦 不能尽病 ”“若今之医者,只以一煎方为治,惟病 后调理则用滋补丸散,尽废圣人之良法,即使用 药不误,而与病不相入,则终难取效” 。徐氏学识 广博,精通各科,因病施治,故能屡收奇效。纵 观现在的从医者,有多少医家能够针药并用? 掌 握多种治疗手段的医者寥寥无几,更遑论精通各 科了。
3. 2 防微可行,过度有害
徐氏十分重视治未病 。 《防微论》中引用了 《内经》和 《伤寒论》的原文来说明其重要性,并 论道 :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 治 ”“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 为小病,以致渐深; 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 以贻无穷之害” 。在临床常有患者,毫不在意自己 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直至出现并发症才 遵嘱服药,悔之晚矣。同时,也常见有些患者谨 小慎微,无病服药。或前一日在某节目看到某方, 即来医院就医要求服用,概不知 “是药三分毒” 。 正如徐氏在 《用药如用兵》中所说 : “圣人之所以 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 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是故兵之设也,以除 暴,不得已而后兴; 药之设也,以攻疾,不得已 而后用,其道同也” 。其言入木三分,令今人 深省。
在中医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名医都是家人生 病后才开始发愤学医,终有所成,徐灵胎无疑是 其中的佼佼者。徐氏去世后,后人曾撰一联 : “魄 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 书传四海,万年利济 在人间” 。低徊吟味,真令人感慨不已。他性通 敏、识见卓、学博广,既能深入经典的堂奥又能 不为经典所束缚。其学术思想既见重于当时,又 推养于后世 。《医学源流论》一书中透射的医家与 病患之道,其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是其最大 的特点 [4 ] 。其观念无论对医家病患,都深有启迪 之意,不可不知,不可不读。 参考文献
[ 1] 清·徐大椿撰 . 万芳整理 . 医学源流论[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 2] 朱炳林 . 医门棒喝 居心长厚[ J] . 江西中医药, 2004, 35( 7) : 59.
[ 3] 张燕平 . 从 《慎疾刍言》 看徐大椿的医学思想[ J] . 吉 林中医药, 2004, 24( 10) : 1- 2.
[ 4] 宋芳艳, 程伟 .《医学源流论》 中的医患伦理思想探析 [ J]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29( 1) : 41- 42.
作者简介: 苏江,女,53 岁,硕士,主治医 师。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疾病。